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麗
預激綜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WPW)伴房顫(atrial fibrillation,AF)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急癥之一,當心室率>200 次/min 時,有誘發(fā)心室顫動致猝死的可能,必須緊急處理。一旦處理不當,可能導致死亡。本文對1 例WPW 合并AF 病例急救處理,現(xiàn)報道如下。
某男,23 歲,2012年6月20 日19∶35,因持續(xù)性心悸伴大汗2 h 就診,既往有類似發(fā)作史1 次。查體:BP 86/52 mmHg,神志清楚、面色蒼白、口唇輕度發(fā)紺,HR 280 次/min,心律齊,各瓣膜聽診區(qū)未聞及病理性雜音和奔馬律,雙下肢無水腫。心電圖如下。見圖1。
圖1 患者就診時心電圖
圖1 中,竇性P 波消失,QRS 波群寬大畸形,心室率280 次/min,心律尚齊,易誤診為室速,但QRS 波群形態(tài)不一,寬QRS波群之間出現(xiàn)窄的QRS 波,且起始部粗鈍;利用Brugada 和Vereckei 新四步法均可與室速相鑒別。最短R-R 間隔200 ms,而美國心臟學會的《年輕無癥狀預激綜合征處理專家共識》認為:預激綜合征合并房顫時最短R-R 間期≤220~250 ms 與發(fā)生室顫相關(guān)。
予吸氧、心電監(jiān)護、做好電復律準備,但患者不接受電復律。予胺碘酮150 mg 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緩慢靜脈推注,10 min推完;間隔10 min 后再次予胺碘酮150 mg,10 min 推完,第2 次靜推完胺碘酮8 min 后心室率減慢至180 次/min 左右,為房顫心律。此時的心電圖如下。見圖2。
圖2 中,QRS 波群呈寬大畸形、形態(tài)不一且起始部粗鈍,最短R-R 間隔260 ms。然后,再予胺碘酮靜滴維持,前6 h 以速度1 mg/min,以后以0.5 mg/min 靜脈滴注2 h(共8 h),心律和心率皆無變化,予150 J 體外直流電復律成功,恢復竇性心律,為B 型預激綜合征。
圖2 靜注胺碘酮后的心電圖
WPW 是指患者除正常的房室傳導途徑外,還存在附加的房室傳導途徑(旁路)。正常的房室傳導途徑有和旁路不同的傳導速度及不應期,若激動逆轉(zhuǎn)心房時恰值心房易損期,便可誘發(fā)快速房顫[1]。心房顫動發(fā)作經(jīng)旁道前傳時,心室率常在180~360 次/min,當心室率>200 次/min 時,極易出現(xiàn)昏厥或心源性休克。急診處理此類患者的首要措施為電復律或藥物復律[2]。電復律是快速有效的方法,但往往因患者不接受電復律,在藥物復律無效、發(fā)生血流動力學障礙時才電復律,而此時電復律風險加重,因此應選擇延長旁路不應期、對正常房室傳導系統(tǒng)無明顯抑制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使沖動全部沿著正常房室傳導系統(tǒng)下傳心室[3]。胺碘酮屬于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能抑制旁路傳導,對正常房室傳導系統(tǒng)無明顯抑制作用,并提高室顫閾值,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室上性、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4]。
該患者一開始不接受直流電復律,經(jīng)靜脈推注及靜脈維持應用胺碘酮,心室率減慢,但沒能終止心動過速,后來果斷采取體外直流電復律成功。在電復律前應用胺碘酮,可提高復律成功率并降低復律后復發(fā)率。直流電復律盡管安全有效,但仍需注意以下幾點(1)選擇同步功能,減少誘發(fā)室顫可能;(2)選擇合適的能量,房顫轉(zhuǎn)復的能量為單項波選擇120~150 J,無效時升為200 J;雙項波選擇50~100 J;(3)電極板上均勻涂抹導電糊,電極板緊貼靠胸壁,以防灼傷皮膚;(4)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放電后如無效或出現(xiàn)室速、室顫,應立即再次電復律;(5)阿托品備用,防止發(fā)生嚴重緩慢的心律失常;(6)復律后繼續(xù)臥床2 h,密切觀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壓,心電監(jiān)護至患者心律穩(wěn)定為止。
[1]顧葉華.預激綜合征合并房顫的急診處理[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12(19):118.
[2]張愛利,喬之龍.預激綜合征合并快速心房顫動的急診救治和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1,11(2):185-187.
[3]劉軍,郝江.預激綜合征合并房顫1 例報告[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J].2011,13(13):281.
[4]張建軍.胺碘酮治療預激綜合征合并快速型房顫的臨床觀察[J].包頭醫(yī)學,2009,33(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