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兵 楊建功 何小峰
揚州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江蘇省泰興市人民醫(yī)院) 江蘇泰興 225400
α-2b普通干擾素治療不同基因型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黃兵 楊建功 何小峰
揚州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江蘇省泰興市人民醫(yī)院) 江蘇泰興 225400
目的:初步探討α-2b普通干擾素治療不同基因型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臨床療效。方法:選擇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1例,采用熒光定量PCR法測定HBV基因型,并作治療前臨床資料及治療后療效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71例病例中,基因B型20例(28%),C型51例(72%),B、C基因型在ALT、HBV DNA上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α-2b普通干擾素治療中,B、C基因組完全應答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α-干擾素治療HBeAg慢性乙型肝炎,B基因型效果優(yōu)于C基因型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型是預測干擾素治療療效的重要因素。
HBeAg CHB;基因型;α-2b普通干擾素治療
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總體目標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HBV,減輕肝細胞炎癥壞死及肝纖維化,延緩和減少肝臟失代償、肝硬化、HCC及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抗病毒治療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關鍵,目前抗病毒的藥物主要是干擾素和核苷(酸)類似物。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概念,先后由Okamoto[1]等、Noder[2]等提出,不同基因型有各自的病毒生物學特點,感染后與疾病的進展有顯著相關性,并且與抗病毒治療療效也有一定關系,尤為INF-α,本研究選擇國內報道最多的HBV B、C基因型作為研究對象,觀察α-干擾素治療效果與HBV B、C基因型的關系。
1.1 研究對象
收集自2012.01-2014.05揚州大學、蚌埠醫(yī)學院附屬泰興市人民醫(yī)院感染科住院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例共71例,其中男38例,女33例,年齡21~45歲,平均年齡30.9±8.5歲,所有病例診斷均符合2000《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診斷標準,排除有使用IFN治療的禁忌證,使用過程中未有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而退出病例。
1.2 檢測方法
血清生化檢測儀器為Olympus 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清HBV標志物采用羅氏診斷試劑盒,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法檢測HBV DNA,美國Stratagen MS3000P PCR擴增儀檢測,HBV基因分型試劑盒(PCR熒光法)購自上海復星長征醫(yī)學科學有限公司,具體操作方法嚴格按照說明書。
1.3 治療方案
采用重組人α-2b干擾素(商品名安福隆)皮下注射,5 Mu/次,隔日1次,臨床觀察療程為48周。
1.4 療效評價標準
⑴完全應答:治療12周或24周時ALT恢復正常,病毒學完全應答(血清HBV DNA檢測不到或低于檢測下限),48周能達到血清學應答(HBeAg轉陰或HBeAg血清學轉換,或HBsAg轉陰或HBsAg血清學轉換)。⑵部分應答或無應答:治療24周時病毒學未能完全應答或部分病毒學應答(較基線下降≥2log10IU/ml)或病毒性無應答(較基線下降≤2log10IU/m l)。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不同基因型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臨床資料特征
本組資料中,B基因型20例,男性所占比例70%(14/20),C基因型51例,男性所占比例74%(38/51),兩組資料在性別上、ALT水平、HBV DNA載量水平上,兩組之間差異亦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治療前不同基因型臨床資料特點
2.2 B、C基因型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α-干擾素治療療效對比
治療48周時α-干擾素完全應答患者28例,其中基因B型9例,完全應答率(45.00%),基因C型15例,完全應答率(29.41%),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α-干擾素療效與HBV基因型B、C的關系
我國HBV慢性感染者中,北方地區(qū)以C基因型為優(yōu)勢,而隨著地理位置的南移,逐漸以B基因型為主[3]。本地區(qū)為江蘇中部地區(qū),黃兵[4]等曾報道本地區(qū)仍以C基因型為主,次之為B基因型。本研究兩組不同基因型HBeAg慢性乙型肝炎中,在ALT水平、HBV DNA病毒載量,B、C基因型之間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楊家紅等[5]報道一致。乙型肝炎的發(fā)病機制非常復雜,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乙肝病毒入侵機體,進入肝細胞后大量復制,而肝細胞的損傷主要取決于機體的免疫應答,尤其是細胞免疫應答,干擾素干擾素具有免疫調節(jié)和抗病毒雙重作用,在對乙型肝炎病毒進行抑制時主要通過讓細胞產生抗病毒蛋白來達到抑制病毒的效果,從而使得細胞生長受到影響,免疫功能達到調節(jié)的效果。KAO[6]等曾分別對感染B、C基因型的CHB患者,使用干擾素抗病毒治療,發(fā)現(xiàn)B基因型應答明顯優(yōu)于C基因型,本研究亦支持該觀點,在α-干擾素治療1年時,B基因型的完全應答率優(yōu)于C型,提示我們在使用干擾素抗病毒治療前,HBV基因型,是預測療效的重要因素。
[1]Okamoto H,Tsuda F,Sakugawa H,et al.Typing hepatitis B virus by homology in nucleotide sequence:comparison of surface antigen subtypes.JGen Virol,1988,69(10):2575-2583.
[2]Norder H,Courouce AM,Magnius LO.Complete genomes,phylogenetic relatedness,and structural proteins of six strains of the hepatitis B virus,four of which represent two new genotypes.Virology,1994,198(2):489-50.
[3]高俊薇,李雅娟,莊輝,等.中國11城市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中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7,28(4): 315-318.
[4]黃兵,朱新功,何小峰,等泰興地區(qū)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與臨床意義海南醫(yī)學,2014,25(2):206-207
[5]楊家紅,張浩,張健,等.四川省德陽地區(qū)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毒基因型的分布與臨床意義.中華傳染病雜志,2011,29 (12):752-755.
[6]Kao JH,Wu NH,Chen PJ,etal.Hepatitis B virus genotype and response to interferon theropy.JHepatol,2000,33(6):998-1002.
R512.6+2
B
1009-6019(2014)10-0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