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杰 時 磊 宋洪磊
(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山東 濰坊 262500)
護理干預在小兒靜脈輸液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
孫淑杰 時 磊 宋洪磊
(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山東 濰坊 262500)
目的 研究小兒在靜脈輸液過程中實施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我院選擇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間進行靜脈輸液的100例兒童,將其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的患兒接受綜合護理措施以及進行心理溝通,對照組的患兒實施常規(guī)的輸液操作。分別運用Wang-Baker笑臉量表及FLACC量表對患兒進行靜脈穿刺時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分,比較兩組患者的一針穿刺成功率以及靜脈輸液的依從性。結果 通過上述指標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兒進行檢測,差異較為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需要靜脈輸液的患兒進行綜合護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兒的依從性及穿刺成功率,降低患兒對靜脈輸液的疼痛程度,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護理干預;小兒靜脈輸液;臨床效果
臨床上對小兒進行搶救及治療時最常用也是最快速的操作方法為靜脈輸液。但是兒童屬于特殊群體,具有其表淺的血管很細、害怕打針、不能很好的合作等特點,以引起一針失敗、針頭脫出等不良反應,根據(jù)這一現(xiàn)象,我院選擇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間進行靜脈輸液的100例兒童,對其中50例患兒靜脈輸液前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同時進行心理護理,臨床效果較為滿意,現(xiàn)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選擇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間進行靜脈輸液的100例兒童,將其均分為兩組。觀察組的50例患兒,其中23例為男孩,27例為女孩;年齡在3~6歲,平均為(4.25±0.34)歲。對照組的50例患兒,其中25例為男孩,25例為女孩;年齡在3~6歲,平均為(4.36±0.41)歲。比較兩組患者的各項基本信息,未見明顯差異,可以進行比較。1.2 采用的綜合護理干預
1.2.1 觀察組
①護理人員對需要輸液的患兒進行心理疏導,緩解患兒的陌生感,盡快的使患兒對其產(chǎn)生信任感[1]。②患兒來到醫(yī)院后要對其進行熱情接待,詳細講解輸液的目的與方法,不可用夸張的語言,防止患兒產(chǎn)生恐懼感。③對于膽子較小的患兒要讓其看到其他勇敢的小朋友,哭鬧的患兒,護理人員應耐心的進行撫慰,最大限度的降低患兒的恐懼心理。④對于喜歡得到表揚的患兒運用獎勵及贊揚的方法,激發(fā)其勇敢面對疼痛的勇氣,同時為患兒播放兒歌、卡通等節(jié)目,轉移患兒的注意力。⑤經(jīng)驗豐富的護士可選擇小號輸液針,這樣可有效降低患兒的疼痛感,進行穿刺時動作輕柔緩慢,避免多次穿刺。
1.2.2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的輸液方式,由家屬對患兒的肢體進行固定,進而實施靜脈穿刺。
1.3 評價指標
分別運用Wang-Baker笑臉量表及FLACC量表對患兒進行靜脈穿刺時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分[2],前者的評分范圍在0~1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越疼痛,后者根據(jù)患兒的哭鬧行為、肢體動作、可安慰性以及面部表情進行客觀評價,每項指標為0~2分,總分越高說明疼痛感越強。比較兩組患者的一針穿刺成功率以及靜脈輸液的依從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時采用SPSS13.0系統(tǒng)軟件,運用卡方檢驗來對兩組間的計數(shù)資料進行比較,用t檢驗表示計量資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1 疼痛評分比較
運用Wang-Baker笑臉量表及FLACC量表對患兒進行靜脈穿刺時的疼痛程度進行比較,結果表明觀察組患兒的主觀及客觀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患兒的疼痛評分
2.2 比較依從性及一針穿刺成功率
觀察組患兒的一次成功穿刺率及靜脈輸液依從性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患兒的一針穿刺功能率以及依從性
兒童對外界刺激的適應能力較差,大部分患兒在進行輸液時會出現(xiàn)恐懼心理,進而表現(xiàn)為哭鬧及抵抗行為,這回導致多次進行穿刺,損傷了組織和血管。與研究表明:人的情緒與疼痛的關系密切,消極的情緒會明顯提高人們對刺激產(chǎn)生疼痛的敏感程度[3],而積極的情緒會明顯降低人們對刺激產(chǎn)生疼痛的敏感程度,在輸液前給予患者一定的關心及愛護能夠明顯的降低患兒的疼痛感。護士在對患兒進行護理干預時,最主要的是的都患兒的信任,對患兒進行細心觀察,根據(jù)其自身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個體干預[4]。兒童的心理可塑性較強,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對其進行撫慰同時稱其昵稱能夠有效的提高患兒的善意及愛,輸液前與患兒建立良好的關系,這樣能夠使患兒資源的接受治療。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術也是關鍵的一部分,進行穿刺時動作要輕柔,而且要做到快穩(wěn)準,操作的熟練程度決定可患兒及其家長對護士的信任程度[5]。
綜上所述,對需要靜脈輸液的患兒進行綜合護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兒的依從性及穿刺成功率,降低患兒對靜脈輸液的疼痛程度,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1] 李克芳.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康復的影響[J].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2):651-652.
[2] 歐陽艷輝.小兒靜脈輸液中依從性差因素分析與護理對策[J].醫(yī)學信息(中旬刊),2011,28(1):169-170.
[3] 藍思琴.護理干預對嬰幼兒首次靜脈輸液時陪護父母焦慮狀況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1,5(1):193-194.
[4] 張愛萍.護理干預減輕靜脈輸液疼痛感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1):58-59.
[5] 陳育存.護理管理干預對門診、急診靜脈輸液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10(24):24-25.
R473.72
:B
:1671-8194(2014)03-02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