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印,李新利,李珂嫻,孫華強,葉遠鵬,楊文靖,陳中興,余 浩
·短篇論著·
長航對艇員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
劉 印,李新利,李珂嫻,孫華強,葉遠鵬,楊文靖,陳中興,余 浩
心理健康;艇員;長航
艇員長期工作生活在艦艇復雜環(huán)境中,飲食保障與用水等生活條件受到限制,高強度的值勤任務對艇員的生物節(jié)律影響較大,三班倒的工作制度使艇員無法得到良好的休息。海上訓練次數的增加和時間的延長,使艇員的身心經受著一次次嚴峻挑戰(zhàn)。以往研究表明,影響艇員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長航是其中重要的影響因素[1-3]。由于個體差異等原因,在相同環(huán)境條件下的不同類型艇員的心理健康狀況也會產生不同的變化。
由于裝備技術的發(fā)展,艇員生活條件的改善,艇員的心理健康狀況表現是否呈現與以往不同的特點需要進行長期跟蹤調查研究。只有這樣,才能制定有效的措施,更有針對性地保障艇員的心理健康和作業(yè)能力。本次調查對艇員的平時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分析,并對2013年某次長航前后艇員的心理狀況進行比較,再與此前的2次調查及軍人常模進行比較,以期發(fā)現其中的共性特點,為針對性地做好心理服務工作提供依據。
1.1 對象 隨機選取A、B兩個艇隊艇員共計222名,對他們平時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測試,其中參加該測試的A艇隊艇員為120名,B艇隊為102人,測試結果與軍人常模做比較,研究分析艇員平時狀態(tài)下心理健康狀況與普通軍人的差異,對A、B 2個艇隊的測試結果作比較,研究不同艇隊之間平時心理健康狀況的差異;選取A艇隊參加某次長航任務的46名艇員進行訓練前后的對比分析,了解長航對該艇隊艇員心理的影響;選取A艇2013年參加長航任務的46名艇員與2008年某艇隊、2009年某艇隊參加長航任務的艇員作長航前后的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研究不同時期長航對艇員心理健康的影響。參加測評的艇員年齡最小的20歲,最大44歲,平均年齡(27.3±5.3)歲。其中高中學歷占50%,大專及以上學歷占50%。
1.2 方法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4]作為測評工具。測評采用集體測試的方式,測評前由經過專業(yè)心理學訓練的老師事先講解測評指導語,并用投影的方式呈現題目,艇員按反應鍵進行選擇,由電腦自動進行數據記錄并計算各因子得分。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將個人資料和測評結果數據轉換成Excel格式,導入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5],艇隊間各因子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A、B艇隊艇員與軍人常模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將艇員與軍人常模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比較見表1。
表1 A、B艇隊艇員平時與軍人常模心理健康狀況各因子比較(分,±s)
表1 A、B艇隊艇員平時與軍人常模心理健康狀況各因子比較(分,±s)
項目 A、B艇隊艇員(n=222)軍人常模(n=18 648) t值 P值1.37±0.41 1.57±0.58 7.44 0.000強迫癥狀 1.37±0.43 1.78±0.60 14.12 0.000人際敏感 1.34±0.45 1.78±0.61 14.57 0.000抑郁 1.26±0.42 1.64±0.60 13.49 0.000焦慮 1.25±0.36 1.53±0.53 11.71 0.000敵對 1.29±0.42 1.63±0.62 12.05 0.000恐怖 1.10±0.22 1.34±0.45 16.09 0.000偏執(zhí) 1.23±0.38 1.69±0.64 18.18 0.000精神病性軀體化1.17±0.28 1.51±0.51 18.33 0.000
結果表明,艇員的心理健康因子得分均顯著低于軍人常模得分。也就是說,艇員平時的各項心理健康狀況均好于軍人常模。分析原因,軍人常模的人群取樣背景寬泛,人員類型組成不具代表性,工作類型多樣,心理健康狀況差異較大。而艇員是特殊職業(yè)人群,對身心素質要求高,經常性的高強度訓練和心理健康教育也促進了艇員心理健康狀況趨向于更好。
2.2 不同艇隊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A艇隊與B艇隊艇員之間的心理健康狀況比較見表2。
結果表明,A、B兩艇隊除了恐怖因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外,在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等其他8個因子上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不同艇隊艇員的心理健康狀況確實存在差異。不同艇隊平時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差異,可能與艇隊的管理風格、人際關系氛圍、參加測試的時機等因素有關。提示對于不同的艇隊開展心理工作應考慮這些因素的影響,并針對不同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表2 A、B艇隊艇員平時心理健康狀況各因子比較(分,±s)
表2 A、B艇隊艇員平時心理健康狀況各因子比較(分,±s)
項目 A艇隊艇員(n=120) B艇隊艇員(n=102) t值 P值1.23±0.34 1.53±0.43 5.799 0.000強迫癥狀 1.29±0.37 1.47±0.48 3.109 0.002人際敏感 1.28±0.43 1.42±0.46 2.277 0.024抑郁 1.20±0.46 1.33±0.36 2.163 0.032焦慮 1.19±0.34 1.32±0.37 2.539 0.012敵對 1.20±0.34 1.40±0.47 3.590 0.000恐怖 1.10±0.22 1.11±0.21 2.388 0.698偏執(zhí) 1.16±0.32 1.31±0.42 2.789 0.006精神病性 1.13±0.27 1.22±0.28 2.350 0.020陽性項目數 13.6±16.8 24.8±18.2 4.731 0.000總均分軀體化1.20±0.30 1.37±0.34 3.922 0.000
2.3 不同時期長航前后艇員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 以往研究表明,出海訓練特別是長航對于艇員的心理健康狀況有不利影響,將本次長航前后艇員的心理健康狀況數據進行自身比較,并將本次長航與以往長航前后的數據[1,3]進行比較,結果見表3。
從結果可以看出,本次長航前后艇員的心理健康狀況未見顯著變化,另外本次長航前后心理健康指標得分顯著低于以往長航前后的數據,換言之,本次長航訓練前后艇員的心理健康狀況比以往要好很多。原因可能與現在艇員的生活工作條件、健康保障有了較大的改善有關,也可能與長航訓練已經常態(tài)化,艇員做好了隨時參加訓練的體能準備,也做好了心理準備,從而可以保持較好的心理狀態(tài)。
表3 不同時期長航艇員心理健康狀況各因子比較(分,±s)
表3 不同時期長航艇員心理健康狀況各因子比較(分,±s)
注:與2008年某艇隊長航前相比aP<0.01;與1999年某艇隊長航前比較bP<0.01;與2008年某艇隊長航后比較cP<0.01;與1999年某艇隊長航后比較dP<0.01
長航前項目長航后2013年A艇隊(n=46) 2008年某艇隊(n=35) 1999年某艇隊(n=19) 2013年A艇隊(n=46) 2008年某艇隊(n=35) 1999年某艇隊(n=19)軀體化 1.20±0.33ab1.91±0.70 1.42±0.28 1.31±0.40cd1.78±0.66 1.38±0.49 1.90±0.73 2.42±1.01強迫癥狀 1.24±0.37ab2.17±0.78 1.72±0.44 1.20±0.33cd2.10±0.61 1.97±0.70人際敏感 1.24±0.46ab2.02±0.69 1.63±0.41 1.13±0.26cd1.97±0.62 1.53±0.66抑郁 1.15±0.28ab2.00±0.72 1.51±0.48 1.13±0.25cd1.93±0.59 1.64±0.70焦慮 1.22±0.42ab1.83±0.65 1.41±0.34 1.13±0.25cd1.88±0.66 1.82±0.81敵對 1.17±0.33ab2.07±0.78 1.44±0.41 1.17±0.30cd1.98±0.73 1.53±0.57恐怖 1.09±0.22ab1.50±0.53 1.23±0.23 1.06±0.17cd1.56±0.61 1.30±0.34偏執(zhí) 1.15±0.29ab2.00±0.68 1.61±0.48 1.09±0.19cd2.01±0.67 1.48±0.47精神病性 1.14±0.35ab1.85±0.65 1.42±0.37 1.07±0.15cd
潛艇艇員作為特殊的人群,選拔時對身體素質條件要求較高,平時的訓練強度也比一般艦艇人員更高。有研究表明,艇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好于正常人群[6],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提示,針對不同群體進行研究時,應建立特殊群體常模才能更準確地反映其心理狀況。
一般而言,出海訓練會對艇員的心理健康狀況產生不利的影響[7]。潛艇長航現在已經逐步成為常態(tài)化的訓練,本次長航無論在任務強度和作業(yè)時間等方面都未達到挑戰(zhàn)極限的水平,因此對艇員的心理影響不顯著。有研究表明,平時的心理訓練可以降低艇員訓練時的心理應激水平[8]。進行多項心理干預能有效改善艇員心理健康狀況[9-10]。本次長航前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動對于良好心理狀態(tài)的維持是否起到了積極作用還需作進一步的深入研究。不同時期長航艇員的心理健康指標差異非常顯著,提示,針對艇員這一特殊群體進行心理研究應建立長期跟蹤的機制,編制針對性更強的測評工具,及時掌握艇員心理狀況的變化特點,才能更有效地對當前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準確評估。
另外,由于測試條件的限制,本次研究未能對艇員認知能力和操作能力等作業(yè)能力指標進行測評。有研究表明,隨著護航時間的延長,艦員的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趨勢[11],本次研究未能對長航過程中艇員的心理狀況的變化進行評估,還不能準確評定長航過程中心理狀況的變化,也無法分析不同類型人員作業(yè)能力與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這一方面的研究需在今后加以重視。而且由于樣本量的限制,進行不同時期特殊群體心理狀況的橫斷面研究還不能確定是否具有普遍的意義,加強這一類的研究將對提高部隊心理保障能力具有更好的指導意義。
[1] 余浩.長航對潛艇艇員心理的影響[J].海軍醫(yī)學雜志,1999,20(1):33-35.
[2] 樂秀鴻,陳國根,王德才.新型常規(guī)潛艇長航60晝夜對艇員體能耐力及心理功效的影響[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1999,17 (4):246-250.
[3] 余浩.出海訓練潛艇艇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人民軍醫(yī):精神與心理醫(yī)學???,2008,51(1):9-10.
[4] 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6-39.
[5] 盧文岱,朱一力,沙捷,等.SPSS for Windows從入門到精通[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1997:189-314,468-488.
[6] 孫劍,王煥林,汪衛(wèi)華,等.海軍潛艇部隊水兵心理健康狀況評估及其分析[J].河北精神衛(wèi)生,2000,13(4):208-210.
[7] 石理洪,李進,周傳華,等.某部3870名官兵海訓和平時心理狀況調查[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9(3):213-214.
[8] 朱鴻武,王擇青,李玉瑋,等.心理行為訓練對潛艇艇員應激水平的影響[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3,28(7):599-600.
[9] 許恒.艦員心理疲勞現狀調查及干預效果觀察[J].中華航海醫(yī)學與高氣壓醫(yī)學雜志,2005,12(3):169-171.
[10]劉文,章敏,閆清,等.心理干預對海上訓練艦員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中華航海醫(yī)學與高氣壓醫(yī)學雜志,2007,14(2):108-109.
[11]胡愛霞,吳宣樹,李彩霞.長航艦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海軍醫(yī)學雜志,2013,34(2):86-88.
R833,B845.66
B
10.3969/j.issn.1009-0754.2014.06.026
2014-08-06)
(本文編輯:彭潤松)
海后衛(wèi)生部科研計劃項目(CHJ11J024)
266071 山東 青島,濟南軍區(qū)青島第二療養(yǎng)院(劉印);解放軍92330部隊(李新利、孫華強、葉遠鵬、楊文靖、陳中興);海軍醫(yī)學研究所(李珂嫻、余浩)
余浩,電子信箱:yuhaos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