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中雨
老伴治家嚴謹,不過也有可愛之處,就是會煲一手靚湯??梢婌业渺n湯,并不是那些阿二們專利的手寶。
家里消暑的荷葉粥,還有四時不脫的清、涼、溫、補諸多的靚湯,把孩子們調(diào)養(yǎng)得身心康泰、智商正常。如果大家不介意“陳倉舊米”,我可以告訴你,二女詠香念初中時,遠在學校里寄宿。有一次生了病,在校醫(yī)室取了藥就是不會服用,要請教同學。二女不會吞丸仔的事,在班級里傳為小笑話。
老伴的湯藝,其實是久病成醫(yī)的結果。
那年老伴害了一場大病,病后體質(zhì)弱極了,晚上睡覺務必蓋嚴被子,要是伸出只手掌出來,也會頓時受涼大打一陣噴嚏。那時的我,上有老、下有小,是一個五行欠水的沙漠英雄。想老伴的病也是因家窮而起,她沒有怨言,但在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本來有病當醫(yī),但對于病,老伴有個極端,就是討厭打針、吃苦藥。少女時已是個逃打預防針的圣手,有了年紀,更持己見,經(jīng)常說“說藥吃弱,愈吃愈弱”那句不無歪理的名言。
病猶如此,人何以堪?病擱著也不是辦法,結果還是她提出要我找些羊肉煮參湯來喝。當時是票證繽紛時期,物資匱乏、市面蕭條,想買些新鮮的羊肉比登天還難。后來總算覓到兩罐咸羊肉罐頭對付對付,煲過幾回參湯,居然藥到回春。鄰居又以兩條羊肉干相贈,功效尤佳。果不其然,竟康復了,洗衣煮飯如常。經(jīng)此一役,老伴更篤信湯水調(diào)理身子的重要了。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我們父子一些“爛尾病”也被她舉重若輕,用一些不起眼的家常草藥治好。前幾年,兒子患了不輕的胃病,單位領導要他休班調(diào)理。西醫(yī)照過胃鏡,中醫(yī)又說他胃寒,吃藥吃得胃口也沒有了,病懨懨地。老伴悄悄地煲了去濕茶給他服用,被婉拒。后來哄他說那茶又不苦,喝不好也不至于傷身。兒子不拂母親一番善意,結果還是喝了,胃病霍然而愈,第二天上班去了。我問老伴:“你憑什么這么神?”她只是淡淡地說:“我聞到他口臭。唉,哪里有什么胃寒呀?!闭f得也在理,大醫(yī)院的“國手”處方動輒一開幾劑,兒子興許吃了過頭藥了。老伴卻在不疑處生疑,也夠膽大的了。
而所謂的去濕茶,卻簡單得令人難以置信:買一塊錢木棉花干,三碗水煎作一碗,是也。編輯/呂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