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冬天,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狂風肆侵著大地,地面飛沙走石,已經(jīng)不見天日。此時,有人敲響了李夢桃家的門,“哐哐、哐哐……”敲門聲顯得很急促。李夢桃從被窩里爬起來開門,牧民阿斯哈提·沙達提手里牽著馬匹站在門外:“李醫(yī)生,不好了,我嫂子古麗娜·木拉提難產,孩子一天一夜都沒生下來,我嫂子已經(jīng)昏迷很久了。”李夢桃聽罷,二話沒說,進屋披上大衣、背上藥箱,跳上馬向古麗娜·木拉提家的馳去。
山路蜿蜒崎嶇,深溝高壑步履維艱。經(jīng)過數(shù)小時奔波,行經(jīng)20余公里,李夢桃和阿斯哈提·沙達提趕到了古麗娜·木拉提家里。在此之前,牧民們在產婦身旁鳴放獵槍,敲打馬皮,想用驚嚇的辦法使孩子生出來,但都沒有奏效。李夢桃立即對產婦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胎兒橫位,他馬上為產婦做了外倒轉術,并守候在產婦身邊一整夜,直到產婦安全分娩。
丈夫開麥·達吾力見妻子蘇醒過來,又聽見孩子哇哇的哭聲,激動地拉住李夢桃的手,眼噙淚花道:“熱合買提、熱合買提(哈薩克語:謝謝)!您真是我們全家的胡牧哈路其(哈薩克語:救命恩人)?。≌埬o我的兒子起個名字吧?!边@時,一輪紅日正從東方升起,李夢桃便對開麥·達吾力說:“就叫‘向陽吧!”
上世紀60年代,李夢桃毅然從黃浦江畔來到天山腳下,加入了兵團屯墾戍邊的隊伍,成為六師北塔山牧場的一名醫(yī)生。
在北塔山行醫(yī)這些年,李夢桃靠著一匹馬、一個藥箱、一件羊皮大衣、一塊氈子,往返于幾百個放牧點之間,為牧場的職工群眾、周邊鄉(xiāng)鎮(zhèn)的牧民和邊防戰(zhàn)士送醫(yī)送藥,走遍了北塔山的山山嶺嶺、溝溝壑壑。40年來,李夢桃累計行程26萬余公里,救治病人2萬余人次,接生800多個嬰兒,贏得了牧區(qū)群眾的尊重和愛戴,被譽為“哈薩克族群眾的好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