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程 ,戴建清,匡志威
(長沙市規(guī)劃勘測設計研究院,湖南 長沙 410007)
隨著測繪科技的發(fā)展,GNSS 定位技術由于其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簡便等特點,已經成為獲取空間位置的一種重要手段,但由于缺少相應精度和高分辨率的似大地水準面模型,致使GNSS 大地高轉換為海拔高時精度損失嚴重。因此,建立區(qū)域性高分辨率、高精度的似大地水準面模型就變得迫切重要。目前,全國有數(shù)十個城市及區(qū)域,均建立起了厘米級精度的似大地水準面[3]。
為加快“數(shù)字長沙市地理空間框架”項目建設,建立與國家大地測量坐標相一致的精確的區(qū)域大地測量平、高框架,滿足數(shù)字長沙建設的迫切需要,推動長沙市區(qū)域的測繪技術和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長沙市規(guī)劃勘測設計研究院于2012年實施了“長沙市精化大地水準面建設項目”。項目是在利用加密重力資料、數(shù)字高程模型的基礎上,根據移去- 恢復原理,采用一維FFT/FHT 技術,計算重力大地水準面,然后以新布設的高精度C 級GPS 網和二等水準網作為控制,利用球冠諧調和分析方法將重力大地水準面擬合到由GPS 水準確定的幾何大地水準面上,再利用Shepard 曲面擬合法、加權平均法及最小二乘配置等消除重力大地水準面與GPS 水準之間存在的殘差,同時對這些剩余殘差進行格網擬合,并將擬合結果與消除系統(tǒng)誤差之后的重力大地水準面疊加,最終建立精度優(yōu)于 ±1.5 cm,分辨率為2.5' ×2.5'的長沙市似大地水準面精化模型。項目建成后將改變傳統(tǒng)的水準測量和GPS RTK 的作業(yè)模式,為加快“數(shù)字長沙”及其他工程的建設提供測繪保障。
C 級GPS 網以長株潭CORS 站為框架網點,布設GPS 水準點110 點、檢核點36 點,相鄰GPS 水準點最大間距按如下公式計算[1]:
d=7.19mζc-1λ-1/2
式中:mζ—似大地水準面的精度,單位為cm;
c—平均重力異常代表誤差系數(shù);
λ—平均重力異常格網分辨率,單位為°'″;
d—相鄰高程異??刂凭W點最大距離,單位為km。
取mζ= 1.5 cm、c = 0.81、λ = 2.5' × 2.5'時,d=8.42 km。
GPS 外業(yè)觀測采用6 臺Trmible R7(大地型天線)、6 臺Trmible 5700(扼流圈型天線)接收機進行靜態(tài)同步觀測;共布設20 個同步環(huán),每天觀測兩個時段、連續(xù)觀測9 h[2],如圖1所示。
基線處理和網平差采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和Scripps 研究所(SIO)共同研制的GAMIT(Ver 10.35)/GLOBK 軟件進行處理,全網共計算得到76 個O 文件,NRMS(標準化均方差)最大值為0.554,最小值為0.190 3,平均值為0.268 9,重復基線1 497條,重復性精度統(tǒng)計如表1所示;三維約束平差以7 個長株潭CORS 站為平差基準進行平差,平差后其精度優(yōu)于設計要求,點位精度中誤差統(tǒng)計如表2所示。
圖1 GPS 點分布圖及外業(yè)觀測環(huán)略圖
表1 基線向量重復性統(tǒng)計表
表2 點位精度中誤差統(tǒng)計
二等水準網測量采用6 臺DNA03、1 臺NI002A 對參與精化水準面的110 個C 級GPS 點、4 個CORS 基準站點進行二等水準外業(yè)觀測,3 處跨河水準測量采用測距三角高程法進行觀測,共形成38 個閉合環(huán),聯(lián)測二等水準3 161.8 km(往返),每千米水準測量偶然中誤差為 ±0.43 mm。外業(yè)觀測值經水準面不平行改正、重力異常改正、固體潮改正后,按線路測站數(shù)定權進行結點網平差,平差后每千米中誤差m0= ±0.55 mm,最弱結點中誤差(C026 )為±2.90 mm。圖2為二等水準網觀測略圖。
圖2 二等水準網觀測略圖
地面重力異常是決定大地水準面精度的主要因素,但局部空間重力異常變化規(guī)律極其復雜,不能以平均重力異常為格網的平均值,必須先將點重力異常歸算至平滑的歸算面上,為使歸算面更平滑、有更嚴密的理論基礎,本項目格網空間重力異常利用Airy -Haiskanen 均衡歸算計算均衡異常[7]。
重力似大地水準面的計算以EIGEN03C 作為參考重力場模型,采用549 個點重力數(shù)據,局部沒有實測點重力值的地區(qū),采用WDM94 地球模型進行填補;DTM數(shù)據采用分辨率為7.5″×7.5″的航天飛機雷達地形測繪任務(SRTM)的空間飛行任務數(shù)據;采用第二類Helmert 凝集法計算大地水準面中的各類地形位及地形引力的影響,地形改正和均衡改正采用了顧及地球曲率的嚴密球面積分公式,積分半徑為300 km,最終求出長沙重力似大地水準面,與110 個新測GPS 水準點的差異如表3。
由于重力似大地水準面高與GPS 水準似大地水準面存在較大的垂向偏差和水平傾斜差異,采用球冠諧調和分析方法進行消除和減小,最終聯(lián)合求解得長沙似大地水準面,如圖3所示,其內符合精度達到±0.008 m,如表4所示。
表3 GPS 水準與重力似大地水準面高的比較
表4 GPS 水準與GPS 似大地水準面高殘差統(tǒng)計
圖3 2' ×2'長沙似大地水準面圖
利用GPS 和似大地水準面成果所計算的水準高與已知(或水準聯(lián)測)的水準高進行比較,是評定似大地水準面精度的重要手段。為客觀真實的檢驗長沙市似大地水準面模型的質量,檢驗按同精度C 級GPS 網靜態(tài)檢核,共布設檢核點36 點,為保證檢核點與參與計算的精化GPS 水準點精度一致,其布點、觀測、計算均與C 級GPS 網觀測和二等水準同步進行,經檢驗,C 級GPS 檢核點Ⅱ等水準檢測精度為±9.7 mm,互差絕對值最大為19 mm,最小為0,如圖4所示,滿足設計要求。
圖4 C 級GPS 網靜態(tài)檢核與水準高之差分布圖
同時為檢驗該模型在網絡RTK 情況下的精度,采用中海達V8 和Trimble R7 型雙頻接收機分別對精化區(qū)域內、外進行檢測,精化區(qū)域內檢測68 點,檢測精度為±18.0 mm,互差絕對值最大為36 mm,最小為0,如圖5所示;精化區(qū)域外檢測31 點,檢測精度為±23.5 mm,互差絕對值最大為45 mm,最小為2 mm,如圖6所示,能滿足工程測量和圖根控制對高程的精度要求。
圖5 RTK 精化區(qū)域內檢核與水準高之差分布圖
圖6 RTK 精化區(qū)域外檢核與水準高之差分布圖
從上文可知,長沙市似大地水準面精化模型內符合為 ± 8.0 mm,同精度外部檢核為 ± 9.7 mm,優(yōu)于設計要求,實現(xiàn)了優(yōu)于1 cm的現(xiàn)代測繪高程基準。長沙市似大地水準面模型的確定,不僅建立了與國家測繪基準一致的高程基準,而且結合長株潭CORS 系統(tǒng)可以快速地獲取地面點的水準高程,將極大地改善傳統(tǒng)高程測量作業(yè)模式,提高了GPS 測量水準高程的精度和準確性;項目的完成可以滿足國土資源管理、規(guī)劃建設、災害監(jiān)測、地理國情監(jiān)測、工程建設和“數(shù)字長沙”對高程精度的需求,具有特別重要的科學意義、社會效益和巨大的經濟效益。
[1]GB/T 23709 -2009.區(qū)域似大地水準面精化基本技術規(guī)定[S].
[2]GB/T 18314 -2001.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測量規(guī)范[S].
[3]李建成,姚宜斌,姜衛(wèi)平.長沙市似大地水準面確定技術報告[R].2012.
[4]李建成,陳俊勇,寧津生等.地球重力場逼近理論與中國2000 似大地水準面的確定[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5]GB/T 12897 -2006.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S].
[6]陳俊勇.高精度局域大地水準面對布測GPS 水準和重力的要求[J].測繪學報,2001(8).
[7]李建成.我國現(xiàn)代高程測定關鍵技術若干問題的研究及進展[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7,32(11),980 ~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