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倩姬
如果自你出世開始,你的一切生活,包括飲食起居、學(xué)業(yè)、工作,甚至與你廝守一生的伴侶等,都是你父母一手包辦,你會覺得自己活得快樂嗎?
假若你有一位苛嚴(yán)的父親,他天天拿你跟品學(xué)兼優(yōu)的鄰家小孩比較,盡管你很用功的讀書,他也不曾重視過你、稱贊過你,你的感受又如何呢?
或許你父母對你萬般寵愛,但他們將一生中沒有實現(xiàn)的愿望、理想都寄托在你的身上,嚴(yán)加“塑造”,這副重?fù)?dān)你承受得了嗎?
人世間,父母的愛被視為是神圣的,父母的偉大似乎也不容置疑??墒沁@些生活事例令我啞言,他們的境遇也令我心酸。
天下父母有誰不愛自己的子女?有誰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龍成鳳?哪個父母愿意讓子女恨自己?否則就不會有十月懷胎的欣喜了。
可是為什么有些子女卻發(fā)出了“為人子女甚艱難”的嘆息?為人子女,有誰不想得到父母的重視、關(guān)懷和愛護(hù)?哪個子女不愛自己的父母,不想有個和諧溫馨的家庭?可嘆的是,有些父母卻偏偏捕捉不到子女的心靈,顧及不到子女的感受,或許,他們也會發(fā)出“做人父母甚艱難”的長嘆吧。
互相都是愛著對方的,可是,由愛的不得法卻轉(zhuǎn)變成了“怨”和“恨”,這是為什么?是彼此間少了溝通,少了互相理解,少了一份正確看問題的眼光和思想。
作為父母應(yīng)該明白,不是所有子女都能順著自己的心意,按著自己描繪的藍(lán)圖發(fā)展的。要知道,每一個生命都具有天賦之才,為什么要抑制他們的本心,一定將其改造成自己心目中的“材料”呢?那么多“逆心而行”的痛苦,而且也不見得是最美的。
更可悲的是,蠻橫的性格、過分的比較、偏心的對待……都會深深地影響下一代。這樣會使子女感到迷惘,甚至心靈扭曲,那真是于己于人、于社會都不利。
那么,如何為人父母呢?為人父母,應(yīng)該給子女樹立一個好榜樣,不過分干涉子女,給子女留下一個開明、溫和的好形象,這樣子女才會打心底接受父母,父母也才能以優(yōu)秀的品行去影響、教育子女。
作為子女,是否也應(yīng)該多多體諒父母?你看著他們的臉龐由潤澤到爬滿皺紋,他們蒼白的頭發(fā)、布滿青筋的雙手,這都是辛勞的象征。他們?nèi)绱诵量?,多是為了子女,我們何不常常主動和他們溝通,?chuàng)造一種無間的親密氛圍呢?
父母每天忙忙碌碌,工作難免有壓力,生活上難免有不順心的事,為了讓整個家庭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他們在外很多時候要忍氣吞聲,在家里發(fā)泄一番是很有可能的。如果這時子女不去寬解他們,反而頂撞反駁,豈不是“火上澆油”?有時父母的嘮嘮叨叨,你不要覺得心煩,有一位已過中年的人士說:“父母的嘮叨,當(dāng)時會覺得是一種負(fù)擔(dān),當(dāng)你在一生的路上走過一大半時,再回憶當(dāng)年,你會覺得,有父母的叮嚀嘮叨,是一種福分。”
多一份理解,多一些溝通,父母和子女之間就架起了一座心靈的橋梁,讓天性的、神圣的愛散發(fā)出自然的芬芳,“為人子女”“做人父母”也就不會再艱難了。
評點:
這是一篇優(yōu)秀的學(xué)生作文,我相信,這篇文章不僅可以深深地打動廣大同學(xué)們,也必將能感動你們的父母。文章開頭,小作者以三個反問開篇,將子女與父母相處中的三個典型問題和盤托出,生動且極具代表意義,引人共鳴。緊接著,作者又以一系列的問句,道出了都是愛著對方的,卻偏偏生出“為人子女甚艱難”“做人父母甚艱難”之嘆息的無奈,每一句話都植根于現(xiàn)實,飽含深情,具備直抵人心的力量。其后,作者提出了觀點,是“彼此間少了溝通,少了互相理解”,父母應(yīng)該尊重每個生命的“天賦之才”,不違子女的本心,別讓他們“逆心而行”,子女則應(yīng)該“主動和他們溝通,創(chuàng)造一種無間的親密氛圍”。而尤為可貴的是,文章在指出父母過失的同時,也站在父母的立場,道出了他們的不易,“你看著他們的臉龐由潤澤到爬滿皺紋,他們蒼白的頭發(fā)、布滿青筋的雙手,這都是辛勞的象征”“為了讓整個家庭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他們在外很多時候要忍氣吞聲”……這些句子是如此的真實,如此的體貼,其中蘊(yùn)含的脈脈溫情,溢于言表??v觀全文,文章論說的事實典型,細(xì)節(jié)刻畫尤為深動,極具說服力和感染力,建議同學(xué)們可與父母共同分享此文。(張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