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娜
案例教學是高職教育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一條重要途徑,作為授課教師,為了方便開展案例教學,我們應該重視對案例的編寫和積累,建立學科案例庫;在使用時重視案例的選擇并有所側重地進行描述,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案例教學典型案例互動式教學案例教學是我院教學改革中對教學方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高職教育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一條重要途徑,有利于培養(yǎng)真正的學以致用的職業(yè)人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它最大特點是它培養(yǎng)的重點在于學生的實務性和創(chuàng)新性,這一點正是我們高職學院的學生最需要的素質。圍繞案例教學我們經營系展開了一系列的討論,大家各抒己見、互相學習并在教學實踐中貫徹。下面就我個人的教學實際談談我對案例教學的認識。
一、建立案例庫
重視對案例的編寫和積累,是開展案例教學的基礎。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案例庫中有1800個案例,每年還要新增20個左右。作為授課教師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案例庫,把案例分門別類地進行整理。案例來源于現實生活,平時看到的一些新聞、報道都可以為我所有;一些老師有喜歡看報紙的良好習慣,可以將有用的信息剪裁下來,以備后用;圖書館、資料室有很多參考書目,其中含有大量的案例。建立公共案例庫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比如寒假期間我們授課教師收集的案例經過篩選也編寫成我院的案例集,這樣的書目可以滿足不同學科、不同課題的需要。另外,我們應該對案例進行及時的更新,以保持其新鮮性。
二、重視案例的選擇
一般來說,在備課的時候授課教師應該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明確這堂課的知識點,尤其是重點和難點,并對所有的知識點及關聯知識有一個精準的把握。然后按照知識點所在,選擇一個恰當的案例,這個案例必須是教師所熟悉的,也是學生的興趣所在。在這里我想強調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這也是教師藝術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的表現。愛因斯坦把興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師,相信其中的厲害我們教師都很清楚。恰當的案例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中的案例不是用來解釋某個知識點的簡短例子,而是含有問題或疑難情境在內的真實發(fā)生的典型事件。一方面,案例的故事是真實的,是實踐中所發(fā)生的真實事件;另一方面,案例是現實工作中常見而且復雜的兩難問題,具有多種分析視角與解決辦法。
另外,進行案例教學應該注重案例時效性,這并不代表以前的案例不能用,相信很多教師經常會談到海爾集團都會談到張瑞敏的“砸冰箱事件”,經典的案例始終都有價值。
三、有所側重地對案例進行描述
案例通常都是復雜的,教師在對案例進行描述的時候應該有所側重。一般來說,我們認為知識點是對案例進行側重的最主要的依據。教師在闡述案例的時候應該考慮案例中哪些內容是跟本次課的知識點相聯系的,對這部分內容應給予詳盡的描述,比如海爾的案例就很復雜,講管理者你可以講海爾首席執(zhí)行官張瑞敏的故事、講管理你可以講海爾的OEC(日事日閉,日清日高,每天提高1%,70天提高一倍,112天提高二倍)管理模式、講戰(zhàn)略你可以講吃“休克魚”、講創(chuàng)意你可以講把冰箱賣到非洲最熱的地方的案例、講質量意識你可以講砸冰箱事件、講激勵你可以講海爾的正負激勵制度、講組織文化你可以講海爾文化、海爾人的危機意識……如是而已。另外案例側重性也應該根據人才市場需求及學生興趣有所側重。
四、案例討論組織有序
一般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10人左右,并選出一個小組長,一個記錄員,典型的案例討論一般總是與下列問題的探討聯系在一起的:案例中的疑難問題是什么?哪些信息至關重要?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哪些?作出決策的標準是什么?什么樣的決策是最適宜的?應制定怎樣的實施計劃?什么時候將計劃付諸行動以及如何付諸?如何進行整體評價?討論過程中授課教師可以深入學生,對他們進行指導及必要的啟發(fā)。案例教學更應該注重開闊學生觀察問題的視角,通過學生對案例的分析和對分析過程的體驗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可以和討論式考試相結合,對學生的作答教師應該給予相應點評。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思考問題,充分發(fā)表意見,鼓勵不同觀點的爭辯,不要單純地追求一種正確答案,而是要重視得出結論的思考過程。當然,教師對案例討論進行點評與總結時,也不能大家說什么就是什么,或只對學生的討論做簡單綜合、重復陳述,而應當有所升華,即便是沒有定論的案例,也要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從中獲得啟發(fā),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五、積極進行課后總結
教師在完成授課任務之后應該積極地進行個人總結,對備課和課堂教學過程進行的綜合分析和說明,包括教學時間的安排是否合理、學生實際掌握知識和能力的情況怎樣、存在什么問題及如何解決等。課后總結的目的一是肯定優(yōu)點,找出不足,使備課和授課中尚未注意到的問題“曝光”;二是探索更有效的教學途徑和方法,在下一次課或者下一輪教學當中進行實踐,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實現理想課堂。
由此可見,案例教學對教師的知識結構與教學能力要求更高,教師肩負的責任更重。首先,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并能將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這需要教師長期地實踐和探索。其次,需要教師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和溝通技巧,案例教學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中的知識單向流動,案例教學的教與學是互動的過程,通過師生相互交流,使學生逐步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社會能力與職業(yè)能力。再次,需要教師有較高的教學組織能力,能發(fā)動學生廣泛參與討論,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理論提升,鼓勵學生在討論和探索中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使學生對案例中所包含的問題進行透徹的思考和理解,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作為教師,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希望我們的學生真正學有所成,實現學校教育與用人單位的高效對接。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