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才
棒槌島是離陸地600米一個形似棒槌的小島,它還是大連一個景區(qū)的名稱;名揚中外的國賓館就坐落在景區(qū)內(nèi),而不是在那個小島上。
在網(wǎng)上查到,在大連火車站附近的友好廣場乘712路公交車,在當(dāng)代公司下車,再打車前往。后來有熟人告訴我別打車,因為前往棒槌島景區(qū)的路兩側(cè)比景區(qū)還有看頭。這樣我與老伴坐公交下車后,便沿著一條山巒路一直向東走,與山巒路對接的路叫迎賓路,可一直走到棒槌島。
兩條路對接后,路兩邊沒有建筑物了,全是青山綠草。迎賓路兩側(cè)是山林,走不多遠,有一條寬1.5米左右的木棧道,全是上等松木鋪成螺絲固定。沿著迎賓路西側(cè),一會兒在林蔭里穿過,一會兒在綠地邊緣前行,一會兒遇小河有木橋跨過,一會兒彎彎曲曲因地形而鋪就。木棧道既能讓游人在林蔭里行走,又方便了觀景拍照,雨天又不濕鞋,又杜絕了迎賓路人車并行,真是一舉四得。
邁步木棧道,大有入仙境之感。水洗般的天空下,綠草地如綠地毯般隨山勢起伏。兩邊松柏和不知名的樹木不知生長了多少年,還有修剪成矮墻般紅綠相間的樹,園林工人不知費了多少心血。正值初夏,有一種我不知名的紅葉樹,長著紅火炭般的紅葉。這種紅葉樹讓我著迷,它是那么美麗,那么吸引人,多處看到有游人在樹下拍照。
迎賓路兩側(cè)除了原始森林外,還有許多人工雕塑和人工栽培的花卉、樹木和制作的小品,讓人見景生情,駐足拍照,贊不絕口:這地方真美,要是打車就虧了。這里的自然景觀真是讓人心醉,這里是大連“森林城市”最好的例證。
路邊,有園林工人在給樹木噴藥滅蟲,示意行人可在草地繞行。當(dāng)雙腳踏上草地時,那種柔軟的感覺美極了。這里樹多,儲水多,即便是天旱季節(jié),也總是濕漉漉的,一片森林就是一座地下水庫。
這里沒有建筑物,沒有居民,更沒有工業(yè),難怪棒槌島是中外聞名的休閑度假區(qū)。
進入景區(qū)后,看到這里是以山、海、島、灘為主要景觀的風(fēng)景勝地。不知道是不是星期天的緣故,婚禮攝影的特別多,選這樣的神仙境地做背景留下美好的瞬間,真是值得。著名的棒槌島國賓館就坐落在這里,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以及后來的鄧小平、葉劍英、華國鋒、胡耀邦、江澤民等國家領(lǐng)導(dǎo)人都在這里住過。無數(shù)的外國名人及代表團也曾下榻在這里。景區(qū)北部群山環(huán)繞,蒼松翠柏;南面是開闊的海域和平坦的沙灘,不遠處棒槌島上岸崖陡峭,怪石嶙峋,花草遍布。
筆者沿一條路向南,然后折向海濱浴場。一塊巨石上刻著毛澤東的筆跡“棒槌島,毛澤東”六個大字,游人自覺排隊等候拍照留念。對海中的棒槌島,由于角度不同,多數(shù)游人自言自語:“這島怎么說是像棒槌呢?”的確,它就是一座普通的小島,說它像棒槌,多與媒體宣傳有關(guān);說它像蘑菇,倒是異口同聲。
其實,棒槌島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
傳說在很久以前,海邊有一個獨身打魚小伙子,有一天收網(wǎng)回家,發(fā)現(xiàn)有人給他做好了飯菜,但不見其人,數(shù)天如此。一天小伙子提早回來,將一美貌姑娘堵在屋內(nèi)。原來,女子是萬年人參,為了逃避一個妖道的追蹤而來到這里隱藏。她白日化做年輕女子為出海打魚的小伙子做飯,夜里化為一棵人參躲在屋子角落的柴堆中。并說,愿嫁小伙子為妻共度生涯。小伙子深為感動,便與她結(jié)為夫妻。白日小伙子出海打魚,參姑娘為他洗衣做飯;晚上小夫妻二人賞月、聊天,觀花,暢想美好未來……
但好景不長,在一個凄風(fēng)苦雨的秋夜,參姑娘突然驚恐萬狀地對小伙子說:“那個妖道已經(jīng)找到這里并發(fā)現(xiàn)了我。他道術(shù)高深但心術(shù)不正,早想得到我并食用,以期成仙不老。”拉住小伙子的手又說:“你我夫妻一場,我不能讓你也慘遭妖道毒手,必須盡快離開此地!”說完,夫妻二人向海邊跑去。后面妖道仗劍急追。小夫妻跑到海邊,參姑娘想了想,猛地背起小伙子向無際的大海中跳去……
第二天,晴空萬里,火紅的朝陽照在碧藍的海面上,來往的船只、岸上的行人都驚奇地發(fā)現(xiàn):在海浪翻騰中,海面上出現(xiàn)了一個從未見過的小島,島上綠樹成蔭,一個小伙子在整理漁具準(zhǔn)備出海,一位年輕女子在屋前向他揮手祝福。
天長日久,人們發(fā)現(xiàn),這個小島的形狀很像一棵碩大無比的人參,便叫它“人參島”。因為人們又稱“人參”為“棒槌”,便叫它“棒槌島”。而不是舊時女子洗衣的那個“棒槌”。
景區(qū)道路幾乎都是在樹蔭中穿行,有山有水有樹有花,可聞濤聲,又聞鳥鳴,就是沒有噪聲沒有污染。過去棒槌島賓館是個神秘的地方,中外貴賓住的,現(xiàn)在早就對外開放了,只要你有錢,舍得消費,有情趣,都可以來此體會一下貴賓的待遇,感受一下美好的時光。
(責(zé)編 馮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