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淼
(唐山市交通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0)
路基作為承重主體,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堅固的路基,不僅是路面強度和穩(wěn)定性的重要保證,而且能為延長路面的使用壽命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路基處理方案本身也是一個由眾多因素組成的復雜體系,經濟、技術、環(huán)境等因素都會影響方案的選擇,因此對路基處理方案優(yōu)選的過程,就是對系統(tǒng)進行綜合評價的過程。鑒于此,本文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提出的三種路基處理方案進行優(yōu)選,以期得到理想的解決方案。
曹妃甸綜合保稅區(qū)A21路全長1.244km,采用城市次干路標準進行設計,設計時速為40km/h,紅線寬度為24m。
A21路位于曹妃甸綜合保稅區(qū)內,該區(qū)域為新近圍海造地而成,場地上部沖填土吹填時間較短,土質較為松軟。依據鉆孔揭露情況,可知擬建場地地層主要為海相沉積()形成的粉土夾粉質黏土、粉質黏土夾粉土、粉砂層,其表層為沖填土()。
按巖性特征、時代成因和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將場地劃分為4個主要地層,分述如下:
(1)填土類
①雜填土:雜色,人工填筑形成,以山皮石或粉砂或黏性土為主,不同路段組成成分不同。厚度為1.0~2.8m,層底標高為1.85~3.48m。
②沖填土(以含細粒土砂混合較多粉土質砂為主):灰褐色,土質不均,以粉砂、粉土為主,粉砂砂質不純,松散,含大量黏粒及貝殼碎屑,局部夾雜黏性土。厚度為0.9~2.7m,層底高程為0.42~1.98m。
③沖填土(以高液限黏土為主):褐灰色,土質不均,以黏性土為主,含大量粉粒及貝殼碎屑。局部以粉土為主并含有淤泥。厚度為0.8~3.3m,層底標高為-1.18~1.52m。
(2)粉土夾粉質黏土(低液限粉土)
褐灰色,高~中等壓縮性,含腐殖質,見貝殼,夾較多粉質黏土薄層,粉土稍密,粉黏軟塑~可塑。厚度1.7~5.1m,層頂高程為-5.01~-1.89m。
(3)粉質黏土夾粉土(低液限黏土)
褐灰色,軟塑~可塑,含腐殖質,見貝殼,夾較多粉土或粉砂薄層,高~中等壓縮性。
(4)粉砂(粉土質砂)
灰褐或灰黃或淺灰色,稍密,飽和,中等壓縮性,黏粒含量較高。局部夾薄層粉土或黏土。
勘察期間測得場地地下水埋深為0.8~2m,地下水標高為1.82~3.32m,場地主要含水層為第②、(2)、(4)層砂土或粉土(夾)層,相對隔水層為粉質黏土(夾)層,地基土滲透系數建議值見表1。
表1 地基土滲透系數建議值
模糊綜合評價基于層次分析法進行評價,利用模糊數學理論中的模糊運算法則,對非線性的評價論域進行量化綜合,并結合改進的3標度層次分析法[1-3],兩者相輔相成,提高了評價的可靠性與有效性。
設因素集為U={ }u1,u2,…,un,元素 ui(i=1,2,…,n)是第1層(即目標層)中的第i個因素,由下一層中的m個子因素決定。根據每層中各個因素的重要程度,分別對每一因素給出相應的權數,依次得到各層次的因素權重集。評語集為V={ }V1,V2,…,Vp,對于每一因素的單因素評價,可看成下一層的多因素綜合評價,分別計算各指標的相對隸屬度,建立模糊評價矩陣R,采用改進的層次分析法確定各個模糊評價矩陣的權重系數A。利用2級模糊評價模型進行綜合評價。
2級模糊評價的模型為:
式中:A為權重系數矩陣;R為模糊評價矩陣;rimp為元素uim隸屬于評語集第p個元素的隸屬度;B為目標層對于評語集的隸屬向量;bn為模糊綜合評價指標。
給定因素集U中的一對元素(xi,xj)具有某種特征的等級分別為 fxj(xi)和 fxi(xj),如果xi、xj分別為方案Ci和Cj在對應指標上的反映,稱[ ]fxj(xi),fxi(xj)為方案Ci和Cj分別在該指標上的二元相對比較級。定性指標分級量化見表2,方案相對比較量化見表3。
表2 定性指標分級量化表
表3 方案相對比較量化表
相對優(yōu)先度: ρ(xi)=mi
jn f(xi|xj),(i,j=1,2,…,m)
在方案比選過程中,方案在各個定性指標上的相對比較級 fxj(xi)可由專家組經統(tǒng)計得出,運用上述公式可以計算出各方案對應于各定性指標的相對優(yōu)先度。
對定量指標,可令方案Cj對應的第i個目標的第k個指標的隸屬度表示為:式中:i=1,2,…,n,n為子集數;k=1,2,…,ni,ni為第i個子集中評價指標的數目; j=1,2,…,m,m為待優(yōu)選方案數目。
采用上述方法將矩陣轉化為如下隸屬度矩陣:
式中:k=1,2,…,ni;j=1,2,…,m。
優(yōu)屬度向量最優(yōu)解模型為:
式中: p為廣義距離參數, p=1為海明距離,p=2為歐氏距離。
通過確定各指標的隸屬度來確定R,利用2級模糊綜合評價方法最終得到各方案的權重系數,并依據最大隸屬度原則選擇最優(yōu)方案。
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是方案選擇模型建立的基礎。本文在參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路基施工的實踐,以評價指標的科學性、層次性、完善性、適用性為原則,建立包括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在內的三層指標體系(見圖1)。
圖1 評價指標體系
采用改進的3標度層次分析法(AHP),根據專家反饋結果,得出各判斷矩陣。目標層A與準則層B各指標的判斷矩陣見表4,準則層B與指標層C各指標的判斷矩陣分別見表5~表7。
表4 A-Bj判斷矩陣
表5 B1-Cj判斷矩陣
表6 B2-Cj判斷矩陣
表7 B3-Cj判斷矩陣
表4~表7中矩陣經計算C.R.均小于0.1,層次單排序具有滿意一致性。
準則層指標Bi的模糊隸屬矩陣如下:
由最大隸屬度原則最終確定采用真空預壓+換填方案。該工程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經多次專家論證,最終確定采用真空預壓為處理方案,與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得到的結果一致。
本文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來評價和選擇地基處理方案,優(yōu)選方案時將影響方案選擇的主觀性轉化為數學形式,同時考慮到各評價因素的權重,用相對優(yōu)屬度解決定性問題,模糊優(yōu)選得到的結果與該工程最終采取的方案一致,因而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1] 謝全敏,夏元友.邊坡治理決策的改進層次結構模型及其應用[J].巖土工程學報,2002,24(1):86-88.
[2] 王淼.天津市道路客運樞紐總體布局規(guī)劃研究[D].天津:河北工業(yè)大學,2006.
[3] 許樹柏.實用決策方法——層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83.
[4] L Mikhailov.Group Prioritization in the AHP by Fuzzy Preference Programming Method[J].Computer&Operations Research,2004,31(2):293-301.
[5] C Mohan,H T Nguyen.Reference Direction Interactive Method for Solving Multiobjective Fuzzy Programming Problem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8,107(3):599-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