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棟梁
摘 要:伴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步伐,音樂課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進。新的音樂課程理念、目標、內容和教學及評價方式像是一股清新的風,吹進了中小學校園,這就需要我們必須變革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給基礎音樂教育帶來一系列嶄新的變化。
關鍵詞:新課改;興趣;實踐;創(chuàng)設
一、理論依據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課程基本理念指出: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音樂審美指的是對音樂藝術美感的體驗、感悟、溝通、交流以及對不同音樂文化語境和人文內涵的認知。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與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及不同文化認知有機結合。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不斷提高音樂素養(yǎng),豐富精神生活。
2.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
音樂教學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強調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演唱、演奏、聆聽、綜合性藝術表演和即興創(chuàng)編等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通過音樂藝術實踐,有效提高音樂素養(yǎng),增強學生音樂表現(xiàn)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3.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
音樂是聽覺藝術,學生主要通過聽覺活動感受和體驗音樂。音樂音響隨著時間的流動而展現(xiàn),不具有語義的確定性和事物形態(tài)的具象性,然而它又與人類的社會生活、各種文化藝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這就為學生感受、表現(xiàn)音樂和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提供了廣闊而自由的空間。同時,也要關注音樂藝術的實時間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并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強調和體現(xiàn)。
二、教學目標
我們通過對初中音樂唱歌綜合課、欣賞綜合課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研究的不斷深入和拓展,探索如何通過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開創(chuàng)一個富有生命力的新的教育教學天地。通過課題研究,逐步減少教學的強制性和劃一性,增強教學的選擇性和開放性;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新型教學過程,推進教學活動由教向學的轉變,使學生學習收集信息,資料等素材的方法,并學會整理和利用獲取的素材,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持久興趣,涵養(yǎng)美感,和諧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學習并掌握必要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視野,發(fā)展音樂聽覺與欣賞能力、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形成音樂的基本素養(yǎng)。豐富情感體驗,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促進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三、教學原則
構建模式應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原則是:三維目標原則、創(chuàng)設情境原則、探究性原則、互動合作原則、個性化原則和激勵評價原則。
1.三維目標原則
三維目標是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維目標之間應該有機結合起來,根據教學內容在一節(jié)課內有輕有重,不必生硬套上去。
2.創(chuàng)設情景原則
創(chuàng)設情境原則主要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思維,使之處于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創(chuàng)設情境應貫穿整個課堂。
3.探究性原則
探究性是指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主學習歌曲,分析歌曲,設計演唱形式。
4.互動合作原則
互動合作主要是要體現(xiàn)師生、生生合作學習,教師要以民主平等的觀念對待學生。課堂上盡量引導學生主動自主地唱、自主地演奏、自主地表演上來。
5.個性化原則
整個課堂要承認學生在音準、節(jié)奏、情感等方面的差異性,從而使課堂教學在目標確定、內容安排、課堂設問、演唱、實踐與創(chuàng)造等方面體現(xiàn)出明顯的層次性,從而使課堂教學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6.激勵評價原則
對每個學生都應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善于發(fā)現(xiàn)其哪怕微小的進步,多鼓勵,使其樹立信心,找到成功感。同時,要尊重事實,掌握分寸。
四、教學策略
1.創(chuàng)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引領學生的鑰匙和指南針。在上課時,用和課堂內容有關的一首歌曲、一幅畫面、一個小故事或者相關的音樂知識等方式導入,學生的注意力會很快集中起來,從而進一步引出新課的內容,學生就會很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內容不同,導入內容、形式也隨之變化,可以讓學生每節(jié)課都有種新鮮感,自然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聆聽歌曲,營造氛圍
音樂是通過聲音來傳達人類情感的聽覺藝術。聽是音樂獲得審美的前提,只有聽才能更好地理解音樂,才能更好地達到情感教育的最終目的。瑞士音樂家克羅茲出:“一切音樂教育都應該建立在聽覺的基礎上”。通過聽覺作用于人的心靈,喚起人感官上的美感。通過聆聽學生會產生學習的欲望,這種欲望在不斷、不同的聽中得到增強。在聽的過程中結合體態(tài)律動等各種方式,幫助學生發(fā)展聽覺記憶能力。
3.科學評價,樹立信心
音樂課程評價應充分體現(xiàn)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貫徹新課標的基本理念,著眼于評價的教育、激勵與改善的功能。通過科學的課程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發(fā)展,激勵教師進取,完善教學管理,推動音樂課程的建設與發(fā)展。
(作者單位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中學實驗學校)
編輯 薛直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