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麗
(中北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山西太原030051)
隨著大學英語改革的推進,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也在不斷改革。內容方面,從20年前以注重語法測試到10年前加強詞匯、聽力理解方面的考查,再到如今考查學生聽、說、讀、寫、譯全方位的應用。而題型更是有了新的變化,尤其表現(xiàn)在閱讀理解當中。閱讀中除了保留舊題型的閱讀理解之外,還在2006年大學英語四級改革后,重新設置了選詞填空(15選10)。這種題型要求學生從所給的15個不同詞性單詞的備選答案中選出10個最恰當?shù)脑~補充完整所給的文章,并使其語義恰當、語篇銜接連貫。盡管這種題型和學生熟知的完型填空都屬于同一類型,它們的理論基礎都是格式塔心理學,即補全心理,但是最大的差別就是前者客觀,后者相對主觀。因此,如果學生了解并能夠較好地運用語篇銜接理論,將會更好地完成此題型。
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有學者對銜接理論進行過研究,但并沒有引起過多的關注。隨著韓禮德(Halliday,M.A.K.)和哈森(R.Hasan)《語篇的銜接》一書的問世,銜接理論不僅成為語言學家及學者熱議的話題,而且也成為語言學研究領域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分支。以韓禮德的理論為基礎,國內外眾多學者對此進行了進一步深入研究,其中國外學者包括Van Dijk、Widdowson、Danes和Brown&Yule,而國內最具代表的有著名語言學家胡壯麟、張德祿、朱永生、黃國文等。
《語篇的銜接》一書指出:銜接是一個語義上的聯(lián)系,銜接是指語篇中的不同成分在意義上有所聯(lián)系的現(xiàn)象。這種聯(lián)系存在于同一句子內部的不同成分之間,也可能出現(xiàn)在兩個相鄰的句子之間,有時還可能發(fā)生在相距較遠的兩個句子之間。如果語篇的某一部分對另一部分的理解起到關鍵的作用,那么這兩部分之間也存在銜接關系。由此可見,銜接是一個語義關系。這種語義關系又是怎樣使語篇得以銜接的呢?韓禮德和哈森明確指出:“當話語中某一成分的解釋取決于另一成分的解釋時,便會出現(xiàn)銜接?!?/p>
韓禮德把銜接分為兩種:語法銜接和詞匯銜接。語法銜接有照應、省略、替代和連接,詞匯銜接為復現(xiàn)和同現(xiàn)。
1.照應
“照應是指語篇中一個成分作為另外一個成分的參照點?!币粋€成分的存在是為解釋和說明另一個成分。英語中的人稱代詞、指示代詞還有一些表示比較的詞都常常用于這一手段。照應還可分為內指和外指,如果語篇的某一成分的參照點在語篇中,被稱為內指,反之,被稱為外指。如:
例1:Strength training is another important component of physical activity.Its purpose is to build and______bone and muscle mass,both of which shrink with age.(CET-4 2013-6)
a.provoke b.maintain c.prevent
例1中its很明顯和前面的strength training形成照應關系。所以這里的Its purpose就指strength training’s purpose,即“體能訓練的目的”。若學生能夠明確這種照應關系,這句話的意思就顯而易見了,即“體能訓練不僅能夠增強體質而且也能夠保持骨骼和肌肉健康”。選項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maintain)。
例2:While elderly people tend to sleep for fewer hours than they did when they were younger,this has a(n)______effect on their brain’s performance and they would benefit people from getting more,according to research.(CET-4 2011-6)
___a.n_egative__________b.suf________ficient___c.different ______________________d.alert
例2中this在這里指前面提到的elderly people tend to sleep for fewer hours than they did when they were younger,它們之間就形成照應關系。也即照應關系中的指稱關系。選詞時當學生明確this所指的內容,答案negative也就不難選出。
由此可見,說話人可以用簡短的人稱代詞或指示代詞來指代上下文中的已知信息,從而使文章內容言簡意賅,語篇結構緊湊清晰。
2.省略
“省略指的是把語篇中的某個成分省去不提?!睆慕Y構上來講,盡管省略會使句子看似結構不夠完整,但是被省略的內容能夠在上下文的語句中很明顯找到。為了避免重復,語篇中往往省去已知信息。這樣既凸顯未知信息又使句子結構緊湊。省略中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往往被省略的成分和它相對應的成分在結構上應當是一致的,否則一般不能省略?!比纾?/p>
例3:The only predictors of high scores on the test were the mother's level of education,the quality of child care and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words the father uses.The researchers are______why the father's speech and not the mother’s,had an effect.(CET-4 2009-12)
_a.unconscious____ b.descr__ibing_____c.alrea__________dyd.unsure___
例3中可以明顯看出,作者為了避免單詞的重復,在the mother’s后面省略了前文中出現(xiàn)的speech。從上文可以獲知“影響受試者獲得高分的預示性因素僅僅包括母親的受教育程度、育兒教育質量和父親使用不同詞匯的數(shù)量?!备鶕?jù)常識多數(shù)人認為,受試者成績的影響因素不只是父親使用不同詞匯的數(shù)量,母親詞匯的使用也會有影響。因此本題的答案應該是研究者對研究結果表示不解(unsure)。除例3的名詞性省略之外,英語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動詞性省略和小句省略。這兩種省略情況往往出現(xiàn)在對話當中。由于對話體裁的特殊性,即使一方在回答對方問題時,省略了問題中的大部分的內容,也不影響雙方理解對話內容。
3.替代
替代是指語篇中的某一個成分可由另外一個詞來代替。在形式上被替代的詞和替代詞并不是同一個詞,但是它們的語義關系沒有發(fā)生改變。英語中one,ones經(jīng)常被用來替代名詞或者名詞詞組中的中心詞。和名詞一樣,do,does作為助動詞,常用來替代動詞和動詞詞組中的中心詞。其余還有可以替代整個句子的常用詞so等.
例4:Fortunately,there are a vast number of relatively simple changes that can green older homes,from______ones like Lincoln’s Cottage to your own postwar home.(CET-4 2010-06)
___a.historic____________________b.clums y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st
例4中不難看出ones作為名詞性替代詞,替代了前文中的homes或者也可直接指Lincoln’s Cottage。盡管在形式上ones和homes是兩個不同的詞,但從語義上講它們所指代的都是homes,所以結合上下文的語義,三個備選答案中能夠修飾Lincoln’s Cottage也只有historic。學生在以往的語法學習中,對于ones用于代詞的情況較為熟悉,所以做題時很容易辨別它的用法。
4.連接
連接在句子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根據(jù)語義關系可以細分為:時間、因果、條件、并列和遞進。語篇中不同的連接詞所傳遞的語義有所不同,有時即使相同的連接詞在不同的語篇中也會產生不同的語義。但非常明確的一點就是,語篇中連接詞的運用會使句子既緊湊又連貫。
例5:Sean Drummond,apsychiatrist a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said that older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suffer from broken sleep,while younger people are better at sleeping ______straight through the night.(CET-4 2011-06)
__a.efficiently________b_______.Formall y____c.definitel y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中轉折連詞while告知學生前后兩句意思相反。前半句提到“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容易受到時睡時醒的困擾”。因此后半句的句義應該是“年輕人則能效率很高的一覺睡到天亮”。答案efficiently就顯而易見了。連詞while在語篇中不僅傳遞了相反的語義而且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詞匯銜接是由語篇中不同句子中的詞匯建立起來的語義關系。詞匯銜接是指運用詞的重復、同義反義關系、上下義關系、局部與整體關系、互補關系等,來使語篇語義連貫。詞匯的復現(xiàn)和同現(xiàn)分別是實現(xiàn)詞匯銜接的兩種手段。
1.復現(xiàn)
復現(xiàn)是指語篇中某一語言成分不止一次重復出現(xiàn)。詞匯的復現(xiàn)不僅包括原詞的重復,而且圍繞這一詞匯的同義/反義詞、上/下義詞、整體與局部關系詞都屬于詞匯的復現(xiàn)。
例6:Every year in the first week of my English class,some students inform me that writing is too hard.They never write,unless assignments require it.They find the writing process ______and difficult.(CET-4 2009-06)
___a.painful __________b.emotional__c.enormous____ _d.sensitive
例7:But at the same time,nearly half of U.S.carbon emissions come from heating,coolingand______our homes,offices and other buildings.(CET-4 2010-06)
當有軌電車在路中敷設時,出入線將切割道路斷面,車輛進出停車場對道路交通影響較大,因此建議將出入線設于道路車流量較小路段或交叉口,并做好交通組織設計。停車場出入線能力應根據(jù)正線最大的設計能力要求、列車運營要求和有軌電車交叉口通過能力計算核定。
__a.supplyin_______g b.reduced_____c.powering___________________
例6第一句中出現(xiàn)的hard可知英語寫作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接下來作者繼續(xù)詳述怎樣困難,作者用了和hard同義的difficult。根據(jù)語義提示得知空格處也應該選擇和hard、difficult表示同樣意義的詞。所以本題的答案是painful。通過本題不難發(fā)現(xiàn),語篇中詞匯的復現(xiàn)可以給學生提示或暗示,幫助學生準確的定位備選答案。
2.同現(xiàn)
詞匯的同現(xiàn)是指語篇中圍繞某一話題,與此話題相關的詞就會有出現(xiàn)的傾向性,這些詞將構成以此話題為中心的詞匯鏈。他們之間的關系有時比較明確(反義、互補),有時相對較為迷糊,并且很難確定它們之間到底是一種什么關系。但是同一語篇中,所有同現(xiàn)關系的詞都與主題息息相關。
例7討論的話題是carbon emissions,句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和這一話題相關的詞匯是heating和cooling。從語法前后單詞形式一致的原則,三個備選項中supplying和powering都符合題意。但是powering和heating、cooling都跟碳排放有關,所以形成詞匯同現(xiàn)關系。因此考試中,如果學生善于分析語篇,找出相關的同現(xiàn)詞,就能更好更準確的把握文章大意,選出準確答案。
通過分析銜接手段在CET-4選詞填空中的應用可以看出,語篇并不是雜亂詞句的無序排列,而是通過某種銜接手段來實現(xiàn)語義連貫。因此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以篇章結構為基礎,分析句子成分,找出句子內部以及句子之間的銜接手段,從而使學生透徹地理解全文。
首先,普及學生的語篇知識。在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下,教師往往以詞匯、語法的講解為主,但是每一篇短文甚至每一個句子都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通過不同的銜接手段所聯(lián)系的連貫語篇。因此,必要的語篇知識對學生分析篇章結構尤為重要。
其次,注重篇章結構講解和練習。教師在教學中應增加篇章知識的講解,分析所學內容中涉及的銜接手段對語義的影響。學生獲得相應的語篇知識之后,應在教師的幫助下尋找相關的語言材料加以訓練和分析。訓練的初級階段,學生的學習是對知識本身的了解和鞏固,但是經(jīng)過多種體裁多次反復訓練,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將逐漸形成能力,并幫助學生更快、更準確地理解全文。
最后,提高學生的篇章意識。如前所述,任何一個句子和段落都不是孤立的個體,培養(yǎng)學生的篇章意識至關重要。無論是課堂的教學材料,還是課后教師分配的教學任務,通過前期訓練,學生都會有意無意地找出語篇的銜接關系,從而達到理解全文的目的。
分析CET-4選詞填空中的銜接手段有一定的理論依據(jù)和實用價值。銜接手段的應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快更準地選出答案,而且也幫助學生改進做題方法,提高做題效率。同時,教師通過分析銜接手段,使課堂講授不再是單一的詞匯和語法,取而代之的是講解語篇中豐富多彩的語義關系。
[1]Halliday,M.A.k.& R.Hasan.Cohen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2]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zhàn)子.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79-181.
[3]張德祿.語篇銜接研究的維度[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59-64.
[4]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戴花.基于銜接連貫理論的完型填空解讀[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12):167-168.
[6]李亞范.詞匯同現(xiàn)、復現(xiàn)在CET-4選詞填空中的應用[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109-110.
[7]王全智.也談銜接、連貫與關聯(lián)[J].外語學刊,2002(2):28-31.
[8]王雁冰.銜接與連貫理論回顧[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2010(6):67-69.
[9]吳瑋翔.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真題精解[M].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13.
[10]張德祿.論銜接[J].外國語,2001(2):23-28.
[11]張德祿,劉汝山.語篇連貫與銜接理論的發(fā)展及應用[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12]張德祿,張愛杰.情景語境與語篇的銜接連貫[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44-47.
[13]朱永生,嚴世清.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多維思考[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