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劼人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華園日晷旁,燭光隱隱。小提琴哀婉的曲調飄散在清冷的夜空,人們佇立無語,鞠躬,獻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這是在祭奠誰?”
有人低聲答語:“今天是錢鐘書先生辭世10周年?!?/p>
10年前,錢鐘書先生安詳離世。遵錢先生遺囑,“一切從簡”,連在八寶山的告別儀式也只有短短的20分鐘?!叭绱思澎o?!卞X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說。那日,清華的南北主干道上飄起了一千只紙鶴,學生們用這種方式,靜靜地送別他們的老學長。
他的人生,本不寂靜。
無論是人們熟稔的《圍城》,還是近乎天書的《管錐編》,都驚訝了世人,折服了學界。《管錐編》單是書證就數(shù)萬條,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萬種著作。世人驚嘆“大師風華絕代,天才卓爾不群”。
然而他卻又靜靜地坐在書齋里,照例埋頭讀他的書,做他的學問。圖書館內很多冷僻線裝書的借書單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使是身處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頭書本。“文革”時他被送去干校勞動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幾本書,但只要抱起書本來,就能興致盎然。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單中,沒有錢鐘書,也沒有楊絳。他們夫妻二人平靜地走回窩棚,楊先生說:“給咱們這樣一個棚,咱們就住下,行嗎?”錢先生歪著腦袋認真地想了一下,說:“沒有書。”
“文革”后,對錢鐘書先生的稱頌日漸聲高,然而錢家的書齋內一如既往地平靜。他謝絕了一切記者和學者的拜訪,有人將此誤讀為“清高孤傲,自以為是”。
他人的不解,錢先生并未在意過。楊絳先生說:“他從不側身大師之列……他只想安安心心做學問?!?/p>
“錢先生做學問是‘心在焉,”清華大學一位老師說,“而我們今天這個社會上,今天這個校園里,有多少人則是‘心不在焉?!?/p>
清華大學一位博士生說,他多次讀《圍城》,讀第三遍時忽然明白,“圍城不是別人給的,正是人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為自己編織的。錢先生沒有為自己修筑圍城,所以,他一輩子都活得坦然,真摯?!?/p>
10年后的清華,10年后的12月19日,依舊是紙鶴飄飛,燭光搖曳,依舊只有師生們的心照不語。不時有人向錢先生的照片投來好奇的眼光:“這是誰?”他一生淡泊,未曾想過要轟轟烈烈。但也正是這種“寂靜”中,他書寫了后人無法想象也難以企及的波瀾壯闊。我們往往只驚嘆他“這個腦袋是怎么長的”,卻總是忘了去關注他兩耳不聞喧囂事的用心苦讀,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剛毅堅卓。
寂靜,這是錢先生的心底所愿。不要奇怪為什么他的離世和10周年紀念都如此寂寥,這正是他一生的格調。
一位熱愛他的讀者說:“這個世上唯一的錢鐘書走了?!笔堑模@個時代再也沒有了錢鐘書,但,是不是也因為這個時代不再寂靜?
(摘自《中國青年報》)
◤賞析
錢鐘書先生作為世人公認的大師,他的人生本可轟轟烈烈而不“寂靜”,但他從不想側身大師之列,沒有修筑名利的“圍城”將自己“圍”住,用心苦讀,潛心學問。在品格修養(yǎng)上,他始終靜靜地恪守著完整的人格,一生寵辱不驚。文章表現(xiàn)了錢鐘書先生“寂靜”的人生追求,對現(xiàn)代社會不再“寂靜”對人才的影響進行了反思。
(王云卿 推薦并賞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