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千紅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與其他兒童一樣,有著被愛、娛樂、活動、交友、求美等基本需要和學習文化、掌握知識、理解事物的愿望。許多孩子的生活理想來源于改變命運的樸素動機。這一動機也折射出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子女改變自己生活處境的強烈意愿。
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受父輩生活實踐和現(xiàn)實觀念的影響,形成了很強的“勞動意識”和獨立自主性。外來務工人員大都早出晚歸,忙于生計,客觀的家庭生活條件促使“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許多事情不得不自己做,父母的事也要幫著干。
習慣是人在生活中緩慢形成的較為固定不變的行為和傾向。早期形成的不良習慣會對今后身心發(fā)展起著巨大的阻礙作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由于缺乏家長教育,素質相對較低,學前教育又基本空白,和現(xiàn)代城鎮(zhèn)中的孩子相比,不良習慣較多,給學校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帶來矯正性教育的難度。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如今成為學校生源中一個新生的群體。如何幫助他們身心健康成長,使他們在新的環(huán)境里克服區(qū)域差距,融入新的集體,成為廣大教師十分關切的一大難題。下面談談我在班級建設管理中所做的努力和探索。
一、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
1.緩解來自學習的壓力
由于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原來就讀學校所采用的教材不同,師資不同等原因,剛轉入新的學校,往往表現(xiàn)出極大的不適應。如果不加以引導,這種情緒就會形成一種習慣,就有可能影響他們正常的心理發(fā)育。對此,我積極地進行引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挑戰(zhàn)自我。今年,我所任教的班級轉來了五名學生,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已經是五年級了,但他們都從未接觸過英語。他們幾個人的眼神十分茫然、無助,作為教師,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我對大家說:“新來的這幾位同學都沒有學過英語,但是我相信只要肯努力,就能學得好。我們班里有個別同學英語基礎不好,你們就和他們來做個競賽,現(xiàn)在假設你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看誰跑得快?!苯o他們提供了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作為參照物,給他們一種心理暗示,他們就不會覺得孤軍奮戰(zhàn)了,壓力也稍微減輕了。同時,我利用課余時間為他們輔導。他們從茫然無知到能一點點地聽懂,到跟得上進度,能做筆記,慢慢地單詞聽寫測驗從0分、20分進步到及格。對于他們一點一滴的進步,我都在班里進行表揚和鼓勵。我從他們欣慰、略帶羞澀的臉上讀到了幸福,我也知道他們的自信心在一點一點地建立起來。
2.克服生活行為習慣帶來的困擾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努力幫助外來務工子女改掉生活上的一些不良習慣。我曾帶過一個班,班里有一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這名學生身上總是有一股異味,大家都不愿和他交往。對此,我除了做學生的工作之外,還單獨和他談心,告訴他講究衛(wèi)生是一個好習慣,有益健康,要求他要經常洗澡,勤剪指甲,不能隨地吐痰,并經常詢問和檢查他的衛(wèi)生情況。因為我經常督導,他也發(fā)現(xiàn)講衛(wèi)生之后同學更愿意和他交往了,體會到了講衛(wèi)生的好處?,F(xiàn)在他比較講衛(wèi)生了,整個人都變得精神了。
二、利用各種活動促進學生的交流
蘇霍姆林斯基說:“對孩子的熱愛與關懷,是一股強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樹起一種美好的東西,使他成為一個有理想的人,而孩子如果在冷漠無情的環(huán)境中長大,他就會變成對善與美無動于衷的人?!笨鬃右苍f:“有教無類?!币虼?,在面對班里怯怯的眼神時,我就用微笑去感染他們,關愛他們,讓這些外來務工子女真正融入到班集體中。在每個學生過生日時,班里都會組織小小的聯(lián)合會,互送禮物。班里舉行手拉手的活動,讓本地的學生到外來務工子女家里玩耍,然后互換,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
三、爭取家長的配合與理解,做好家校協(xié)同教育
科學研究表明:孩子最早的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教育家馬卡連柯說:“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師,他們的每句話,每個舉動,每個眼神,甚至看不見的精神世界都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碧K霍姆林斯基說過:“若只有學校而沒有家庭,或只有家庭沒有學校,都不能承擔起塑造人的細致而復雜的任務?!币逃脤W生,教師就要積極與家長溝通,共同做好孩子的德育工作。教師只有取得家長的理解和配合,教育教學活動才更容易開展,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非常重視做好家校協(xié)同教育。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就讀的流動性很強,因此我積極做好檔案備案工作,做好住址、電話號碼的登記,并及時做好資料追蹤更新工作。不少家長因為成天忙于生計,根本無暇顧及子女的生活和學習,不少家長告訴我他們每天幾乎都沒有時間給孩子做飯,就是拿幾塊錢讓小孩隨便買個盒飯吃,晚上回家的時候小孩已經睡著了,更有甚者連小孩有沒有來上學他們都不知道。因此,我非常重視考勤的登記,發(fā)現(xiàn)有誰缺勤了就及時與家長進行聯(lián)系,了解情況。平時,也經常通過電訪、家訪等方式與家長多接觸、多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碰到問題了,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對策;學生進步了,表現(xiàn)出色了,同樣及時告知家長并表揚鼓勵。這樣,就避免了家長在心理上對電訪和家訪的擔憂。
總之,每一名學生都是班級里的一個跳動的、可愛的音符,只有用心靈去對話,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生生不息的律動中對話,才能讓這些音符奏出諧美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