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蘇東坡曾經這樣評價過王維的詩畫:“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詩畫相容的意境令人神往,同時也說明了畫與文字可以相互滲透,并相得益彰。現代教學研究表明:多種感官同時感知的學習效果,要優(yōu)于單感官感知的學習效果。特別是小學生,形象思維占主體,對直觀事物興趣,喜歡艷麗的色彩,喜歡每天拿著筆,描描畫畫,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繪畫,它可以延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能力,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枯燥與乏味,使學生以此為橋梁輕松跨越,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意境,傾聽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感悟課文語言的精練。
基于這種認識,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試著將繪畫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使之將抽象的語言,形象化,趣味化,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努力將學生引入詩歌那悠遠深邃的意境。
一、以畫激趣,營造多彩的情境
蘇霍姆斯基說“認識本身就是一種最令人驚訝、詫異和神奇的過程能激起高而持久的興趣。”小學生學習積極性主要來源于興趣,他們年齡小,注意力十分容易分散。在小學古詩教學中,我們一定要以“趣”激情,課堂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想盡辦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課堂妙趣橫生,學生興趣盎然。
在我們的語文書中有很多課文,特別是一些詩歌,語言比較晦澀,學生不能一讀就懂。因此很多學生還有學首先就望而生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在教學中巧妙運用美麗的圖畫,表現豐富多彩的世界,甚至模擬出想象中的虛擬世界,把學生帶到這情境中,“文中有畫,畫中有文” 將抽象凝練的語言化為一幅幅可作用于視覺的栩栩如生的畫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變被動為主動。那么教學往往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中通過絢麗的畫面、鮮艷的色彩、悅耳的音樂為學生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情境。這樣有助于學生較為迅速、深刻地整體感知文章意境,體會作者蘊含在字詞中的思想感情。
《新課標》要求我們要“拓展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習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在語文課上如果教師能巧妙地將圖畫引入課堂,不僅能將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激發(fā)出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從而實現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多學科間的互相滲透”。
二、以畫助記,展現形象的文字
小學低年級是識字教學的關鍵階段。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一、二年級要把識字教學作為教學重點,要讓孩子喜歡學習寫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然而這一階段的學生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持久,常常受興趣和情緒支配。由于低年級的小朋友對繪畫特別感興趣,而在識字教學中,如果教師能恰到好處的運用圖畫,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給生字配上畫面,使?jié)h字與事物聯系起來,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效率。
漢字起源于記事圖畫。文字學家唐蘭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文字本于圖畫,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讀出來的畫。”有很多漢字是象形字,例如:教“目”字時,很多孩子都會和“日”混淆。在教學中教師用彩色粉筆板畫一個眼睛,引起學生興趣,當學生的眼睛專注地盯著黑板時,教師再演示圖畫眼睛是如何演變成漢字“目”的,學生很容易就明白了中間的兩橫其實是由眼睛的眼球演變而來的,學生只要一聯系圖畫與漢字,就能清晰地記住目這個生字了。
還有一些字雖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筆畫或者部首組合在一起往往是一幅圖畫。如“渴”很多孩子都會和“喝”混淆。在教學中我嘗試通過繪畫的方式區(qū)分這兩個字。老師首先在天空中再畫一個太陽,下面畫一個人,這個人被圍墻圍住了,這時告訴孩子,烈日炎炎,這個人滿頭大汗,口干舌燥,此刻,他最需要什么?孩子們都說水。此時,老師在外面畫了一條河,說:“口渴需要水,渴字三點水,喝水要用嘴,喝字口在旁?!贝藭r孩子很容易就把“渴”和“喝”區(qū)分開了。
“看圖會意識字”是一種用形象化的圖畫提示字理,并附有韻文的新型識字形式。這類課文的教學重點是“看圖”和“會意”??梢宰寣W生學生看圖思考,把生字符號、圖象、聲音、意義整和在一起,以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鞏固識字效果、提高識字“自動化”水平服務的。從而達到由識字向閱讀的過渡,并通過閱讀鞏固識字的成果。
三、以畫促寫,啟發(fā)寫話的靈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六七歲的兒童聲處于智力開發(fā)的最佳期,求知欲強既有豐富的情感,又善于形象思維,正是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時期?!缎抡n程標準》也對低年級的作文明確提出:“對于寫話有興趣,樂于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但是低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寫話,往往表達得太簡單或錯亂無序,教師可以巧妙地應用繪畫幫助學生有順序地觀察、有條理地說,啟發(fā)學生的靈感,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寫話能力。
低年級的孩子都很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但由于他們能力有限,往往沒有條理。此時教師如果能巧妙的運用繪圖,就能讓學生懂得怎么看,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如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練習8“說說寫寫”中要求孩子寫一寫未來的交通工具。如果讓孩子天馬行空地寫,很容易寫得東一榔頭西一棒。如果利用繪畫,讓孩子們先把自己想象的未來的交通工具的樣子畫下來,在通過介紹自己所畫的交通工具的顏色,外形、構造、用途、特點等把話說清楚,此時再寫下來就容易多了,學生語言表達的條理性得到較好的訓練。
此外,看圖寫話,也是低年級進行寫話訓練的比較有效的方法。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現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眻D畫對發(fā)展兒童的觀察力、思考力及語言表現力,有著獨特的功能。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圖畫,對發(fā)展兒童的觀察力、思考力及語言表現力,有著獨特的功能,能讓孩子變“苦寫”為“樂寫”,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把這種形象生動的繪畫形式巧妙地與教學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定能讓他們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體會到語文學習的快樂和獲得成功的幸福,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實踐能力。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yè)園區(qū)跨塘實驗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