徐勝輝 廖衛(wèi)華 李佩娥 陳輝平 鄧紀望 杜艷玲 饒惠平
外來學生變應性鼻炎的流行病學調查
徐勝輝 廖衛(wèi)華 李佩娥 陳輝平 鄧紀望 杜艷玲 饒惠平
目的 研究探討本市外來學生變應性鼻炎的流行病學特點。方法 隨機整群抽樣方法抽取在中山市大涌鎮(zhèn)五所外來工子弟學校就讀的7~12歲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生1260人為研究組, 在中山市大涌鎮(zhèn)六所公辦學校就讀的7~12歲本地籍學生1260人為對照組, 進行問卷調查, 對比兩組學生變應性鼻炎的發(fā)病情況, 并分析相關因素。結果 研究組的發(fā)病率為13.10%, 對照組的發(fā)病率為4.05%, 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 外來學生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本地學生, 原因主要是與學生的學習及生活環(huán)境有關, 外來學生遷入本市的時間越短, 變應性鼻炎的發(fā)病率越高, 應注意采取預防措施。
外來學生;變應性鼻炎;流行病學
變應性鼻炎(AR)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疾病, 是發(fā)生在鼻黏膜的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 以鼻癢、陣發(fā)性噴嚏、大量清水樣涕和鼻塞為主要臨床特征。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 全球約有10%~25%的人群不同程度患有變應性鼻炎, 特別是隨著社會壓力、環(huán)境惡化等因素的增加, 變應性鼻炎的發(fā)病也呈明顯上升趨勢[1]。變應性鼻炎是由IgE介導的炎癥性疾病, 可導致支氣管哮喘、鼻竇炎、鼻息肉及變應性結膜炎等, 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影響[2]。近年來,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 本市外來學生的數(shù)量不斷增多, 由于環(huán)境因素改變而導致的外來學生變應性鼻炎病例也有所增加[3,4]。為此, 作者就外來學生變應性鼻炎的發(fā)病率、生活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等進行了研究, 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方法抽取在中山市大涌鎮(zhèn)五所外來工子弟學校就讀的7~12歲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生1260人為研究組, 在中山市大涌鎮(zhèn)六所公辦學校就讀的7~12歲本地籍學生1260人為對照組, 進行問卷調查,兩組對象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 問卷內容包括一般項目、既往史、家族史、生活環(huán)境信息、學習環(huán)境信息、變應性鼻炎的患病情況,居住地變更時間共7部分內容。所有問卷均在家長知情并同意的情況下, 由家長協(xié)助學生填寫。問卷回收后, 針對可疑對象由專業(yè)的耳鼻咽喉科醫(yī)生進行相關體檢、血液酸性粒細胞計數(shù)、血清IgE及IgM含量檢測,確立診斷。診斷標準:依據(jù)《變應性鼻炎診斷標準》(1997年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編輯委員會)[5]。
1.3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統(tǒng)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研究對象變應性鼻炎發(fā)病率比較:研究組1260人,確診為變應性鼻炎165人, 其中男89人, 女76人, 發(fā)病率為13.10%;對照組1260人中, 確診為變應性鼻炎51人, 其中男23人, 女28人, 發(fā)病率為4.05%, 兩組比較差異顯著,詳見表1。
表1兩組研究對象變應性鼻炎發(fā)病率比較(n, %)
通過分析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相對較差, 學習空間狹小、人員密集,生活空間高溫、潮濕, 易接觸塵土, 空氣質量差, 兩組比較差異明顯, 詳見表2。
表2兩組研究對象學習及生活環(huán)境比較[n(%)]
分析觀察組學生變應性鼻炎發(fā)病率與遷入時間之間的關系, 遷入3個月~1年的發(fā)病率為18.77%, 遷入2年~3年的發(fā)病率為14.61%, 隨著遷入時間的延長, 發(fā)病率呈下降趨勢,詳見表3。
表3研究組變應性鼻炎發(fā)病率與遷入時間的關系
變應性鼻炎是臨床常見的呼吸道疾病, 一般多與環(huán)境及生活方式的改變有關[6,7]。本次研究中, 研究組外來學生1260人, 遷入本市時間最短3個月, 最長9年, 檢出患有變應性鼻炎者165例, 發(fā)病率為13.10%, 而對照組1260名本地學生中, 檢出患有變應性鼻炎者僅有51例, 發(fā)病率為4.05%,研究組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由此可見外來學生與本地學生在變應性鼻炎的發(fā)病率方面差異顯著。
通過問卷調查, 對可能影響兩組研究對象變應性鼻炎發(fā)病率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 結果發(fā)現(xiàn)與研究組的外來學生相比, 對照組本地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普遍比較優(yōu)越,而外來學生的學習空間則相對狹小、人員比較密集, 生活空間一般多處于高溫、潮濕的環(huán)境中, 易接觸到塵土等, 空氣質量較差。這些都是引發(fā)變應性鼻炎的重要因素。此外, 分析外地學生遷入本市時間與變應性鼻炎發(fā)病率之間的關系,遷入8~9年的發(fā)病率為8.15%, 遷入6~7年的發(fā)病率為9.34%,遷入4~5年的發(fā)病率為12.32%, 隨著遷入時間的縮短, 變應性鼻炎的發(fā)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分析原因, 可能是由于遷入時間較短, 外來學生在短時間內難以適應本地的空氣及環(huán)境情況, 因而容易引發(fā)變應性鼻炎。而隨著在本地學習和生活時間的增長, 外來學生逐漸適應了本地的氣候和環(huán)境, 所以變應性鼻炎的發(fā)病率較剛遷入時降低了[8]。因此, 對新遷入本市的外來人群, 應考慮加強變應性鼻炎的預防。
綜上所述, 通過對本市外來學生的變應性鼻炎發(fā)病情況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結果顯示外來學生與本地學生在變應性鼻炎的發(fā)病率方面存在明顯差異, 外來學生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本地學生, 分析原因主要是與二者不同的學習及生活環(huán)境有關, 同時, 外來學生遷入本市的時間越短, 變應性鼻炎的發(fā)病率越高, 應注意采取預防措施。
[1] 楊占軍,張奕,王慧敏.兒童變應性鼻炎舌下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依從性影響因素分析及防治對策.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 2013, 12(09): 83-84.
[2] 朱秋蓓,吳靜嫻,張速勤.變應性鼻炎與鼻中隔偏曲的關系.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 2008,19(2):122-123.
[3] 劉燕燕,趙京,黃春雷,等.變應性鼻炎患兒鼻炎癥狀分級評分的臨床應用價值.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tài)反應雜志, 2008, 21(04): 278-282.
[4] 韓海軍.針灸治療變應性鼻炎的臨床觀察.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 2007, 18(3):157-158.
[5] 侯穗波,劉燕屏,單衍梅,等.深圳市青少年變應性鼻炎及下呼吸道疾病相關性調查.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08, 7(03): 200-202.
[6] 李宏,顧建青,譚國林,等.鹽酸奧洛他定治療變應性鼻炎療效評估:多中心隨機雙盲雙模擬臨床試驗.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tài)反應雜志, 2013,19(03):134-135.
[7] 史彥華.丙酸氟替卡松和氯雷他定治療對兒童變應性鼻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內蒙古中醫(yī)藥, 2013,15(26):92.
[8] De Bot Cindy Ma, Moed Heleen, Bindels Patrick Je, etl.Exhaled nitric oxide measures allergy not symptoms in children with allergic rhinitis in primary care: a p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Primary Care Respiratory Journal, 2013, 29(11): 1021-1022.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external students of allergic rhinitis
XU Sheng-hui, LIAO Wei-hua, LI Pei-e, et al.
Zhongshan Dayong Hospital, Zhongshan 528476, China
ObjectiveStudy on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llergic rhinitis with foreign students in our city.MethodsRandom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to extract Tai Chung Town, Zhongshan City in five school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e 7-12 year-old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students study group 1260 people in Tai Chung Town, Zhongshan City, six public schools in the 7-12 year old Cadastre 1260 people in the control group students,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incidence of allergic rhiniti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and analyze the relative factors.ResultsIn the study group, the incidence rate was 13.10%,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rate was 4.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ConclusionThe incidence of foreign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local students, the main reason is the learn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 and students, foreign students move into the city, the shorter the time, the incidence of allergic rhinitis rate is high,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ake preventive measures.
Foreign students; allergic rhinitis; Epidemiology
外來學生變應性鼻炎的流行病學調查(項目編號:20132A045)
528476 廣東省中山市大涌醫(yī)院(徐勝輝 廖衛(wèi)華李佩娥 陳輝平 鄧紀望 杜艷玲);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醫(yī)院(饒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