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卓婭
錢穆生于1895年,12歲喪父,中學畢業(yè)后,因家貧不能進大學深造,乃刻苦自學,青年時期就寫出了《劉向歆父子年譜》《論語要略》《國學概論》等著作,這與他熱愛讀書、學習有很大關系。近讀《思親補讀錄——走近父親錢穆》,書中記錄的青年錢穆的讀書經(jīng)歷很特別,令人頗受啟發(fā)。
很多人讀了幾十年的書才明白讀書的要義,錢穆先生17歲在無錫三兼小學教書時,就非常幸運地得到了秦校長的點撥。秦校長得知他也喜歡讀《曾文正公家訓》,就邀他到書房,說:“我這兒書很多,一個人根本讀不完,想請你代讀一些,讀后告訴我書中大意?!鼻匦iL從書架上拿了一本嚴復譯的《群學肄言》,并介紹了代讀的要求:要把生字查出,寫在小紙條上,小紙條再貼書上,以后不要這紙條時,可以再撕去而不傷原書。錢穆按要求讀完,秦校長考了他好幾個問題,然后讓錢穆自己選書,錢穆又選了一本嚴復譯的書——《穆勒名學》,以后又選了第三本、第四本、第五本……這位秦校長,說是請錢穆代學幫學,其實是幫錢穆學,帶著錢穆學。博學的秦校長沒有炫耀自己的多識,也從不挑書中不好的地方,而是引導錢穆學習書中的益處,這讓青年錢穆漸漸體會到:要用一種平和、包容的心態(tài)讀書,讀書的第一要義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
很多做學問的人只為尋題目作文讀書,這樣做的人也為自己不能深入而感到迷茫。青年時期的閱讀時光給了錢穆很深的體會,他認為,從頭至尾細心讀一部書很重要。他的訣竅是:“每讀一書,能進而了解到著此書者之用心處,如此便是做學問的最重要之門路,由此門路進,始是真于學問能有所窺見?!币簿褪钦f,要用我們的情感、思維、閱歷去揣摩、體會作者的用心處,將“紙上的學問”變成“自己的學問”,這才是讀書的最終目的。讀完《世說新語》和《水經(jīng)注》,錢穆先生是這樣剖析的:《世說新語》不只是材料,我們要由此書了解魏晉那個時代的思想與精神;同樣,《水經(jīng)注》也不只是材料,在當時,中國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風俗等各種歷史上的變動,都可在此書中透顯出種種信息。
讀書人常常有這樣的困惑,想細讀,苦于時間不夠;想瀏覽一番,又怕學不到書中精華。在具體的讀書方法和技巧上,錢穆先生提出了直闖式、跳躍式、閑逛式等讀書方法:或采直闖式,不必管枝節(jié)問題;或采跳躍式,不懂無趣的地方,盡可跳過,不要因為不懂而廢讀;或采閑逛式,如游山水,讀書當一意在書,游山水當一意在山水,乘興所至,心無旁及,乃真樂也。
清代伊秉綬有一副對聯(lián):“開卷與心會,得性分外求” ,是關于讀書的箴言妙訣。錢穆先生也有一句讀書箴言:“讀書時要有大的眼光與活的精神”。這句話對于我們現(xiàn)在的讀書人,也是十分受用的。
責任編輯:魏曄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