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
摘 要:談了在具體教育教學中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七個策略。
關鍵詞:優(yōu)化;課堂教學;策略
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指導者、促進者和組織管理者,也是活動的伙伴和朋友,還是教學的反思與研究者。任何教學策略的著眼點與落腳點都應當考慮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要圍繞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需要來制定。課堂作為教師教育教學的重要場所,其功能不僅僅是傳授知識,也是教師教學智慧與學生智慧迸發(fā),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和互動的舞臺。是通過學生互動,探究學習,促進其掌握知識、發(fā)展技能并形成良好個性,最終獲得全面發(fā)展的。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其模式化的教學策略是:復習舊知、導入新課、講解新知、練習鞏固、布置作業(yè)。因而開放性成分少,教條化、模式化、單一化和靜態(tài)化。教師熱衷于講解結論性、事實性、固定化的知識,很少涉及探究性問題。教學中唯教材、教參和教案,教學策略上注重學生知識的掌握,注重教師教學技巧的掌握而輕學習者學習能力的遷移。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新政”的全面推廣執(zhí)行,向課堂教學要效率的呼聲越來越強。只有優(yōu)化現(xiàn)有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讓素質教育落到實處。那么在具體教育教學中應當如何才能做到課堂的優(yōu)化呢?
一、課堂上需明確目標,目的明確,保教學有章可循
布魯姆在《教育目標分類學》一書中,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三大領域。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媒體,進行必要的內容重組。帶著激情、帶著微笑、帶著趣味、帶著才智走進課堂,教學中時刻以學生是否完成“學習任務”為核心,而不是以教師是否完成“教學任務”為目的。讓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多元化、課堂氣氛民主化、教學互動多向化、教學有效化。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
二、課堂上要謀好開局,妙繪結局,讓學生收獲滿滿
人們常用“虎頭、豬肚、豹尾”來形容一節(jié)好課,因而,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課堂前后五分鐘。課堂教學的前五分鐘是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目的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和動機,為的是讓學生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學習。常用的銜接導入法、懸念導入法、情境導入法、演示實驗法、典故導入法等都是一些很好的經驗,只要是能遵循教學原則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導入,都可以用來服務于教學。課堂教學的后五分鐘是課堂檢測、評價環(huán)節(jié)、信息反饋。學生的反饋有利于教師優(yōu)化課堂教學,更利于學生及時調整學習步驟。事實上卻是往往因教學環(huán)節(jié)沒有科學統(tǒng)籌安排,從而影響教學任務沒有完成,因此常常流于形式,戛然而止,草草收尾,要么是有布置無檢查。我們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讓他們能好地學習,更有利地發(fā)展。
三、課堂上應突出重點,化解難點,使教學落到實處
每堂課都有一個重點,而教學都是圍繞著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可以在黑板一角將這些內容簡要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適當方式,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教師絕不給予暗示;凡是學生自己能發(fā)現(xiàn)的,教師絕不包辦代替。
四、課堂上要措施一流,科學為先,促電教物超所值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主要憑借語言來傳授知識。單一的語言只能刺激學生的聽覺,而其他感官相對處于“休眠”狀態(tài),極易引起學生疲勞,甚至昏昏欲睡。要改變這一狀況,提高質量,就必須借助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F(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顯著特點有:(1)能有效增大每堂課的課容量;(2)能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有精力講深、講透問題,提高效率;(3)直觀性強,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4)有利于對整節(jié)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在課堂教學中,對板演量大的內容,如幾何圖形、一些簡單但數(shù)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字量較多的應用題、復習課中章節(jié)內容的總結、選擇題的訓練等都可借助多媒體來生動形象地展示。通過課件,同步地將內容在瞬間躍然“幕”上,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
五、課堂上需根據(jù)內容,選擇恰當,為教學有的放矢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币罁?jù)每堂課的教學任務與目標要求,教師能隨著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那樣學生就會感到學習是件樂事,就會喜歡聽課,樂于練習,教學才可能事半功倍;相反學生對學習喪失興趣,就會看書煩、聽課厭、考試怕,教學必然事倍功半。俗話說:“教無定法,貴要得法?!蓖ㄟ^有效備課、有效提問、有效交流、學會傾聽、有效評價等一系列教學方法的實施,從“知識課堂”走向“有效課堂、和諧課堂”,從認知取向轉向人本取向,從先教向先學轉變,從先結論向先研討轉變,從問答向對話轉變,允許學生出錯、質疑、爭辯。課堂教學處處體現(xiàn)精致化,體現(xiàn)有效。總之,一名成功的教師應該尋求一切的方法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也有助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六、課堂上對學生表現(xiàn),及時鼓勵,讓教學不留死角
烏申斯基說過:“注意”是一座門,凡是外界進入心靈的東西都要通過它。注意分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教學中兩種注意的相互交替很重要,完全憑有意或無意注意都不行。完全依靠有意注意來學習,大腦皮層會長時間處于興奮狀態(tài),易產生疲勞和注意的分散;同樣單憑無意注意來學習,因任何學科的內容不可能都是有趣和吸引人的,且不都是輕而易舉能掌握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根據(jù)注意的規(guī)律,善于引導學生兩種注意有節(jié)奏地輪換,才能使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就一節(jié)課來說,上課之初學生的注意還保持在上節(jié)課或課間活動有趣的對象上,需通過組織教學來引起學生對上課的有意注意,讓其對新課題、新內容產生興趣。隨后要根據(jù)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的原則進行教學,讓學生掌握教材的重點、難點,使學生由無意注意轉入有意注意。在緊張的有意注意之后,又通過教學方式的改變、直觀教學和有趣談話引起無意注意。這樣既能使學生保持長時間穩(wěn)定的注意,又減少了學生學習時的疲勞,從而增強學習效果。課堂提問和交流覆蓋面要廣,讓教師的關愛惠及每一個學生。先提問后點名,先思考后回答,先討論后結論,先后進生后優(yōu)生,先鼓勵后更正,先學生后老師。真誠地贊美每一個學生,傾聽每一位學生。
七、課堂上要精選例題,精答問題,便學生動手實踐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知識的開端永遠來自感官。在可能的范圍內,一切事物都應該盡量地放到感官跟前?!毙睦韺W研究表明:學習材料與學習主體已有的知識相似程度越高,學習效率就會越高。要根據(jù)課堂教學內容的要求,精選例題。對例題的難度、結構特征、思維方法等各個角度進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題的數(shù)量,重視例題的質量。解答過程視具體情況,可由教師完整寫出,也可部分寫出,或者請學生寫出。關鍵是講解例題的時候,要能讓學生也參與進去,而不是由教師個人承包,對學生“滿堂灌”。教師應騰出更多時間,增加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多做練習或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多動手動腦。若課堂內容相對輕松,也可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提出適當?shù)囊?,為下一次課做準備,使其主動獲取新知,享受成功的樂趣。
教學方法應該是教學策略的具體化,是教學策略在教學活動中具體方法的運用,教無定法。總之,要想全面優(yōu)化課堂教學,作為教師的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只有腳踏實地,兢兢業(yè)業(yè),一切為學生著想,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夠成為現(xiàn)實。
(作者單位 云南省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公共課部)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