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下周我就準備去上學了,心里還有點期盼呢?!碑斘奈陌察o地坐在我面前,微笑著告訴我這個好消息時,我無論如何也不能把他同兩個月前那個憤怒的少年聯(lián)系起來……
“我就是不去,你能把我怎么樣?”遠遠的,我聽到一聲怒吼,接著啪的一聲,一本書從我的診室飛了出來。趕緊趕到診室一看,這是今天來的第一個孩子,爸爸、媽媽、奶奶滿滿地站了一屋子,個個神情緊張。書包被撕開了,幾本書散落在地上,一個孩子怒氣沖天地咆哮著……見此場景,我趕忙安排家長們先離開,同時安慰孩子坐下,輕聲細語地詢問孩子事情發(fā)生的始末。
他叫文文,12歲,生長在一個充滿關(guān)愛的大家庭。爺爺奶奶只有爸爸這一個兒子,媽媽好不容易才懷上這個寶貝疙瘩。文文從小是在奶奶的精心呵護下長大的,理由是奶奶擔心爸爸媽媽照顧不好。有一次,媽媽帶他的時候孩子感冒了,奶奶就覺得委屈了孫子,堅持由自己來照顧孫子的一切。這次是因為孩子厭學,奶奶才和父母將他帶到我的診室。
文文訴說自己總感到學習壓力很大,很容易緊張,常常感到身體特別疲勞,對別人的關(guān)注比較敏感,當別人提到有關(guān)上學的字眼時,就感覺似乎是在笑話他不上學,沒出息。于是,他經(jīng)常生氣,情緒也總是高興不起來,總不由自主地回想一些煩惱的事情。有好幾次在早上快要出發(fā)去上學時,忽然感到肚子痛、頭痛、膝蓋痛,所以總是不能堅持上學。有時在上課中途也感到頭痛、膝蓋不舒服。曾經(jīng)好幾次去大醫(yī)院檢查過,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異常。文文感到吃飯不如以前那么香了,睡覺時也常常做關(guān)于考試的夢,醒來后就一身冷汗。
原來在7個月前,文文和同學嬉鬧時不小心從單杠上摔了下來,造成他的左膝半月板損傷,不得不打夾板和制動,無法行走。在床上躺了兩個月后,家人帶他去拍片子,復查顯示有輕度的積液。文文在學校一直是“好學生”,他不愿意耽誤太多課,于是堅持上學。醫(yī)生囑咐他的腿部不能負重,所以家人就請了個熟人每天背著他上學。當他到學校后,同學們看到他被別人背著到學校,不免在旁邊議論幾句。有幾次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他沒做完,文文對老師說腿有點痛,老師就用小棍敲了敲他的腿,說:“有這么痛嗎?”從此,文文感到腿更痛得難以走路了。漸漸地,文文不愿意上學了,他覺得自己受傷了,老師同學不理解他,還常常感慨自己命苦,老天對他不公平,總說一些不想活的話。不上學的時候,文文就成天在家玩電腦游戲。當家人勸他時就心煩,經(jīng)常摔東西。
經(jīng)過一些心理量表測試和會談之后,我判斷,文文不僅僅厭學,還存在一些焦慮和抑郁情緒,這種情緒影響了他目前的心身狀態(tài)。
“厭學”與他腿傷后周圍人對他的態(tài)度、學校環(huán)境和家庭教育方式都有一些聯(lián)系。文文對我說,半年來他沒有開心過,變得煩躁、容易發(fā)怒,他不知道怎么辦才好。我建議他先服用一些調(diào)節(jié)情緒的藥物,改善情緒和睡眠。在反復解釋下,文文同意了。
三個星期后,文文的情緒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心煩的感覺消失了,情緒逐漸變得平穩(wěn),也不發(fā)脾氣了,身體也好轉(zhuǎn)了很多。我建議他去拍一個膝關(guān)節(jié)的影像片,而且和他的醫(yī)生一起討論了他的結(jié)果。檢查結(jié)果是正常的,而且他也知道了膝關(guān)節(jié)的一點點積液不會導致疼痛,更不會導致無法行走。
我和文文的父母以及奶奶也談了幾次。他們對我講述了文文出生以來他們所做的一切。他們對文文寄托了很多希望,無微不至地呵護他,希望能為他擋風遮雨,他們更希望孩子的腿傷不要耽誤功課,孩子能繼續(xù)努力……經(jīng)過勸解,全家人逐漸理解了作為一個孩子腿傷后還要繼續(xù)做一個“好孩子”是多么不容易,也理解了孩子也有軟弱、疼痛、渴望言語上的溫暖和關(guān)心的時候,理解了“孩子需要的好才是真正的好”。在談話中,我鼓勵文文的父母能真正承擔起孩子的監(jiān)護責任,建議父親在孩子成長中要積極發(fā)揮父親角色的作用,還建議他們能和文文的老師談談,讓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幫助文文。
心理小貼士:
和厭學孩子過招,父母看過來—
1家長要理性分析原因,避免單純指責。
任何一個孩子厭學一定有他的理由。家長需要好好地和他溝通談心,真正了解孩子,注意孩子的心理感受。有的家長由于平時很忙,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經(jīng)常在孩子發(fā)生問題時還沒有及時地注意到,更沒有想過自己做的不足之處,甚至把所有的不是都推給孩子,導致孩子的自尊受創(chuàng),變得更加叛逆。所以,家長需要靜下心來仔細分析與孩子厭學有關(guān)的一些因素,比如家庭、學校等,從孩子個性的角度來理解他為什么表現(xiàn)出“厭學”,從而避免片面地指責孩子。
2學會識別孩子的情緒,不拒絕藥物“幫助”。
當孩子被認為是“厭學”時,不能從字面意思去理解這僅僅是“厭惡學習”而已。厭學只是一種從學習與否角度的“表現(xiàn)形式”,如果從情緒角度來看,這些孩子往往也容易有焦慮、緊張、恐懼、擔心、強迫、抑郁等多種情緒癥狀,同時伴有身體的不適,睡眠及飲食習慣的變化。假如出現(xiàn)的時間比較長,給孩子造成的影響也很大,建議去專業(yè)機構(gòu)咨詢和治療。千萬不要因擔心“我去了醫(yī)院會不會給孩子造成傷害”和“藥物有副作用怎么辦”而耽誤了較早干預的時機。
3允許孩子自己作選擇,適當時候放放假。
在孩子“厭學”的這段時間,父母要站在孩子這一邊,幫助他度過這段困難期。在適當?shù)臅r候給孩子放放假,不要逼著孩子看書寫作業(yè),而是積極地和他一起做他感興趣的事情或游戲。在游戲當中,父母要逐漸培養(yǎng)孩子對學習的興趣,真正做到“陪伴孩子成長”,相信孩子能夠承擔起自我成長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