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連
問:骨折之后怎么才能盡快康復,要盡早做功能鍛煉嗎?
答:骨折后的功能鍛煉非常重要,保守治療和手術后的病人應該進行早期功能鍛煉,這樣能促進骨折愈合,縮短骨折愈合時間,防止關節(jié)粘連、肌肉萎縮等。
骨折復位固定術后的康復一般分為3期進行:
骨折早期(傷后1-2周內)傷肢較腫脹疼痛,主要鍛煉方法是肌肉舒張、收縮活動,原則上除骨折部上下關節(jié)暫不活動外,身體其他關節(jié)都應適當活動。
骨折中期(2周后)傷肢腫脹消退,局部疼痛逐漸消失,應繼續(xù)肌肉的舒縮活動,同時逐步活動骨折上下關節(jié),動作應緩慢,活動范圍由小到大,逐步加大活動力量和范圍,要特別注意的是關節(jié)活動不能太劇烈,同時應詢問醫(yī)生哪些活動不能做。
骨折后期(骨折愈合后)主要是加強傷肢各關節(jié)的主動活動鍛煉,使關節(jié)能迅速恢復正常的活動范圍。對活動受限的關節(jié)要特別加強鍛煉。
符合下列條件者,可以進行康復治療:
1.單純性四肢骨折,固定良好,術后1-2天。
2.復雜性骨折經過手術治療,傷口初步愈合,病情穩(wěn)定1-2天后?;蛐琚蚱谑中g,但近期在等待手術期間需康復治療。
3.單純外固定治療的無移位骨折,或行單臂外固定支架者,外固定后1-2天。
4.合并有內臟損傷經治療病情已穩(wěn)定。
5.骨折恢復期生命體征平穩(wěn),但內/外固定不穩(wěn)定,或骨折愈合不良,可以在康復專業(yè)人員的直接參與下進行有利于骨折愈合的康復治療。
骨折患者的康復訓練方法:
運動療法:用枕頭或懸?guī)Ц呤軅闹w,以減輕肢體腫脹;盡早進行被固定關節(jié)的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和增強其周圍肌肌力,以防止關節(jié)攣縮和肌肉萎縮;同時應顧及鄰近關節(jié)的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和主要肌肉群的肌力強化訓練;增加手指的主動活動。改善手動作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傷員應及早主動在床上活動、坐起及簡單的轉移活動和離床活動;可以在不負重的情況下,使用助行器或雙側腋拐步行。不負重的步行練習并不會影響骨折的愈合。
嚴重多發(fā)性骨折、胸廓骨折、長期臥床患者還需進行全身耐力訓練和呼吸訓練。
理療:早期酌情選用直流電療法、熱敷、蠟療、紅外線、電光浴、經皮神經電刺激、短波療法或超短波療法(有金屬內固定禁用)、電磁波治療(有金屬內固定禁用)等,以促進血腫吸收,消除腫脹和減輕疼痛。中后期選用神經肌肉電刺激、經皮神經電刺激、功能性電刺激、干擾電療法、肌電生物反饋療法等,以改善肌肉營養(yǎng)狀態(tài),延緩肌萎縮。
水療:有條件在骨折愈合后可進行水中運動治療,如肌力訓練、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平衡訓練、協(xié)調訓練、步行訓練。
對骨折傷員、家屬及周圍的照護人群還需進行疾病教育和心理輔助治療,改善心理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