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積微散論

    2014-06-13 17:28:24周慶榮
    延河 2014年6期
    關(guān)鍵詞:散文詩寫作者文字

    周慶榮

    (一)

    對散文詩的外在形式談論了好久,它沒能解決散文詩作為一種文體存在所遭遇的諸多問題。對散文詩內(nèi)在的無限可能和更大的可能進行探索和關(guān)注尤顯重要。

    沒有血肉的存在,美的呈現(xiàn)猶如一張蛇皮,皺巴巴的,風吹得它四處飄動。

    日常情緒的真實和大情懷容易導致的空乏,中間的邊際取決于寫作者自身的選擇能力和生命能力。一般情況下,我討厭喋喋不休,亦討厭標語。前者讓我覺得沒活出質(zhì)量和高度,而后者會覺得自己的權(quán)利被剝奪。

    沒有讀者的作品,如何偉大呢?這個問題我問了很久,還會一直問下去。

    假定預設(shè)了讀者,內(nèi)心會惶恐。最后的結(jié)果是悲傷、絕望,還是允許有悲傷、允許有苦難,但我們還是不選擇絕望?

    不想成為散文詩的又一名熱心者。真熱愛,先從審視自身的不足開始。直面事物,僅反復打量,然后強加給讀者一個感嘆、一個升華。讀者不愿意,其實,事物更不愿意。事物、當下,哲學或神性,與過去及將來有否關(guān)聯(lián),又怎樣關(guān)聯(lián),豈能淺唱低吟或輕言普及就可了得?

    真熱愛,還需自我的內(nèi)心堅定。

    散文詩作為一種表達,當然可以道出要害,它不輸于其他。除非我們說得太不好,說得過于千篇一律,說得南轅北轍。若否,我們盡可以從容。主流的某獎或某牌位,看輕些。唱過《國際歌》的人,不妨再唱一句: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

    倘若,因為你寫散文詩,有人瞧你不起,你應對他說:你瞧不起我,但我瞧得起你。

    大詩歌,不是給散文詩改個名字。說你是山東人或者四川人,不妨礙你更是一名中國人。反之亦然。

    感覺到散文詩多年來可能未被重視,我們在對自我進行反思后,說出一個態(tài)度,技術(shù)上再力所能及地提供一些幫助,“我們”散文詩群把一般意義上的大使命放在日常行走中。豈能不知凡寫作者皆需個體努力的道理?每一個個體,只要能寫出優(yōu)秀的作品,我在夜深人靜,在閱讀時,會肅然起敬。向別人學習,向別的文體學習,其實是需要勇氣的。

    不是不會斗爭,不是不屑于斗爭,只是在詩歌名義下,在當下的社會場景下,我看到諸多詩歌面孔有時會因感動而流淚。誰都不是完人,原諒吧,胸懷寬些,握手,握那些能值得你握到最后的手。

    如果有真理。我們堅持真理,我們要會堅持真理。這樣,真理才能發(fā)揮作用。

    (二)

    有多少話要說?有多少東西要寫?

    更多的仍在心靈深處,就像更多地在海水深處:沉船、暗礁、海洋生物。你看到的漁船或炮艇又能代表大海多少?

    寫作,寫出真實意義。

    寫作中的“擱置”和超越,能讓讀者有遠方,能讓讀者從此不低看自己。文字的溫度和詞語的重量對寫作者有要求乎?

    我對語言的前衛(wèi)和探索者抱有敬意。與散文詩有關(guān)的那些名字:帕斯、蘭波、洛特雷阿蒙、伊姆萊、佩斯,連同一些哲學家,我對他們懷有敬意。

    我更熱愛土生土長的自己熟悉的語言表達方式。在這種表達的選擇下,自己變得無處藏身。文字深處有無名堂往往一目了然。我寧愿自己黔驢技窮,也不忍心讓讀者面對文字時而蒙羞。

    直線和拋物線。

    都可以抵達目標事物,最好抵達其內(nèi)部、本質(zhì)及啟示。直線意味著最有效率,與力量近些,與開門見山和真誠近些。而拋物線呢,離方式方法和美近些,離羞羞答答、朦朧近些,用得好的話,會產(chǎn)生寓意美、修辭美,會顯示內(nèi)涵的隱約。一般情況下,又很難用好。寫作者自身如沒有一條直線做基礎(chǔ),拋物線就危險了。讀者起初會因流蘇、紅纓或華表而有印象,但不會滿足于總徘徊在門外。古謂一頭霧水、不知所云是也。因而拋物線的“在路上”是藝術(shù)的不可或缺,但不能指著它來掩飾直線應抵達的位置。

    倘若,僅有直線,僅會直線,我們該失去多少“富有意味的形式”?

    我想發(fā)現(xiàn)、我想批判、我還想熱愛。

    散文詩是擅長對“環(huán)境”作展開性敘述的,發(fā)現(xiàn)環(huán)境中致命缺陷,當然要批判,要斗爭,要改變,因為我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只能熱愛。

    寫古體詩的叫古體詩人?寫分行新詩的叫分行新詩人?寫散文詩的叫散文詩人?啼笑皆非呢。

    我要經(jīng)濟節(jié)約地、從容地、獨到地把一篇文章寫成一首詩。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它本來就是詩。是散文詩。

    詞語的準確在于寫作者自身對每一處景致的發(fā)現(xiàn)和理解。

    無論是情竇初開時的訴說方式的選擇,還是生命深處對愛的再回首,詩,特別是散文詩,最易與愛情連接。當下散文詩中,印象深刻的是靈焚80年代末寫的《情人》,愛斐兒的《非處方用藥》。前者將情人由具象升華至作者對世間的態(tài)度,后者,則從植物對人類的態(tài)度悟出草木的愛情,使我們眾人羞愧。仿佛,以第三方的借喻來給愛情散文詩增加力量和效率。

    把故土哲學化,把懷鄉(xiāng)與人性方向相關(guān)聯(lián)。

    在我看來真善美更多的是關(guān)乎人格,關(guān)乎人的生命哲學和堅持,而抒情,多數(shù)人認同一看就有情感傾向的表達。我更喜歡“冷抒情”,把表面的抒情壓在文字深處,由讀者讀出你的情感傾向,往往會更有效果。

    一味寫愛情,會泛濫,會虛假,會局促。更多的人與事,在愛情之外。

    散文詩寫作中,經(jīng)常把什么都想到了,就是忘了自己的態(tài)度。透過萬象,我們要做有自己態(tài)度的人。一定情況下,態(tài)度決定我們的生存狀況。

    刨根究底,不是散文詩的長處。亦無必要。歷史的元素或氣味貫穿作品,而非一定要將我們置身唐宋或春秋戰(zhàn)國。歷史在當下是有用的,當下也會成為歷史,但我們不可能再回到從前,倘若散文詩作品沒有歷史感,它也就很難走進歷史。

    (三)

    慢下來,允許人與事再變化一些。我們坐在對面,喝杯茶或干脆小憩。思,再思。將目標事物看得清晰些,再發(fā)言。

    作品的所謂的單薄,在于我們不能因為自己是詩人就采取遠遁人跡的方式證明自己“潔身自好”或遺世獨立。

    作品如有靈魂的光芒,相信別人的眼睛,相信別人靈魂的需要。松柏自可以是松柏,它們不能否定小草。若談匍匐,它們能與眾草相比?

    打開天窗才能說亮話?亮話在說之前,一定已在心中。天窗開不開,都不影響你把亮話說出。誰說不能以含蓄、隱喻、委婉來說亮話?生活中,我習慣聽別人未說出來的意思,或在別人未說話時,揣度意思。所以,有時沉默也是一種亮話。

    △ 遠與近,在寫作上除了空間的距離,還有哲學的距離。是一種相對。一些親切的,他們在遠處;一些陌生的,他們在身邊。貼著一棵樹,一片葉子壟斷了你。如果過于遙遠,樹就成了遠方的草。

    端詳清楚,在心里將事物放遠。它的過度的細節(jié),比如過丑的,過美的,仿佛開去。

    一些意象可以表達對歲月和歷史的尊重,可以在對痕跡的提醒中,既緬懷又可有新的理想。

    天下文章皆好寫,但真正的文章又皆不好寫。哪一種文章若寫好,都得有心血,甚至有犧牲。

    魯迅和波德萊爾是論及散文詩必提的名字。提多了,能說明什么?說明散文詩是有背景的?是有來頭的?

    無須提示,歷史從歷史開始,歷史也從現(xiàn)在開始。

    散文詩因有“散文”字樣,很易鋪陳過度。一個句子是否有聯(lián)想性的細節(jié),在于我們?nèi)绾巫プ〖毠?jié)的綱。讀者通過“綱”,會想象出網(wǎng)的模樣。

    凡河有岸,它就有河床。河床使水不四處泛濫,河流使水對土地和事物有了意義。散文詩寫作時容易走神,容易飛筆,一大堆語言要對付,一大堆情感要抒發(fā),象征或渲染似乎源源不斷。怎樣在心中先有河床?再多的水在河的概念下流動。

    對于河床,往事如煙,只有水在上面流過。而且,有意義地流過。

    不光是“逆水行舟,不進只退”的那種,而是時間乃單向的,它不等你。你坐守在往事里,會過早地坐在歲月的角落,如你甘愿寂寞,且又理解并深悟哲學的那種孤獨,當然不會有什么。

    (四)

    寫個體的母親和寫廣泛意義上的母愛只有有機地結(jié)合,廣泛才能深刻和生動。1991年,我在寫《飛不走的蝴蝶》時,就是試圖從多個層面來表達母愛。

    數(shù)不清的詩歌作品是關(guān)于祖國的,散文詩也有許多謳歌。80年代讀舒婷《祖國,我親愛的祖國》,2009年初,我寫過《祖國啊,我們的祖國》,前者強調(diào)我的所屬,后者側(cè)重我們對祖國的擁有和擔當。

    散文詩里表達祖國,當然不是一味謳歌,尤其不能一味地正面排比式謳歌。祖國就是祖國,你的愛說不說,她都在那里,都是祖國。你以批評的方式愛,以委屈的方式思念,以超越的方式堅信未來。對祖國,永不言棄。

    而國家是某一特定的歷史階段。作為公民,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權(quán)利希望生活在我們理想的環(huán)境下,因而,我們的作品就要發(fā)現(xiàn),有批判,有責任和覺醒。

    不光是生活觀的問題,在寫作中重墨用在重點。學會簡單,文字才能精光四射。一切的病大都與肥胖有關(guān)。

    文字里有光,刺破或縮小黑暗;文字里有溫度,溫暖那些依然冷的人;文字里有高尚,讓那些整日里卑鄙的人自慚形穢;文字里有力量,讓仗勢欺人的不得不收斂。當然,若想令文章徹底讓世界如我們所愿,一定顯得天真。

    概因去年出版的散文詩集定名為《有理想的人》,詩友們每每會問:為何這么大膽,還用這個詞作為書名?我答曰:我那些庸常的文字看來你沒細讀。

    現(xiàn)實主義地寫作,理想主義地讓自己有點精神。

    寫這些思考,其實更是寫下我信口開河的說話。當我遇到煩惱時,我往往將煩惱扔下,走向另一種語言,自我安慰,甚至自我療傷。

    詩歌之于我,只是內(nèi)心的原動力,我用詩歌的景象幻化我面臨的諸多復雜,一切暫時遠開去。天地可以寬,我可以片刻幸福。

    寫作和閱讀者的關(guān)系,其實很簡單。不無中生有,讓語言在普世情懷里生根,讓眾人覺得文字仿佛與他們有關(guān)。

    偉大的樸素,要拒絕多少炫目的奢華?他們也可以眼里從此有了詩歌,這樣的詩歌應該是怎樣的詩歌?

    書生常常在苦痛里成長??嗤床皇俏覀兊哪康?,在苦痛之上,要長出新的植物。

    時間是最好的創(chuàng)可貼。些許的阿Q:苦痛如超不過岳飛和袁崇煥,便仍有理由幸福。

    一些狗屎一樣的朝代,如果碰上了,就只能堅強。寫文章時,強忍著淚水,不罵娘,遙遠的未來可能不再和我們有關(guān),但去愛它。

    (五)

    文字里所顯現(xiàn)的時光的痕跡,緬懷或期待,都是與人類有關(guān)。

    時間對于世間人與事物是一視同仁的,它的表面的麻木不仁里,其實在等待我們對它的態(tài)度。

    散文詩,是否也應該往時間里填些新的名堂?

    骨頭重,我可以去想象血肉,如骨頭輕,血肉再豐滿,也可惜了。

    其實,遼闊且深刻,并非只是男詩人的專利。相反,有些男詩人的作品奶油味十足。有些血性、有些深度的作品,正如人一樣,為我們這個時代所呼喚。

    焦慮是一種病,但不焦慮可能病得更厲害。有兩種情形:一、事物已經(jīng)這樣美好了,你還焦慮?二、事實已經(jīng)如此糟糕,你還不焦慮?如果把焦慮的方向放在這些問題上,寫作中實際已經(jīng)超越了個人日常的情緒。憂患意識是格局的范疇,覺悟的范疇。寫作的人有時雖食不果腹,也要先為天下寒士吁請。

    詩人的覺醒,是告訴眾人明天的悲劇,可能阻止不了,但我們努力過。

    正是為了有希望,我們必須憂患。

    記憶,精神,掛著窗簾的美好。

    本善?本惡?或善或惡?說不清了,所以我們都有強烈的期待,期待人的本性回歸到純潔與美好。能回歸么?還是一直善在旅途?諸多偏離事物本性的現(xiàn)象對我們筆下的文字影響幾何?不逃避,但能否同時也不放棄?

    大多數(shù)散文詩作品把重點放在泉的凈與靜上,把品質(zhì)和操守囿于遠離塵囂上。這種品質(zhì)和操守的可靠性一定會讓人生疑。我提到泉水應該走到山外,走進莊稼地和花草樹木。讓莊稼豐收,解決人間溫飽;讓花草樹木茂盛蔥蘢,解決人間美麗。泉水在這種行走中對事物和人類就會起些作用,泉水就會變成有意義的泉水。當然,意義的過度解讀會導致功利性的賦予。意義:形而上和形而下,精神和物質(zhì),險惡江湖和卓爾不凡。存于一念,卻凝重一生。

    伊姆萊的話言簡意賅:生活,反正不是抗議,就是合作。

    一輩子只會抗議的人,會很無聊。還不如選擇一次戰(zhàn)斗。一輩子只會合作的人,會很平庸。現(xiàn)實生活中,抗議的成本太大,所以一般情形下諸多的合作其實是無可奈何的。

    為了合作的抗議也許是清醒的。允許別人贊美我的對手,我們同在生命場景里,都有著相同的權(quán)利。

    胸懷不只是說說而已,它需要在實際生活里生根并檢驗。做一只無限大的容器,一切都可仿佛,原則的方向自可不改變。

    世風日下或人心不古?做一個經(jīng)常擴擴胸的人。

    (六)

    山谷給了我太多的啟示。近四年,在北方的某一山谷,寫過《我們(二)》《有理想的人》《我是山谷》《高地陽光》《老佛爺山》等。山谷讓我們必須包容,山谷讓我們同時懂得以向下的深度去表達另一種高度,山谷最大的提醒是山泉流出山谷,流進外邊廣大的田野,山谷也不全是潔身自好地靜修,它想去做些什么,起些作用。即使外邊一片污濁或真的到了無力回天,它還有自己的山谷。

    山谷里的感受我盡量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應用。文字亦可以向下的深度去實現(xiàn)高度,向下,與身外關(guān)聯(lián),與世人關(guān)聯(lián);而包容與起作用恰是寫作者素質(zhì)和作品效果的佐證。

    它的形和質(zhì)在我的心里。每個人在心里都有自己的一個山谷。

    你看,人類原本從一開始就該一切美好,但每個人都在活著時忍耐了一生。

    沖冠一怒為紅顏或輕易地拔刀相見,后果往往會失控。麻煩已經(jīng)有許多,失控的局面會妨礙我們保持簡單。散文詩不是檄文、不是咆哮、不是怒不可遏。(前兩年,我的《圓明園》《不怕鬼》《深夜,突起的心思》就有忍耐不夠之處,把劍亮得過于迅速。)

    寫作中,忍耐是痛苦的。忍耐是為熱愛,為了不放棄信念。實際生活中,我不贊成去“裝孫子”,卑躬屈膝會使文字失去光澤和品質(zhì),會讓文章趴下來,更會讓寫作者自己沒有了脊梁。

    忍耐,我們自己和世界都有了一個過渡。

    過渡——變化與結(jié)果。

    寫作是個苦差事,它六親不認。你是王侯將相或富可敵國,若想拿文章來說事,文字本身的功夫和文字背后的意義就不能僭越。

    文字本身得像個文字,就像畫面本身得是個畫面,作家和畫家的基本功早已為人所認同。

    吸引、把玩、驚嘆到珍藏,收藏家有心得。

    散文詩文字本身的受重視,已經(jīng)很久了。正的,倒的;里的,外的;遠的,近的。文字的功夫用得不可謂不足。我們言必提到的一些名家,之所以作品為人傳誦,其實更多的是文字背后的意義。

    (七)

    感動或被感動,淚水的意義在散文詩里或其他文體里都是特別重要的。我不贊成用淚水去表達人類的無助,提倡作品的目的地最好比淚水更遠。流淚之后我們能想到什么,能做些什么。人類可以為喜悅、為感動、為真情、為溫暖流淚,能否從此不為苦難?

    詩人的心是敏感的,有的詩人動輒就會控制不住,其真情可貴,但將淚水流在無人處,我們會發(fā)現(xiàn)更有力量。

    由于光不會拐彎,我們有時會站在陰影里。

    歇斯底里式的詛咒說明我們自己在失去平衡,失去別人客觀公正評定我們的條件。

    我們不詛咒,不控訴。邏輯或抒情式的批判,以文字的力量去抗擊甚至減少黑暗。

    同是光明,陽光和月光是不同的。太陽的光明有溫度,而月亮的光明仿佛冰鎮(zhèn)過,它收斂。

    世界需要寬容,詩歌同樣。

    你可以有權(quán)利愛,但不能強迫我接受。

    一旦過分自我,錯誤便開始。尊重他者,不僅是生活里的見識,更是一種哲學。

    被傷害,依然要平靜。

    一想到有過的美好,我們不妨原諒一切。

    小技巧與大詩意,前者讓人成匠,后者成師。匠人與大師,我們都需要。

    一些整天與詩關(guān)聯(lián)的人,不一定就與詩親近,相反,詩歌很可能成為一種工具,更像面包機,或者燒餅鍋。

    詩歌,含有超然的能量,你如果沒有經(jīng)歷超乎尋常的磨煉,是不能真正感受到詩歌的作用的。

    比永垂不朽更為不朽的,是那個人留下了超越年代的詩的念想。

    人,到一無所有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一切可以有。其他方式都不管用的時候,也許,就是詩歌顯身手的時候。

    不氣餒,不是因為我堅強,而是氣餒了情況只會更糟。說到無助,失敗時會,成功時亦會。無助的表現(xiàn)形式非常多,不僅與功名利祿有關(guān),更與精神有關(guān)。詩歌,可以讓我們從容地走出抑郁,但也會讓我們從此走向抑郁。

    △ 感謝詩歌,她讓我對天敬畏,而對人或事我可以無限忍耐,但絕不妄自菲薄,亦不會為利益而自折其腰。

    中間的許多細節(jié),我暫以詩的方式予以刪除。

    (八)

    有再遠的遠方,最后,我們還得回來。

    實際上,是你根本無法真正走開。天涯和海角與咫尺近處,有散文、有詩,有故事,還有雜文。怎樣的體裁無關(guān)緊要,問題在于即便你有了遠方,這近處你還要不要?文字里的近處是大家都熟悉的日常場景么?

    你看,眼前我們總是憂心忡忡,最起碼喜憂參半。如決心太遠或干脆逃離,你個人可能清靜了,人間的事又豈能與我們無關(guān)?

    文人的清談古既有之,當局開明,可百花齊放,如當局量窄或短處過多,清談沒準還會獲罪。

    民間議事往往體現(xiàn)自發(fā)的良知,匹夫有責是從這里邊生長的,書生報國亦是。談偏了,或談錯了,因為談的人大多無能力進行實踐,因此一般不會鑄成實際效果的大錯。

    然而,在讀各種詩歌作品時,我希望讀到的是一箭中的的發(fā)現(xiàn),讀到人性該有的溫度,讀到人類一直困難重重但直到今天仍在生生不息。

    觀天,但不坐井。

    坐井觀天,是不能讓我們德高望重的。 正因如此,我覺得有權(quán)看整個天空,而非一井之天空。散文詩向其他文體學習,亦說明它本身就是整個天空底下的事物,而非偏安一隅,更不是那個趙構(gòu)治下的南宋小朝廷。

    不坐井觀天,就像不滿足于拿一桿單筒望遠鏡,以為遠方只是遠遠的一個圓。世界之大,都在圓外。所以,無企圖的生長反而會令散文詩煥然一新,從容存在。

    拒絕復雜與煩瑣,首先是因為我們對復雜和煩瑣已有足夠的體會,我們的生命已難以承受太多的復雜,一些力量就是整天地支弄你,你想簡單,他們不讓,因為他們想簡單,所以復雜的苦痛只能落在我們這些人的身上。

    文章的簡潔,它需要有深處的意味。因而,入骨則體現(xiàn)寫作者的功力。這種功力往往在詩外。

    人生需要設(shè)計,但更是不可設(shè)計。世上如果有什么不能按照規(guī)劃來展開,那就是我們的生活。

    前邊的浪是往事,后邊的是未來。否定往事的人,你這一浪也會被否定。

    生活的故事有時不需要主題,一浪又一浪的律動。但我們不能忘卻大海深處,不能以為海浪就是大海的全部。

    詩人,倘不浪漫,就會被淹沒在現(xiàn)實中,窒息或沉淪。這里的浪漫,是指對現(xiàn)實的一種能動,是超越和努力在現(xiàn)實之上獲取另外方式的精神圖騰。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他若想縱火浪漫,得先從繩索里解脫出來。

    用一種風格去圈定一個詩人,往往忽視詩人的復合性,忽視詩人對土地現(xiàn)實的需要。他以浪漫的調(diào)調(diào),給予桎梏我們生命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一些超然,一些豪邁,一些飛的感覺和永不絕望的抒情。

    可能是浪漫現(xiàn)實主義,可能是浪漫象征主義,也可能是浪漫表現(xiàn)主義。這么說有些不嚴肅,然繃著臉說出的不一定是真理,那像是政治報告。

    現(xiàn)實盡收眼底,浪漫些,這是我們對自己的恩賜。別人冷落我們,我們自己身心蕩漾。靈魂飛揚,在天空里。那兒沒有聯(lián)防隊員,沒有欲蓋彌彰,無須暫居證,心緒可以自由自在。

    假如被浪漫主義了,你一定不能從此瞧不上現(xiàn)實。因為還有另一種力量——現(xiàn)實主義。

    現(xiàn)實主義對寫作者的要求是高的,要有穿透和洞察,要有扒開毛發(fā)捉虱子的本事。為了人類對未來還有信心,還想繼續(xù)活下去,我們不能因為現(xiàn)實主義而沉淪或直取功利。

    我呼喚當下散文詩以各種方式“現(xiàn)實主義”一下。

    (九)

    散文詩,太需要回家。它有自己的家。它被散文挽留,被小說挽留,被情書挽留,可以略作停頓,然后讓它回家。

    事物的基本結(jié)構(gòu),更像社會的實際圖景。我們的筆極易從底部開始書寫。民間或底層狀況,盡管最大的事都是最必需的事,但被忽視或者干脆以過于普通而推諉,勢必會引發(fā)人們小喜悅的失去,大嘆息的增多。

    甘苦和復雜,我想讀到堅韌的精神,不屈的精神,和最廣泛的具有決定性的社會的意志。但不能忽視另一個極端,似乎不寫“下”就是缺少普世良知。

    心中有純凈,污垢也從容。你可能深陷污泥,我寧愿在塵埃中走遠。

    上層建筑的重量,不全是泰山壓頂,鳥有翅膀,在山頂上飛,我們可以攀登,站在山頂。

    孔子在未落魄時,說:登泰山而小天下。

    你在高處,看蕓蕓眾生如同螞蟻,你在高處,同時也會小成蜜蜂或小成蒼蠅。這取決于下面的人怎么看你。

    堂·吉訶德可以選擇不斗爭,他可以走向一個人的浪漫,但他手里的鮮花還未獻出,已經(jīng)有了一大批情敵。堂·吉訶德絕望否?

    世界上,絕對的勢均力敵是不常見的。我們與很多有來頭的力量不可能對等。要不要亮劍?要不要證明自己的氣節(jié)?

    堂·吉訶德的這種看上去不自量力的精神,也許更是詩歌的精神。

    假如社會充滿沉疴,從過去,我們能否找到啟示?是積極面對,還是聽之任之?

    堯訪歸來,塵埃依然未落定。

    肉體與這個世界怎樣關(guān)聯(lián)過,時間知道,靈魂知道。還有,那些被關(guān)聯(lián)過的人與事,知道。

    紅處方、處方、非處方:

    人有病,天知否?凡生靈哪能無病?只是人類的病更被人類自身所關(guān)注。病因很多,病癥亦雜,身體之病像尋常事件,自不必太顯驚奇??纯瓷鐣窕技?,何藥可醫(yī)?

    革命,曾是歷史的“紅處方”,當不能擅用,改良,是歷史的常規(guī)處方,而社會的保養(yǎng)和保健,竟然靠我們自覺地重現(xiàn)“非處方”。

    對于平凡者,忍耐是最好的處方。忍耐之外,看看周圍豐富的一草一木,它們也認真地注視我們。慢慢地,它們成為我們的非處方藥。女詩人愛斐兒的《非處方用藥》我又認真地讀了一遍。她動員草木為我們治病療傷。被漠視或誤會,不要緊,它們以默默生存的方式等待被發(fā)現(xiàn)。除了它們的能起到一些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們希望我們能同時發(fā)現(xiàn)它們內(nèi)在的情感。人類的精神正在枯萎,草木的關(guān)心反而更加自覺。我們有愧否?

    有一天,救你的是一根枯藤,而之前,你根本不知道它的名字。

    一條路走下來,所有的誤會都留在了身后。 但你得行走,有些愛可能你會說出來,有些迷戀極有可能沉默在心,許多時候,輕聲嘆息,然后繼續(xù)地走。

    相對于愛就要廝守,你的行走意味著一次又一次告別和遠逝。

    能講出的道理應該不是一般的道理。

    藝術(shù)的、哲學的、經(jīng)濟的、軍事的、歷史的、文學的,你可以專一,可以努力縱深,但不可以不聞達,亦無必要單薄下去。眼觀八路,心想八方,然后可以不受妨礙地靜。

    詩歌之外,會幫助我們更有詩歌之內(nèi)。

    實在無人可聚時,就坐著,自己和自己對話,內(nèi)心的沙龍,讓我們不孤獨。

    (十)

    散文詩的存在似乎總要被問及理由,何為理由?要寫好它,它要有些意味,它要更為自由地表現(xiàn)我們當下的立場:忍耐或斗爭、高尚或卑鄙、閑混或奮斗。

    看,第一顆麥子不見了,我們看到的是麥子長滿田野。麥芒在陽光下多像我們眾人的堅強,誰敢忽視它們的存在?

    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

    然省察自我一定不為著看扁自己,荀子曰:積微速成。積微,最易為人忽略。大道理,大策略雖然矚目,但倘使眾人皆知法,而忽略治,法定荒蕪。譬如,散文詩的正面抒情和表面描摹,其風已久。我不是反對抒情,而是強調(diào)抒情的多樣性和抒情的力量。

    一味高亢,終究會有聲嘶力竭之時,且表面描摹若繼續(xù)風行,會陷入美賦之虞。事物各有其格,豈能以八股統(tǒng)之?

    學習是最有效的交流。對文本的看重呼喚散文詩作品的脫胎換骨。你不愿學習別人,卻不妨礙我去學習你的長處。假如所有莊稼在大旱之年能學習紅柳和芨芨草及駱駝刺,它們能不茁壯,直至豐收?它們非但不會失去自己,反而更形成氣候。

    黑塞生在西方,卻具有東方智慧。佛與道對他解釋事物和消除糾結(jié)一定發(fā)生過作用。而戰(zhàn)國中晚期及短暫的大秦著實令我既感慨又扼腕生痛。

    我迷戀萬象叢生的年代,極度欽羨允許萬象的年代。不取決于統(tǒng)治階層的寬容,而是統(tǒng)治階層處于自危的條件下。小人或佞臣如當?shù)?,他們亡,或國亡。諸子百家都可風光,但法家勝出。

    我希望東風與西風今后能皆是平常心,都不去壓倒另一方。都只是風。都只是地球上空氣和空氣的流動。

    任何對另一種存在的過度批評都是為自己的平庸找借口,為自己的維持找理由。

    重要的是我們在寫詩的同時,還能意識到我們的世界再也不能如此烏煙瘴氣了。

    社會是個大局面,讓它不紛紜是錯誤的。它只能紛紜并且復雜,談世道人心,孟子曰性本善,荀子曰性本惡。始善會終惡,始惡亦可終善。在世道人心之外,事物的秩序有否出問題?出了什么問題?如果修了一條斜路,車子開不直,是駕駛的問題,還是路線的問題?

    在劍氣與普洱之間,有一個過程叫平靜,平靜里有一個子目錄叫思考和發(fā)現(xiàn)。

    然后,是你的寫作,是你寫作方向的選擇,選擇劍氣還是一杯普洱。

    化妝,是一門精加工的藝術(shù),只要不是過分涂脂抹粉,只要有利于事物真實特性的表達,化妝,我從未反對過。只是我自己有喜歡素面朝天的權(quán)利,有一眼能見真相的權(quán)利。素面朝天的背后,一定有別的做支撐。樸素的文字深處有無名堂,有無思想,一方面在寫作者,另一方面又在讀者。不僅僅是閱讀口味的問題,更是讀者自身的人生閱歷和對社會、生活認識的問題。在我寫作過程中,不管我看到多少人間苦難、幸?;蛉藶榈谋?,我一直堅持讓自己的文字有人性的溫度,堅持人性的溫暖,可以忍耐,但決不輕言絕望。

    我的環(huán)境是什么?它就真的與詩歌不兼容?

    靈魂和精神會延伸我們存在的記憶,但許多力量不顧及這些。我在二者之間不斷地尋求平衡,但總是不斷地糾結(jié)。

    我有時會欽佩那些敢于讓自己一無所有的行吟者。幸福,來自于對一切事物仍然都有感覺。

    是的,我愿意無動于衷,甚至麻木不仁么?

    唯愿詩歌繼續(xù)作證。

    猜你喜歡
    散文詩寫作者文字
    掉在地上的都要撿起來
    黃河(2024年2期)2024-05-24 00:00:55
    2024 《散文詩》征訂
    散文詩(2023年19期)2023-11-02 11:06:50
    文字的前世今生
    熱愛與堅持
    給初學寫作者的意見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42
    當我在文字中投宿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5:10
    散文詩八駿
    天津詩人(2019年4期)2019-11-27 05:03:16
    看看熱鬧的世界,做個鮮活的寫作者
    學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2
    散文詩(選二)
    散文詩(2017年15期)2017-08-15 00:47:32
    《散文詩》刊征訂征稿
    散文詩(2016年20期)2016-02-06 06:29:30
    广州市| 辽阳市| 若尔盖县| 合江县| 绿春县| 宁陕县| 洛扎县| 威海市| 兴山县| 怀集县| 江川县| 区。| 金寨县| 宝应县| 邳州市| 抚顺县| 包头市| 澎湖县| 毕节市| 宜丰县| 建平县| 永济市| 平安县| 肇庆市| 九龙城区| 布拖县| 岫岩| 屯昌县| 仪征市| 安陆市| 盖州市| 云霄县| 观塘区| 灌阳县| 翼城县| 全南县| 喀喇| 黔西| 平潭县| 德庆县| 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