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超咬住了自己的胳膊
二(3)班的班會上,老師表揚了幾個同學守紀律,并請這幾個同學來到講臺領取小紅花。小超是其中之一。
正當小超興高采烈地接過小紅花時,下面一位同學說:“小超昨天還和同學打架呢?!逼渌瑢W也說,他不配得小紅花。老師還沒有反應過來,只見小超面紅耳赤,雙手緊緊握住小紅花,大吼一聲:“是他先打我的!”說完徑直奔向自己的座位,雙手緊握拳頭,牙齒一下咬住了自己的胳膊,老師嚇得趕快過去阻止。
當小超情緒穩(wěn)定下來后,老師問小超:“在事情還沒弄清楚之前,你為什么發(fā)那么大脾氣,還咬自己呢?”小超半天不吭聲,最后勉強地說:“我恨我自己。”
小超這是怎么回事?
心理診斷:“情緒饑餓”惹的禍
從表面看,小超的行為屬于自虐行為,實際上是一種長期不被理解、不被信任和尊重的心理壓抑,反映了心理上自我防御機制的消極保護性,也是抑郁情緒的發(fā)泄。
小學生與幼兒的情緒表現(xiàn)有所不同。以恐懼心理為例,幼兒的恐懼心理主要涉及到個人安全和對動物的恐懼。相比之下,小學生更多的是對學校以及與學校有關事物的恐懼,例如:害怕學業(yè)不佳,害怕家長斥責,害怕教師批評,害怕被同學恥笑,害怕失去朋友,等等。孩子的情緒體驗已經(jīng)開始逐漸與一定的人生觀與世界觀聯(lián)系起來,同時,也與一定的道德標準及行為規(guī)范聯(lián)系在一起。
學校和家庭是孩子的兩個重要生活環(huán)境,這兩個環(huán)境的心理氛圍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一個從小就在溫馨愉快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在學校又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他必定會產(chǎn)生安定、沉著、自信的積極情緒。相反,在家里或者在學校里感受到的是沖突、恐懼和緊張,這種生活氛圍給孩子帶來的只能是消極情緒,造成孩子“情緒饑餓”。
情緒饑餓的通常表現(xiàn)如下:一是情緒不穩(wěn)定,剛才還是歡天喜地,突然就變得怒不可遏;或者痛哭流涕的時候突然又破涕為笑,像什么事也沒發(fā)生一樣。二是情緒抑郁,通常心境悲觀,待人冷漠,經(jīng)常給人以悲傷、沮喪乃至孤苦伶仃的感覺。三是容易被激怒,受到并不強烈的一般刺激,也會引起十分強烈的情緒波動。四是高焦慮,在意識到將要發(fā)生不利事件的時候,會產(chǎn)生夸大了的恐懼、緊張以及煩躁不安的情緒。
經(jīng)過與小超媽媽的幾次交流,我找到了造成小超“情緒饑餓”的原因,主要是小超媽媽容易情緒緊張,常常會無緣無故發(fā)脾氣,把工作壓力轉(zhuǎn)到孩子身上。
心理對策: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家長在調(diào)整自身情緒的同時,也要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我們可以從下面幾點做起。
第一,父母每天花一些時間和孩子在一起,陪孩子玩,聽他說話,一起畫圖、看故事書、逛街等。第二,當孩子情緒失控時,可以適當?shù)睾雎院⒆拥目摁[行為。第三,教孩子寬容待人的同時,也寬容自己的心靈,不對自己和他人過于苛求。第四,讓孩子把自己內(nèi)心的憤怒釋放出來:找父母、老師、知心朋友說說自己的苦惱;或找個無人的地方大哭一場,高聲喊叫;或把要說的話寫在日記里。第五,引導孩子轉(zhuǎn)移注意力,當遇到不順利的事情或與別人發(fā)生矛盾時,可先放一放再解決。第六,創(chuàng)設安靜的休息環(huán)境,學會放松: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下,深深吸氣,緩緩呼出,反復5次。第七,學會積極的自我暗示,如經(jīng)常對孩子說:“這事還能壞到什么地步?”“壞事結(jié)束了,該來好事了?!薄八麄兂靶δ?,別生氣,你可以做得更好,讓他們看看?!钡诎耍囵B(yǎng)孩子的幽默感,看漫畫、小品,聽相聲,說一說笑話、趣事,使孩子保持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小超媽媽嘗試著按照我的建議去做。半年后,她說小超有了一些轉(zhuǎn)變,遇到問題,能夠?qū)W會從積極的一面去看待,不再去傷害自己了。希望小超能成長為一個小小樂天派。
(作者系應用心理學研究員)
編輯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