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
摘要:心理健康已經成為判斷一個人是否健康的重要依據(jù)之一,當代中學學生存在著的一個較大的心理健康問題,那就是缺乏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在日常教學中自覺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應該要成為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成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作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綜合性學科——語文,更應率先對學生進行自信的教育與建立,并且擁有自身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自信教育;語文學科教學滲透優(yōu)勢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0-039-02
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中有四條為心理健康的內容,可見心理健康已經成為判斷一個人是否健康的重要依據(jù)之一。在許多學校,成立心理咨詢室、配備一定數(shù)量的心理咨詢教師,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已成為一項常規(guī)、常抓、常管的工作,但遺憾的是,漫步在我們的校園中你依然會見到不少滿臉愁容、垂頭喪氣的孩子。細問之,你會聽到這樣的回答:“學習真難,我學不會”“我不是學習的料” 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語。課堂上我們依然會看到一些同學常常游離于課堂之外,老師說什么,同學說什么,他一概不管;還有一些同學在課堂上總是默不作聲,不愿發(fā)言……。
這些學生都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即自信心的缺失。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社會壓力的加大,社會競爭的加強,中國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觀念抬頭,使得現(xiàn)在的孩子常常生活在比較之中,生活在“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之下,難免產生自卑心理。二是由于有些教師長期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忽視了學生多方面追求,常把考試分數(shù)作為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這無疑又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當學生沒考好時,就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此外,一些教師行為的失當也會讓學生失去自信,比如:無休止地指責;不公正地對待學生;對學生有過多的約束和限制,這些都容易使學生的依賴性增強,失去自主性,也失去自信心,對什么事都不敢嘗試、害怕競爭、害怕失敗,抗挫能力差……。
因此,缺乏自信心已成為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中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而正如美國作家愛默生所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自信心對人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個人獲取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個人采取自覺行動的心理動力源泉,是一個人成長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心理品質,是成功的關鍵。
如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在日常教學中自覺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應該要成為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成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作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綜合性學科——語文,更應率先對學生進行自信的教育與建立。
一、我們有著非常好的心理滲透的土壤-------語文教材
《語文課程標準》提到“語文教材是一個多元化、多層次的系統(tǒng)。它薈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反映了不同時代、不同國度、不同民族的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yǎng),或跳動著時代的脈搏,或充滿著生命的活力,或抒發(fā)對美好事物的熱烈向往,或揭露腐朽丑惡的社會現(xiàn)象,都傾注了作者濃烈的情感?!贝蜷_語文書,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一首首膾炙人口、流傳古今中外的詩,幾乎每個地方------語言、結構、哲理、構思等,無不凝結著人類的聰明才智與發(fā)明創(chuàng)造。閱讀它們,人類壯觀而漫長的奮斗歷史,猶如一幅幅畫卷,生動清晰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能領悟人生的真諦,張揚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閱讀它們,那記錄著人類成長足跡的語言文字,它本身變化萬千的演繹,猶如朱熹所說“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彼寣W生認識美,理解美,展示美;同時它也如杜甫所說“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的春雨,澆灌滋潤著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在燦爛的陽光下,自信健康的成長。在這些優(yōu)秀的作品中我們不乏能夠教給學生如何找到自信、建立自信的好教材。如讀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我們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陶醉在詩人筆下所描繪的壯闊秋景中,更可以引導他們看到一代偉人在對大自然中萬類生物的激情關注中融入的自己對人生的積極追求,對家國命運的由衷關懷以及為了改造舊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自信豪情。再如讀李白的《將進酒》、《行路難》,我們在幫助學生解讀到這位天才詩人不為世所用的激憤的同時,也同樣可以讓他們感知到詩人“天生我材必有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姆e極入世的愿望和毅力、決心以及旁人所不及的巨大自信。所以教材上的知識往往看似是硬梆梆的“死知識”,但只要教師能夠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生活體驗與人生感悟去活化知識,就能使得教材中看似“死”的知識變?yōu)檎n堂上生動、活潑、形象、充滿生命力的“活”知識,這種飽含教師情感和生命力的知識往往會對學生產生更強的刺激,激發(fā)廣大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我們有著非常好的滲透陣地———語文課堂
《語文新課標》強調“自主、合作、探究”課堂學習方式,在這種精神的指導下,要求一線語文教師能夠:
1、努力營造學生自我展示舞臺的課堂氛圍。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那種積極的、融洽的情感交流。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 作為教師在課堂上要放下架子,走下講臺,到學生當中去,師生關系應是平等、合作的關系,是“戰(zhàn)略伙伴”關系,而不是對峙、緊張的關系。用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做學生忠實的聽眾,對學生的回答要及時反應,多用“你真棒”“不著急,再想想”“不要慌,慢慢說”“努力點,你能行”之類的話。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念,創(chuàng)造和諧、有感情的教學氛圍,才能讓每一個學生抬起頭來走路。才能使學生真正的進入角色,大膽的發(fā)言、自由的討論,想己之所想,說己之想說,從而充分給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而這無形當中就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的目的。
2、教學中要注意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學不僅是師生雙向的活動,而且存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活動是學生生命得以表現(xiàn)的基本形式,活動過程是學生的潛能雙向對象化的過程。同學之間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彌補,共同完成學習過程,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智慧火花。因為人有聯(lián)合他人的傾向,在和他人的交往狀態(tài)中,有一種比個人更豐富的感覺,更能發(fā)展自己的自然稟賦。因此,在新課標精神的指導下,教師完全可以大膽靈活的運用合作、交流這種方式,如在課堂中有爭論,就讓學生動筆、動腦、動手自已做一做、想一想,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學生在合作交流活動中,不僅體驗到個人的智慧有限,需要向別人學習,而且能感受到互動分享的快樂,從而又增強了學生集體自信心與責任感。
3、教學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隨著素質教育改革和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這要求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差異與個性,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狀況和當前的知識水平,然后分層次地設置問題,有步驟地開展課堂教學。盡最大力氣調動每一位學生,挖掘每一位學生的潛力,給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提供切實有效的引導和幫助,給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與進步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都感覺到老師對他有一份獨特的希望與關愛。“沒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成功的動力。”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設法讓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在課堂上展示才能,創(chuàng)造各自成功的機會。
endprint
學生在獲得成功體驗、享受成功喜悅的同時,又會轉化為進一步學習的巨大動力。比如:讓寫字好的的學生上黑板范寫生字;每一次習作后,挑選優(yōu)秀的學生習作推薦到學校文學社發(fā)表;有進步的作品在班上范讀,甚至貼進“學習園地”;讓朗讀得好的同學起來做“小老師”,給大家范讀、領讀等。讓學生用行動把自己的優(yōu)點和進步展現(xiàn)在別人面前,無疑就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另外,在語文教學中恰當?shù)丶ぐl(fā)學生的興趣,同樣可以喚起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比如在朗讀課文中,我們可以開展朗讀比賽,如個人賽、小組賽、師生賽等,要求學生都來做“評委”,為別人的朗讀情況打分、評議,除了指出他朗讀中的錯誤外,更要找找他朗讀中值得別人借鑒的優(yōu)點。課堂上同學們的肯定態(tài)度,就能很好地激勵學生的自信心。
語文課堂應該是也必須是每位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自信心培養(yǎng)的主要陣地之一。
三、我們有著非常好的評價方式--------語文學習評價
語文學習評價的特殊性在于,它立足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各類評價中都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不搞一次評價就把學生的水平武斷地下結論的做法,允許學生有再檢測的機會和權利,直至學生自己認為滿意為止。在新課標語文學習評價的實施過程中,要求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地對評價的內容、形式等作適當?shù)恼{整,使之更加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日常課堂教學中的激勵性評價往往能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在語文學習中充滿自信。教師充分肯定學生參與學習、勇于實踐、大膽探索的勇氣和態(tài)度,即便學生存在著某些問題,也在指出問題,幫助其糾正的同時,大張旗鼓地肯定其獲得成功的那一部分,哪怕是很小很小的成功,也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那么在學生的語文學習中,學生的自信和勇敢必將得到很好的激發(fā)。學生是否能夠充滿自信地投入學習,就要看教師是否給他們以激勵和指導;學生是否樂于參加學習,要看教師是否樹立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是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梢哉f,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激勵,在一定意義上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自信和興趣,與此同時也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深度和學習的效度。
每學期期末的總結評價一般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師生共評的方式,無論采用哪種評價方式,作哪一種評價結論,其最終目的都能落腳到通過評價及其研究促進師生不斷轉變教學觀念,促進課堂教學的改革,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的主體發(fā)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礎?!罢J識自我”更是建立自信的前提條件,自我評價不僅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更能讓他們克服畏難情緒,成為學生努力學習的前提。
另外,語文學習的評價結果少不了定量的評價,而有時的彈性評分在對學生的語文學習進行定量評價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平常學習實際水平的基礎上,適當將分數(shù)評得偏高一點,也能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悅。雖然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對于未成年的學生來講,“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一次小的成功就很有可能會樹立學生自信心,可能會激勵學生努力去取得更大的成功。比如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和老師都感到頭痛的作文教學,在給學生的作文評分時,如果每一次都從嚴要求,從嚴評分,學生的作文成績總是不及格、總是不能得優(yōu),就很容易在學生的心靈上打下“作文難寫”、“我是怎么也寫不好作文”等消極的烙印,產生負面效應,徹底摧毀學生學習的自信,對寫好作文失去信心。相反,我們在評價學生作文時,應當盡量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特別是對于那些寫作比較困難的學生,哪怕是一個詞用得好、一個句子寫得好,都要給予充分地肯定,在分數(shù)的評價上,適當?shù)亟o高分,這樣學生就會在自信中作文,從而,寫出比前一次更好的文章,樹立“我能寫好”“我能學好”的自信心,不斷克服困難,不斷向學習的高峰勇敢攀登,從而也達到自信生活的目的。
美國學者杜伯倫曾經說過:“作為心理保健也許不是教師的主要任務,但是如果教師忽略了心理的工作,他就收不到應有的效果,而且在關鍵時期和最困難的問題上不能有效地教育學生,他也就忽視了某些最基本的教育目的?!笨梢姡谡Z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教育的目的使然。本著“讓每個人充滿自信”的教學理念,有效的利用語文教學的優(yōu)勢,大膽的在語文課堂上落實“自信教育”,這種自信教育不僅能與新課改的追求不謀而合,更為我們語文老師創(chuàng)新并豐富自己的教藝開辟了一個新的天地。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