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根
(井岡山報社,江西 吉安 343000)
報紙文化綠地的品牌打造
——兼談《井岡山報·廬陵悅讀》的堅守
□張長根
(井岡山報社,江西 吉安 343000)
“新聞攬客,副刊留客。”這句強調報紙副刊地位和作用的報界名言,在當今社會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下,是否還有其現(xiàn)實價值?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過程中,報紙副刊承載著引導社會文化的潮流、培育人民健康審美情趣的任務,如何才能完成?從我們堅持辦好江西《井岡山報》副刊并創(chuàng)辦《廬陵悅讀》的實踐來看,回答是肯定的。將報紙副刊建設成溫馨厚重的文化綠地,一直是我們的追尋與堅守。
近十年來,大量的星期刊和文化類的周刊蓬勃涌現(xiàn),這是報紙應對報業(yè)日益競爭激烈的結果,也是社會進步的反映。為適應時代快節(jié)奏的要求,許多副刊與時俱進,在寫作、在題材的范圍、在關注社會的寬廣度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為人們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休閑作品,逐步積累了成功經(jīng)驗,給我們今后報業(yè)發(fā)展提供了借鑒。但是,也出現(xiàn)了副刊粗俗化、低俗化的不良現(xiàn)象,有的津津樂道追蹤名人隱私、傳遞小道消息、熱炒爆炸新聞,把它作為一種報紙賺錢的手段,導致副刊上有些作品的品位不高,影響了讀者對副刊的看法。
面對這種文化娛樂化浪潮愈演愈烈的態(tài)勢,是堅守,還是退卻?這是擺在我們報紙決策者面前不可回避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副刊的文化品位的高低決定了這張報紙的品位,也在某種意義上決定了讀者的品位。在新興媒體迅速崛起、報業(yè)競爭日趨激烈的情形下,作為報紙重要組成部分的副刊,精確定位,堅守上乘的文化品位,保持厚重高雅的風格,成為報紙生存與發(fā)展的選擇。
《井岡山報》創(chuàng)辦的副刊專版《白鷺洲》已經(jīng)堅持編輯出版20多年。近十年來,我們在保留《白鷺洲》專版的同時,又創(chuàng)辦了副刊專版《榕樹下》。由于一直堅持新聞性與文學性的有機統(tǒng)一,不斷提高副刊的文化品位,保持文雅、大方、清新、優(yōu)美的格調,不斷滿足讀者的文化需求,贏得了廣泛的認可,聚集了眾多的粉絲。2014年1月1日,我們在兩個專版的基礎上,整合原來的《廬陵風》專版,擴為四個版,單獨成為一份報紙《廬陵悅讀》,每周編輯出版一期。明確報紙定位為:擁抱現(xiàn)實、弘揚傳統(tǒng)、貼近人文、溫暖心靈,既承繼廬陵本土的千年文化積淀和人文輝煌,增添歷史的厚重感和榮耀感,提升現(xiàn)實的親近感和可觸感;又讓讀者讀得愉快、讀得悅目,辦一張老百姓喜歡讀愿意讀的報紙;既富有人文氣息,又符合當前“文化立國”、“文化強國”的時代精神,起到了黨報副刊應有的引領導向作用。
提高副刊的影響力、吸引力,必須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而品牌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也不是由哪個人定的,更不是由哪一級政府封的,而是報紙決策者和編輯始終如一的堅守、受眾長期選擇的結果。副刊品牌的建立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tǒng)工程,包括組織、策劃、選題、采訪、寫作、編輯、畫版等,它的覆蓋面廣,人才需求面也廣;同時還需要細心呵護,認真經(jīng)營,辦出特色,贏得讀者的信任與期待,這就必須樹立戰(zhàn)略眼光,經(jīng)過多方面長期不懈的努力。《井岡山報》副刊品牌效應的打造,通過近十年的經(jīng)營,已經(jīng)取得了成效和積累了經(jīng)驗。
培養(yǎng)帶頭人。2005年,我們?yōu)榱藢⒏笨鳛閳蠹埰放频囊粋€重要組成部分來打造,破例從外單位引進安然(劉愛紅)為副刊編輯。安然是兩屆老舍散文獎獲獎者,自進入報社后,任副刊編輯10年,其主持的《白鷺洲》、《榕樹下》成為《井岡山報》品牌版面,深愛讀者喜愛。同時她也連續(xù)7年被聘為報社首席編輯和評為“吉安市學科技術帶頭人”、全市“首屆十佳記者編輯”、“江西報紙副刊編輯獎”。我們大膽使用,讓她從編輯到副主任再做到主任,全面主持副刊的工作,充分發(fā)揮帶頭作用,精心組織策劃副刊的改版和《廬陵悅讀》的創(chuàng)辦。除了撰寫散文和編輯版面外,承繼2013年的副刊導讀打造副刊品牌欄目的傳統(tǒng),由安然用精短雋永、形簡意厚的文字風格,每周撰寫《廬陵悅讀》的導讀語,既滿足了讀者閱讀的需要,也有利于更好地培植名欄目和培養(yǎng)名編輯。在她帶領組織下,報社已形成了副刊策劃、寫作、編輯等業(yè)務方面強有力的工作團隊,凝聚了一大批和副刊緊密聯(lián)系的名作家、名藝術家、骨干撰稿人、文藝愛好者和個人粉絲。
創(chuàng)辦名欄目。名牌欄目是堅守副刊高品位的必然選擇。而要將欄目辦成名欄目,必須將精品意識貫穿始終,從欄目的策劃、定位,到具體稿件的撰寫、選擇,甚至欄目版面的設計、形象包裝等,處處都要求具有精品意識。名欄目一旦形成,受眾就會對它產(chǎn)生一種情感和依賴?!稄]陵悅讀》、《白鷺洲》版欄目設置有:新人新作、日月風鈴、廬陵采風、詩路心語、隨筆小札等,一直傾向于純正文學藝術,多以散文詩歌為主。版面配圖精心選配,杜絕平庸,講究內涵意蘊。為增加版面活力,輸入新鮮血液,在推出新人上加大了力度,每期都為“新人新作”留出空間。《榕樹下》版設置了三大版塊:書香、鑒賞、話題。為避免與其他版面的同質化,增加整張報紙的可讀性和靈動性,逐步把《榕樹下》做成了一個開放性版面,使之可以容納更豐富的人文信息,并著重于精心策劃。譬如話題版,每月一期,策劃編發(fā)具有生活氣息,充滿正能量,容易觸發(fā)心靈共鳴的話題文章,熔大眾性、可讀性、互動性于一爐,形成了雅俗共賞的格調。
開展文學賽。自2010年以來,副刊利用豐富的品牌資源和人氣優(yōu)勢,每年精心組織策劃一屆“白鷺洲文學大賽”,至今已開展了四屆,并將獲獎作品編輯出版。文學賽起點高,聘請魯迅文學獎評委擔綱,全國優(yōu)秀文學期刊主編、散文評論家、資深媒體人為評委,參賽作品質量高、接地氣,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扎實的生活閱歷和文字功底。此賽事影響大,持久性強,廣獲好評,激活了吉安本地的“文學因子”,推動了吉安文學事業(yè)的發(fā)展,達到了培植有長久生命力的副刊作品、打造具有《井岡山報》獨特文化烙印的品牌效應。著名散文評論家、魯迅文學獎評委古耜參與評獎并感慨說:在吉安大地,有這樣一批擔負著不同社會使命的非職業(yè)寫作者,依然滿腔熱情、認真執(zhí)著地進行著散文耕耘與藝術探索。出自他們筆下的一系列作品,以其特有的燦燦文心與勃勃生氣,不僅顯示著一方熱土的心靈風采與人文內涵,而且為當下日趨繁復且不乏迷亂的散文創(chuàng)作,提供了有益的啟示與良好的借鑒。
深度挖掘燦爛的民族文化與地域文化,是提高文化軟實力、促進文化事業(yè)繁榮與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笆堑胤降模褪敲褡宓?;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副刊要彰顯特色,就必須在挖掘本地文化內涵上下功夫。
《井岡山報》是中共吉安市委機關報。吉安地處江西省中部,自古就是江南糧倉,素有“金廬陵”的美譽,是孕育廬陵文化的人文古郡。廬陵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贛文化的重要支柱,特征為“其內涵是博大精深,其表現(xiàn)是優(yōu)美典雅,其精神是剛正義烈”。歐陽修、楊萬里、文天祥、解縉、楊士奇等先賢名臣是廬陵文化的優(yōu)秀代表;千年古塔、千年古寺、千年古書院、千年古鎮(zhèn)古村、千年古樟遍布全市,民俗文化、農(nóng)耕文化、書院文化、陶藝文化、正氣文化綿綿流長。
《井岡山報》副刊多年來,專設《廬陵風》版,刊登本地的風土人情、傳統(tǒng)文化、歷史典故、人文景觀等有地方特色的稿件。改版為《廬陵悅讀》后,繼續(xù)保留,但重新進行了調整,在版式風格上與新聞版統(tǒng)一,文章篇幅上在精短上下功夫,讓厚重的內涵在形式上靈動起來,以吸引更多的讀者。重點放在加強策劃上,陸續(xù)推出“廬陵風物”系列策劃,以各縣市有特色的人文風情為線,集中推出系列專版;從書院文化、耕讀文化、禪道文化等文化細分領域,推出主題題材,內容聚焦的系列專版,設置有“人物”、“掌故”、“史海”、“傳說”、“悅途”、“漫畫”等欄目。
充分發(fā)揮地方文化資源的優(yōu)勢,強化本地讀者在文化心理與生活經(jīng)驗上的天然親和力,就容易引起本地讀者強烈的共鳴,更好地增強副刊的吸引力和美譽度,形成鮮明的地域特色、人文韻味?!毒畬綀蟆]陵悅讀》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已初顯報紙副刊在建設文化綠地中的地位、成效和魅力,增強了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自信心,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強陣地。
(本欄編輯:朱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