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路遙 黃儉 吳瑋偉 胡世鏘
肱骨近端骨折是較常見的上肢骨折,占到肱骨發(fā)生骨折的45%,老年人容易發(fā)生,粉碎性骨折較為嚴重時,經常會伴有肱骨頭脫位,大、小結節(jié)的撕脫肩袖和骨質疏松的問題[1]。對于無位移或者移較不明顯的骨折通常采取保守治療,治療效果比較理想。但對于同時患有骨質疏松的嚴重病患來說,有時一般的治療方法療效不佳,因此為避免固定失效、復位失敗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本研究對2009 年1 月-2012 年12 月入住中山市小欖鎮(zhèn)人民醫(yī)院的109 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了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現(xiàn)報道如下[2]。
1.1 一般資料 將2009 年1 月-2012 年12 月入住本院的109 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5 例,觀察組64 例。男57 例,女52 例,年齡34~90 歲,平均年齡為(53±7.2)歲,109 例患者的平均身高為(163±3.2)cm、平均體重為(52±4.6)kg,意外摔傷患者36 例,交通事故患者58,高處墜落患者16 例;根據(jù)Neer分類三部分骨折21 例,四部分骨折34例,肱骨頭襞裂5 例,新鮮骨折39 例,陳舊骨折6 例,合并脫位4例,無主要血管和神經損傷。兩組患者的年齡、身高、體重、癥狀以及其他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手術之前,兩組骨折患者都進行X射線攝片和計算機斷層攝片檢查。
1.2 手術方法 觀察組:首先對患者進行麻醉,麻醉后為使患者便于配合治療,以合適的體位對其進行固定。選取三角肌胸大肌間隙入路,在暴露骨折部位的同時,應盡量較少對頭靜脈的損傷。其次,用不可吸收線懸吊大、小結節(jié),以頂棒使肱骨頭頂向近端,同時牽拉懸吊線,使大結節(jié)與小結節(jié)回歸正常位置。之后進行透視以確定復位是否正確,滿意后選取與患者手臂長短適合的近端切開復位鎖定鋼板,在肱骨近端外側進行固定。最后將鋼板放置在距離大結節(jié)頂端下方5~10 mm,二頭肌溝后2 mm,使用配套螺釘導向器開孔,擰入螺釘將骨折遠端固定,使鋼板和骨皮質以及肱骨頭與大節(jié)更加貼近,之后再擰入螺釘[3]。
對照組:為使實驗數(shù)據(jù)更加嚴謹,對比組的麻醉與入路相同,固定骨折端時選取普通鋼板。
1.3 術后處理 手術后都以常規(guī)的三角巾懸吊固定,且采用常規(guī)靜脈滴注抗生素3~5 d,引流管也應在2 d內取出。并要求患者進行肌肉輕微擺動訓練,減少或避免患肢腫脹問題的出現(xiàn),為減少關節(jié)僵硬,白天定期拆除懸吊帶固定,使肩關節(jié)被動運動[4]。術后2 周可進行類似“鐘擺樣”的簡單運動,3~4 周后依康復情況制定相應的肩關節(jié)主動鍛煉,7 周以后視愈合狀況做自由運動。每月定期拍片復查,以確定鋼板及骨折愈合情況。1~1.5 年骨折愈合后將固定物取出
1.4 療效評定標準 對手術后患者恢復效果評定時,使用Neer評定法。以100 分為標準,10 分為解剖位置,活動度占25 分,30 分為術后功能恢復程度,疼痛感35 分?!?0 分為差,70~79 分為可,在80~89 分為良,超過90 分為優(yōu)[5]。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2.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6]。
2.1 兩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手術治療后,優(yōu)良患者48 例(75%)。對照組術后恢復的優(yōu)良人數(shù)為21 例(47%)。切開復位鎖定鋼板內固定術的療效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療效比較[n(%)]
2.2 兩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術后的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患者7 例(11%)術后出現(xiàn)不良反應,而對照組為19 例(42%)。切開復位鎖定鋼板內固定術對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術后的不良反應比較[n(%)]
近年來,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概率在不斷增加,老齡化加劇是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一些年齡較高的老人。肱骨近端骨折經常會伴有嚴重的骨質疏松癥狀,這也增加治療的難度。如果使用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在增加治療時間的同時,也會使肩關節(jié)的自由活動能力變差,還會對肱骨愈合后的其他功能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目前很多醫(yī)師都主張進行手術治療。其一是因為手術中可以對骨折位置進行準確的內固定,其二是通過鋼板固定后,患者可以盡早地進行一些功能性的訓練,最后因為采用的是切開復位固定較小的內置物,因此無論上述問題是否會發(fā)生,骨折處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療。
近年來,骨折復位的穩(wěn)定性問題一直是治療治療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最大難題,這關系到能否最大程度恢復肩關節(jié)功能。復位如無法達到預期程度,內側的骨質皮則無法得到很好的支撐。這樣一來發(fā)生鋼板斷裂和復位丟失及螺釘穿出的概率會增大。骨折處出現(xiàn)塌陷時,鋼板螺釘不可能后退,因此螺釘會穿出[7]。以力學固定理論為基礎而制作出的切開復位鎖定鋼板,不但固定能力強,而且符合人體骨骼結構,因此即使是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采用這一技術依然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發(fā)生的同時,經常會伴有很多的其他問題,肱骨頭缺血壞死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種,主要表現(xiàn)是肩關節(jié)外展受到限制,伴有疼痛感,其原因是切開復位時對肩周處軟組織的剝離過多,因此為防止肱骨頭壞死的發(fā)生癥狀的出現(xiàn),手術中應盡量減少對關節(jié)囊的剝離[8]。肱骨頭壞死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部分壞死,一種是完全壞死。肱骨頭部分壞死是指肱骨頭骨囊腔和骨骼的暫時硬化,當肱骨頭整體萎縮時,則為完全壞死。本研究中,觀察組手術治療后,優(yōu)良患者48 例(75%)。對照組術后恢復的優(yōu)良人數(shù)為21 例(47%)。切開復位鎖定鋼板內固定術的療效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7 例(11%)術后出現(xiàn)不良反應,而對照組為19 例(42%)。切開復位鎖定鋼板內固定術對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P<0.05)。
本研究中所提到的鋼板板符合肱骨結構,適宜患者使用,而且與其他鋼板相比在手術中可以更少地剝離軟組織,因此可以有效地保證患處供血的順暢,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的概率。
[1]馬增新,李媛.鎖定鋼板治療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24(14):92.
[2]章暐,鄒劍,張長青.切開復位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肱骨近端骨折[J].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2011,7(1):30-33.
[3]楊利斌,董玉珍,楊素敏.鎖定鋼板在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0,16(7):97-98.
[4]藍霞,何愛詠.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內固定臨床應用[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6,20(8):863-864.
[5]李占銀.肱骨近端鎖定型鋼板治療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46 例療效分析[J].淮海醫(yī)藥,2011,29(3):224-225.
[6]金松玲.應用SPSS統(tǒng)計軟件,提高醫(yī)學統(tǒng)計學教學質量[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06,20(4):312-314.
[7]郝建彬,呂福潤.肱骨近端鎖定鋼板治療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64 例的臨床研究[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0,42(12):1438-1440.
[8]夏聰,屈路強,史建勇.切開復位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橈骨遠端不穩(wěn)定骨折[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3,15(2):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