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陽,廖 健,舒惠荃
(1.成都中醫(yī)藥大學(xué)2011級碩士研究生, 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中醫(yī)藥大學(xué)附屬醫(yī)院腎內(nèi)科, 四川 成都 610072)
蛋白尿是慢性腎小球腎炎最常見癥狀,減少和消除蛋白尿是保護(hù)腎臟功能的重要措施。我們用參芪地黃湯加減方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共61例,均為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門診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齡25~70歲,平均49.6歲;病程3~66個月,平均32.6個月。對照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齡23~68歲,平均47.6歲;病程2~87個月,平均39.7個月。
診斷標(biāo)準(zhǔn):①符合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慢性腎小球腎炎;②腎功能正常,Scr<133μmol/L;③24h尿蛋白定量在150mg/24h~3500mg/24h;④中醫(yī)辨證符合脾腎氣陰兩虛證。
排除標(biāo)準(zhǔn):正在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劑。
兩組均予基礎(chǔ)治療,包括休息、飲食營養(yǎng)、調(diào)節(jié)血脂、控制血壓等,合并感染者予抗感染治療,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及維持酸堿平衡。
觀察組加用參芪地黃湯加減方。黨參30g,黃芪20g,地黃15g,山藥15g,茯苓20g,山茱萸15g,芡實20g,蓮子15g,覆盆子15g。兼水濕者加豬苓15g,澤瀉15g,白術(shù)15g,桂枝10g等;兼濕熱者加黃柏15g,萹蓄20g,瞿麥20g,金錢草30g等;兼血瘀者加丹皮15g,丹參30g,川芎15g,紅花15g等;兼風(fēng)者加僵蠶15g,蟬蛻10g,水蛭5g等;眠差者加夜交藤30g,合歡皮30g,酸棗仁30g,柏子仁 30g。每劑煎3次,共約450mL,每次150mL口服,1日3次。
兩組療程均為8周。治療前后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24h尿蛋白定量。
臨床控制: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尿蛋白定量持續(xù)小于150mg/24h。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24h尿蛋白定量減少大于等于4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有好轉(zhuǎn),24h尿蛋白定量減少小于40%。無效:24h尿蛋白定量及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改善或加重。
用SPSS18.0軟件統(tǒng)計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方差齊者采用t檢驗、方差不齊者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設(shè)定檢驗水準(zhǔn)α=0.05。
治療前24h尿蛋白定量,觀察組(1.25±0.56)g ,對照組(1.17±0.48 )g;治療后尿蛋白定量,觀察組(0.50±0.27)g ,對照組(0.78±0.61)g;治療后兩組尿蛋白定量均有下降,其中觀察組下降的幅度更大。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腎不藏精、脾失統(tǒng)攝,則精氣下泄,而致蛋白尿。因此,治療當(dāng)從健脾益腎入手。參芪地黃湯出自沈金鰲《沈氏尊生書》,由黨參、黃芪、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組成,有益氣養(yǎng)陰、健脾補腎之功。黨參、黃芪合用益氣健脾、兼能生津,地黃滋補腎陰、填精益髓,山茱萸補益肝腎陰并能攝精,山藥滋養(yǎng)脾陰兼能滋肺、腎陰,茯苓淡滲脾濕,芡實、蓮子、覆盆子均能益腎固精。全方健脾益腎填精,益氣固腎攝精,兼有水濕者加豬苓、澤瀉、白術(shù)、桂枝等利水滲濕,兼濕熱者加黃柏、萹蓄、瞿麥、金錢草等清熱利濕,兼血瘀者加丹皮、丹參、川芎、紅花等活血利水,兼風(fēng)者加僵蠶、蟬蛻、水蛭等搜剔通絡(luò),眠差者加夜交藤、合歡皮、酸棗仁、柏子仁等安神助眠。動物試驗也表明參芪地黃湯具有明顯降低尿蛋白的作用,其機制可能是通過抑制足細(xì)胞相關(guān)裂隙膜蛋白表達(dá)的減少,穩(wěn)定腎小球裂孔隔膜分子屏障及電荷屏障,維持足細(xì)胞形態(tài)及功能完整,減少尿蛋白的漏出。因此,參芪地黃湯加減方治療慢性腎炎,收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