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范大學 541006)
陳謙曾說到:“自我發(fā)現(xiàn)一直是我很感興趣的……人的自我認識、自我尋找、自我完善、自我完成,該是貫穿終生的。”1這一理念在《望斷南飛雁》中有著清晰的體現(xiàn),女主人公南雁在對夢想的不斷追求中堅持著自我實現(xiàn)。
文中南雁從一個總會給人走神夢游印象的女子,成為一個在美國陪讀的賢內(nèi)助。但表面的平靜被南雁的出走打破。這讓她的老公沛寧覺得吃驚,也給讀者留下不解??僧敯涯抗饫L到南雁的整個經(jīng)歷當中,便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必然。
南雁為追尋夢想而出走,而這個夢想也并非一時形成。從小,南雁的母親就希望自己的女兒們都是“能飛的”。特別是南雁的姐姐南鷺又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女強人。長輩的理念灌輸對南雁最后選擇出走是有所助推。
南雁與沛寧初次相識便產(chǎn)生好感,而促使南雁選擇結婚的則是當沛寧講到要她一起去美國。“南雁告訴沛寧,她對嫁給沛寧是不假思索的……最重要的是沛寧代表了她人生前程中一種極具吸引力的可能性——美國?!憋@然,南雁在作出這樣的選擇時,不僅是出于對沛寧的愛,還有對于自己夢想的追求。
南雁的丈夫沛寧始終未在意她的夢想。初次相識時對她聊起夢想“不經(jīng)意地點點頭,潦草地應著”。在整個婚姻的相處中更是忽略南雁的情感?!芭鎸幱袝r會想起,他們已經(jīng)好久沒好好說過話,這也不過一念而已,隨即就淹在自己的鼾聲中了?!?/p>
到美國之后,南雁陷入主婦生活?!耙患⒉惶矚g的繡花浴袍卻一直用著,因為要給南南起夜喂奶,到給寧寧喂奶起夜”。“雖然有合適的工作去做,但最后還是在丈夫的勸說下辭職了?!边@些瑣碎繁雜且無止境的主婦生活顯然是不能為南雁的夢想助力,反而是一種極大的消磨和考驗。
南雁為了夢想做出反思。對于孩子,丈夫沛寧認為很多事都可以“看在孩子的份上”,但南雁對此很是不屑,“你就是你,如果你都沒有活出來,孩子又有甚么份呢?”南雁意識到每個人都是有著自己的使命的。她也有屬于她的使命,就是她那始終沒有放棄的夢想,而之前的辛苦更多的是成全了丈夫??墒?,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去要求用一個人的夢想去喂補另一個人的夢想。唯有完成自己的使命才是真正的實現(xiàn)自我。
此外,南雁到學生食堂辛苦打工就為了能學英語。特別是對孩子,“南雁顯然給過南南足夠的準備,除了洗腦,還教會她熟練使用微波爐。”
最終正如南雁所說,“她有很多的夢,很多的計劃,都未曾有機會實現(xiàn),甚至是嘗試實踐,她不能再背那么多的負擔。”所以,當沛寧即將獲得終身教授時,她便選擇在這個她等待中的合適時機出走。
這樣的選擇令人為之一振,她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女性在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中對夢想的堅持。相比男性,女性的傳統(tǒng)角色強調(diào)母性和妻性,所以在實現(xiàn)自我的道路上往往要承受很多來自社會、家庭的限制。文中沛寧的母親,年輕時為了丈夫犧牲事業(yè),年老了還要趕去美國照料孫子。這位典型的傳統(tǒng)女性形象與南雁就形成了對比。
而對于南雁來講,她不只是女兒、妻子、母親,她更是一個人,一個意識到自己使命所在的人。就像陳謙認為的,“一些小說中的女性因為各種遭遇而困惑,喪失了人生方向。這樣的觀念表達是過時的。通過南雁想告訴大家,在這時代女人已經(jīng)可以有這樣的活法?!?
在他人眼中,南雁是演繹了一場“娜拉出走”。進而會想到魯迅提出的“娜拉走后也實在只和兩條路:不是墮落,便是回來。之所以只有這兩條路,一是由于現(xiàn)實社會的險惡,另一是自身的缺欠?!?那么是否在時代發(fā)展和個人做好準備之后,“出走”就可以不同了。實際上,與娜拉當年對現(xiàn)實不滿后的意氣之舉相比,南雁出走更是在為夢想做了準備之后的繼續(xù)堅持實現(xiàn)自我。
盡管南雁無法為未來出路做出承諾,這個過程也要付出很多代價,但也因此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升華。在追求與放棄,執(zhí)著與妥協(xié)的循環(huán)反復中,南雁經(jīng)歷的正是探尋自我實現(xiàn)最自然的一面。就像陳謙所言:“一個對生活愿意思考、有所追求的人,是懂得必然的: 人生肯定是有一種比物質更高的境界,它是值得你追求的,哪怕是嘗試著追求……而一個有過追求的人,雖敗猶榮?!?
所以,這樣說來,南雁只有開始而沒有結果的出走反而更具意義。陳謙在講述女性彷徨于安逸生活與理想精神時,并非是指出一個簡單的抉擇問題,而是深入人物內(nèi)心去關注女性的精神困頓。更指明了放棄庸常生活和改變生活軌跡后,尋找有別于現(xiàn)在的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與意義所在。畢竟人的一生都應是充滿著無限可能的。而在這人生的無盡旅途中,探尋到怎樣的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探尋的思考和對實現(xiàn)自我的堅持。這個過程甚至只是這種姿態(tài)才是對人生無限可能最好的詮釋。
注釋:
1.陳謙.我的小說就是要尋找Why,2009(11).
2.4.江少川.從美國硅谷走出來的女作家——陳謙女士訪談錄[J].世界文學評論,2012(2).
3.蘇彩琴.女性的“出走”和“出路[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