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火焰
1996年,郎朗考入了美國著名的科蒂斯音樂學院,3個月后,與國際著名的IMG演出經(jīng)紀公司簽約,從此走上了職業(yè)演奏家的道路,名氣一天比一天響。這年他才14歲。郎朗開始有點飄飄然。一天,他對父親說:“爸爸,我是不是天生就比別人強?。课蚁?,這個世界上和我同齡的人中,鋼琴水平恐怕沒有人能超過吧,我在IMG演出經(jīng)紀公司的地位是沒人替代得了的!”
父親聽了郎朗的話后,心里一驚,他知道兒子心里開始滋生出了可怕的驕傲情緒,這種情緒如果任由其發(fā)展下去,是極其危險的,必須要讓兒子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不是唯一的,隨時都有人能替代我。
于是,父親給郎朗講了一個故事。
美國國家交響樂團著名指揮家沃爾特·達姆羅施,也是一個從小就展露才華的人,21歲時就當上了樂隊指揮,當時媒體稱他為“美國最有前途的指揮家”,成功面前,沃爾特·達姆羅施開始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覺得自己是美國的“第一指揮棒”,以為自己才華舉世無雙,地位無人可撼。可是有一天發(fā)生的一件事深深地觸動了他。這天交響樂團排練,沃爾特·達姆羅施忘了帶指揮棒,他正要派人回家去取,他的助理說:“不必了吧,向樂隊其他人借一根不就行了?”沃爾特·達姆羅施想:助理真是糊涂,除了我,別人帶指揮棒干嗎?但沃爾特·達姆羅施想歸想,最后還是隨便問了一聲:“誰有指揮棒?”話音還沒落,大提琴手、小提琴手和鋼琴手,各掏出了一根指揮棒。沃爾特·達姆羅施心中一驚,他突然醒悟了:“原來自己并不是什么不可或缺的人物,很多人一直在暗中努力,隨時要取代我。”從此以后,沃爾特·達姆羅施在兢兢業(yè)業(yè)做好指揮的同時,扎扎實實地學習,低調(diào)做人,無論是人品還是技藝都突飛猛進,成了人們公認的德藝雙馨的指揮家。
郎朗咀嚼出了父親故事中的含義,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從此,他更加發(fā)奮努力,拜師學習,刻苦練習,不斷給自己定下新的目標,不斷超越自己,到25歲時,已成為名滿天下的國際著名鋼琴家,被美國權威媒體稱作“當今這個時代最天才、最閃亮的偶像明星”,被《人物》雜志稱為“將改變世界的20名青年”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