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崢嶸
湖南省祁東縣第三人民醫(yī)院 湖南祁東 421681
光動力學療法與膀胱內灌注化療治療膀胱癌遠期效果對比分析
段崢嶸
湖南省祁東縣第三人民醫(yī)院 湖南祁東 421681
目的:對比分析光動力學療法和膀胱內灌注化療治療膀胱癌遠期效果。方法:將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90例膀胱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基于患者臨床資料的分析和治療方式的不同,將90例患者劃分為A組、B組,每組病例各為45例,A組采取常規(guī)治療(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和膀胱內灌注化療),B組聯(lián)合應用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和光動力學療法,對比分析兩組治療情況和遠期效果。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在隨訪中發(fā)現(xiàn)A組患者生活質量明顯低于B組,且腫瘤復發(fā)率也明顯高于B組,二者所存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結論:通過本次研究結果的分析可知,在膀胱癌的臨床治療中,相對于膀胱內灌注化療而言,光動力學療法可顯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腫瘤的復發(fā)率也比較低,在臨床中值得應用以及推廣。
膀胱癌;光動力學;治療;遠期效果;膀胱內灌注化療;對比
所謂膀胱癌就是指發(fā)生于膀胱黏膜上的一種惡性腫瘤,這種腫瘤在泌尿系統(tǒng)中是很常見的腫瘤,在臨床患者早期主要表現(xiàn)為血尿,部分患者還可能會出現(xiàn)排尿困難、尿頻、尿痛或者尿急[1-2]。目前在膀胱癌的臨床治療中,經大量臨床實踐表明光動力學療法是治療該病一種潛在的最佳方式,特別是膀胱原位癌與肌層非浸潤性膀胱癌。鑒于此,為深入研究和分析不膀胱癌不同治療方式的效果,下面筆者就光動力學療法與膀胱內灌注化療治療膀胱癌遠期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1.1 一般資料
在本次研究中,所選取的研究對象為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90例膀胱癌患者,其中有50例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齡在50-80歲之間,其平均病程為5個月,所有患者均通過病理檢查和膀胱鏡檢查證實為膀胱癌,本次研究已將腫瘤廣泛、對光敏劑過敏、存在皮膚病史、血肌酐未在正常值范圍內以及膀胱腫瘤巨大等患者排除[3]。基于患者臨床資料的分析和治療方式的不同,采取隨機分組的方式將90例患者劃分為A組與B組,兩組病例各為45例,兩組患者在病癥、性別構成、病程以及年齡分布等方面所存差異不顯著,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故有很好的可比性。本次研究中所用光敏劑為CDHS801制劑,該制劑主要成分有脫鎂葉綠三酸中鈉鹽和其聚合物,其中葉綠三酸質量超過60%。所用劑型是口服腸溶膠囊,在分裝與保存時應注意避光。所用半導體激光器波長是650nm,光導纖維直徑在150-200um。
1.2方法
A組聯(lián)合應用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和膀胱內灌注化療進行治療,在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結束后,予以膀胱內灌注化療,所用藥物是絲裂霉素,在治療期間,每次灌注的量為40mg。B組應用光動力學療法進行治療的前一天,溫水服用200mg/50kg的實驗用藥,囑咐患者不可在陽光下曝曬,在服藥24小時借助于膀胱鏡導入治療所需的光導纖維,把光導纖維頭端和腫瘤位置對準,接著實施照射,其能量密度是50J/cm2,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不予以避光,治療后的72小時常規(guī)進行腫瘤的切除,把切除的這一腫瘤標本實施病理切片。兩組患者均予以長期隨訪,三個月實施常規(guī)膀胱鏡檢查,在隨訪過程中進行CT檢查、超聲檢查,以此排除遠處轉移以及局部轉移。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腫瘤復發(fā)率,其中在生活質量的評判上,對比分析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基于所獲對比結果來評判患者目前生活質量,以"好"和"不好"病例數(shù)來予以評判[4]。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在本次的實驗數(shù)據中采用的是SPSS17.0軟件來實施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組間數(shù)據資料的對比采用的是t檢驗,而計數(shù)資料對比則采用的是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治療和隨訪,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和腫瘤復發(fā)率對比如表1所示,通過表1中數(shù)據的研究分析可知,B組患者生活質量明顯優(yōu)于A組,且腫瘤復發(fā)率也明顯低于A組,二者所存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
表1 A組和B組患者生活質量、腫瘤復發(fā)率的對比
膀胱癌病因比較復雜,除了有內在遺傳因素外,還有外在環(huán)境因素,目前比較明確的兩個致病因素為職業(yè)接觸芳香胺類化學物質與吸煙[5-7]。膀胱內灌注化療的治療機理為借助于灌注藥物將殘存的這些腫瘤細胞殺滅,以此減輕腫瘤復發(fā),在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后一種常規(guī)的輔助治療方式。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速度的加快,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醫(yī)療技術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從近年來的研究情況和結果來看,就肌層非浸潤性膀胱癌而言,在手術結束后在實施膀胱內灌注化療時,要想獲得更為有效且滿意的療效,需多次進行灌注,在這種情況下也就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由于膀胱內灌注化療的費用較高,再加上每次灌注均需導尿操作,這樣不僅加大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給患者身體帶來了一定的痛苦。在這種情況下,出現(xiàn)了一種新輔助治療方式,即光動力學療法,經大量臨床實踐研究表明,這種治療方式在肌層非浸潤性膀胱腫瘤和膀胱原位癌的臨床治療中所具療效顯著。
在本次研究中,為深入探討膀胱癌不同治療方式的效果,筆者就光動力學療法和膀胱內灌注化療治療膀胱癌遠期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從研究結果來看,在膀胱癌的臨床治療中,于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手術前實施光動力學療法相對于術后實施膀胱內灌注化療而言,不僅可有效降低患者腫瘤復發(fā)率,同時在很大程度上還可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加快患者康復的速度。由此可見,在膀胱癌的臨床治療,相對于膀胱內灌注化療而言,光動力學療法所具優(yōu)勢更為顯著,在臨床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以及推廣價值。
[1]趙雪濤.金絲桃素與5-氨基乙酰丙酸誘導的光動力學療法在膀胱腫瘤治療中的體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
[2]鄒鈞,畢學成,何慧嬋等.熒光譜客觀分析在膀胱癌光動力學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生物醫(yī)學工程雜志,2011,17(2):166-169.
[3]燕翔,黃海鋒,朱震舒等.負載5-ALA納米微球對膀胱癌光動力學作用的初步研究[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0,15(2):132-135.
[4]段曉波,趙魯平,代慶德等.呲柔比星膀胱內灌注在膀胱癌術后治療中的效果觀察[J].河北醫(yī)學,2014,(1):92-94.
[5]武斌,陸向東,李建華等.卡介苗、羥基喜樹堿、表柔比星膀胱內灌注化療預防膀胱癌術后復發(fā)的療效評價[J].現(xiàn)代泌尿外科雜志,2012,17(6):568-570.
[6]于干.全膀胱切除加回腸膀胱術中保留腹膜完整性的臨床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
[7]雷鳴,崔書中,巴明臣.熱灌注化療治療膀胱癌的研究進展[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02:169-171.
R737.14
B
1009-6019(2014)10-0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