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丹
三年級是學生作文的起步階段,起步階段的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經歷的事情,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表達出來。然而看似簡單的作文要求,對學生來說卻非常困難。
一、立足文本,抓特殊句型仿寫
三年級“段”的訓練中,老師經常發(fā)現(xiàn)學生寫出的文章內容空洞、言之無物。其原因一是學生不會觀察,不會想象,即形象思維薄弱。二是他們生活知識和常用詞匯貧乏。因此,老師應結合平時的閱讀教學滲透寫句教學。如三年級上冊《我們的民族小學》中有一句:“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整句話都圍繞“安靜”一詞進行描述,樹枝、鳥兒、蝴蝶的描寫都是為了突出“安靜”的程度,這種寫法我稱之為“事物襯托法”。在《槐鄉(xiāng)的孩子》一文中,描寫天氣熱的句子同樣運用了這種方法。對文本中的特殊句型進行概括、呈現(xiàn),對學生來說就是一種很好的借鑒。在小練筆《熱鬧的廣場》中,學生就能運用類似的句型進行描述,把熱鬧的廣場描寫出來了。
二、依托內容,抓細節(jié)性長句拓寫
《金色的草地》中有一段:“原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ǘ鋸堥_時,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這是描寫花朵的長句組合,我通過學習之后,引導學生對描寫的內容“花”進行拓展練習。根據(jù)平時看到的花朵,能進行細致的描寫。于是學生能利用比喻的寫法寫出花的樣子,如:那荷花多像粉紅色的搖籃,蓮蓬就像搖籃里的娃娃,多有趣?。⊥ㄟ^一項內容的發(fā)散,讓學生練寫類似長句,能鍛煉學生對此類事物描寫的能力。
三、詞句互動,抓重點強化長句練寫
1.用詞寫句,多方練寫
我們可以運用單個或者多個詞進行寫句,通過給這個詞造句,把句子寫生動、寫具體。比如用“南轅北轍”造句,學生說:“如果政府只采用強行壓制的手段來對付民眾,這樣不是使事情更加南轅北轍?”在寫句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先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而且要知道這個詞適合出現(xiàn)在怎樣的句子中。這樣運用一個詞來寫句,其實是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和寫作能力,只有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中,我們的學生習作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2.用句述詞,全面提升
用詞寫句是指句子中運用了這個詞語,然后再根據(jù)這個詞語寫長句,我們可以讓孩子選出自己感興趣的詞語進行描述。比如讓孩子通過一個長句描寫“衣衫襤褸”,把這個詞語的意思表達出來。學生寫道:“下雪天,這位老人只穿了件破舊的薄衣,褲子已經看不清什么顏色了,褲腳處垂著幾條布條。他蜷縮著身子,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雪地上。”孩子的表達沒有詞語解釋那么到位,但是我們需要培養(yǎng)的就是這種能生動具體描述的能力,習作中很多時候需要我們把腦海中、設想中、觀察中的一組鏡頭,寫得具體生動。而“用句述詞”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具體描述”的問題。
四、互動性描述,以觀察帶動長句練寫
1.提出動詞,進行練寫
如何把一個游戲或者一個連貫的動作描寫清楚,是老師教學最難的問題。針對這樣的描述,我們可以采用階梯式引領,逐層完善長句書寫。比如觀察老師喝茶的動作,先提煉出老師做了幾個動作,分別是哪幾個動作。有的說:“伸出、拿起、移到、喝、咽?!庇械恼f:“走到、拿起、彎下、湊近?!苯又屗麄兏鶕?jù)自己所說的動作練習寫長句,把句連成段就是一段動作描寫。如:“只見老師走到講臺,伸出右手穩(wěn)穩(wěn)地拿起茶杯,移到嘴邊,喝了一口水,咽了下去?!庇眠@樣的方法,學生不會產生無處下手的感覺。
2.加點形容詞,讓動作更形象
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學會從句中找出動作,并給動作加上形容詞。比如出示:“小明站在白線后面,眼睛注視前方,蹲下腿,擺動雙手,向前一跳,跳了兩米,真遠啊!”找出動詞后,學生給這些動詞加上了形容詞,句子變成:“小明站在白線的后面,眼睛緊緊地注視著前方,稍稍蹲下腿,用力擺動雙手,使勁地向前一跳,跳了兩米。真遠啊!”這樣能使學生作文時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五、穿上花衣服,動用五官充實長句練寫
在寫文章的時候,只把動作寫清楚是不夠的,還要把文中事物的顏色、形狀、聲音、味道、氣味也寫出來,如同給句子穿上一件花衣裳一樣,這樣才能讓句子變得更加生動。因此,教師在平時要滲透這種用法教學。如設計練習:(1)同樣的顏色能用不同的詞語來說嗎?如紅色:紅紅的、紅艷艷、紅彤彤、火紅火紅等;(2)同樣的形狀你能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嗎?如( )的橘子:圓圓的橘子,圓溜溜的橘子,滾圓滾圓的橘子,像皮球一樣圓的橘子等。
以上所述以課內訓練為主,鼓勵學生參與互評自評,最后對學生作出綜合評價,以激勵和促進學生寫作能力及評價能力的提高。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們更愿意沉浸自己的世界里了,寫作能力也提高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