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皇權政治:一步一顫走鋼絲

      2014-05-26 19:20:13鳴弓
      書屋 2014年5期
      關鍵詞:太子皇帝

      鳴弓

      中國古代極力架構的金字塔大致輪廓是:底層是黎庶四民,其上是各級地方官,再上是宰相統(tǒng)領的中央政府,最頂尖則是稱孤道寡的“天子”。

      高處不勝寒。最高寶座金光閃,引得多少猛人權欲狂飆,必欲獨霸而后快,于是,天子作為權力中心就戰(zhàn)戰(zhàn)惶惶,有如走在鋼絲上。走鋼絲,玩心跳,一路走下來,就有了幾百個成功的、失敗的、殘暴的、窩囊的、草莽的、昏庸的、荒唐的、淫蕩的中壽短命的帝王(長壽的極為稀缺),就有拱衛(wèi)同時也脅迫權力中心的臣僚、百官、皇族、閹宦、外戚、后宮,以及支撐國家也足以顛覆政權的草民等歷史角色。一部“二十四史”,可以說是帝王與各色人等角力玩走鋼絲的歷史。

      一、皇族:內斗最給力

      “禹傳子,家天下”以降,天下亦即最高寶座就被視為一家一姓之禁臠,不容他人染指。唐高宗率宰相劉仁軌觀賞新造鏡殿,未行幾步,仁軌驚趨下殿。上問其故,對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適視四壁有數天子,不祥孰甚焉!”上遽令剔去。鏡子里映照出皇帝幾個影子,有“二王”嫌疑,尚且不能容許!嬴政混一宇內,君臨天下,選定“始皇帝”為稱號,凸顯的是世世代代天下永遠姓嬴的政治旨歸。劉邦借助異姓王賣命拼殺得天下后,即以異姓王為敵,兔死狗烹,速予翦滅,而分封劉氏子侄以屏藩中央,并與群臣立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劉老三同樣做著“家天下”的迷夢,他以姓劃線,認為只要老劉家把持中央和地方大權,就能保持江山永固。然而動搖社稷、禍害帝業(yè)的叛亂常常卻由皇族內部爆發(fā),像“七國之亂”,領頭發(fā)難的就是清一色的龍子龍孫——劉家子弟。

      倒是漢宣帝說的“亂我家者,太子也”,深刻而啟人思考。殷鑒不遠:秦二世胡亥矯詔賜死公子扶蘇,自為太子而后皇帝,公子十二人及十公主并死,結果家亂天下亂,胡亥乞求“愿與妻子為黔首”而不得,只有自殺。嬴政開創(chuàng)的帝業(yè)二世而亡。

      在家國政體內,太子的亂家和亂國幾可畫等號。太子是皇帝接班人,因有“副主”、“副君”、“國家儲副”、“國嗣”、“儲貳”等名稱。龍子龍孫出生,意味著家天下香火有人承傳,因謂“國喜”。開元十四年某日,太子妃生出皇孫即后來的代宗,李隆基道:“一日見三天子,樂哉!”表達的正是這種喜悅。

      妻妾成群的帝王,所生龍種——有的其實是跳蚤——通常數量不會少,可“副君”寶座只有一個,于是,龍子們的窩里斗就圍繞謀取太子寶座展開。奪權斗爭,你死我活,欲達目的,不擇手段。手段簡而言之無外文、武兩手:文,矯飾作秀,迎合皇帝、皇后所好精心自我包裝,印象分、藝術表演分都上去了,再加背后告狀哭訴,把主要競爭對手丑化,輔以金錢投資,用孔方兄賄賂朝廷重臣,最終硬生生將現(xiàn)任太子擠出局,自己如愿取而代之。楊廣堪稱文奪太子的典型。武,就是霸王硬上弓,比拼實力和狠毒,用胞兄弟甚至無辜無知的幼侄們的人頭,作為自己登太子椅的奠基禮。李世民可算憑武力實現(xiàn)太子夢的代表。

      綜觀歷代,幾乎每一次易儲,都會引起朝廷震蕩直至嚴重的暴力沖突。十六國時代,后趙國君石虎,稱大趙天王。這個趙天王,性格強悍殘暴,陣戰(zhàn)威猛,但是卻被接班人整得焦頭爛額。第一任太子石邃,因受天王懲罰,便對老子動殺心,結果被廢為庶人,株連親隨、其妃并男女及宮臣友黨二百余人;廢邃母鄭后。第二任太子石宣,因父王屬意于另一皇子石韜,預感自家太子位子不穩(wěn),便陰謀殺韜弒父。案發(fā),石虎以最殘忍的酷刑處死石宣,并殺石宣妻子九人,廢皇后杜氏為庶人,誅涉案者三百五十余人,東宮衛(wèi)士十余萬也被發(fā)配戍邊。再議立太子,石天王說了一番痛徹心肺的話:“吾欲以純灰三斛自滌其腸,何為專生惡子,年逾二十輒欲殺父!”血的教訓決定了石虎這次立太子的取向,選年齡最小的石世,“今世方十歲,比其二十,吾已老矣”!被親生兒子殺得心驚肉跳的老天王,也顧不了小王子將來能不能守住石家江山,只求一個底線——我活著的時候,他不會萌生殺死我的念頭!

      實質上,太子亂家的悲劇,制度注定了非上演不可。一家一姓之內選拔接班人,會導致“筷子里頭拔旗桿”,弱智如晉惠帝司馬衷;癡呆傻如東晉安帝司馬德宗,口不能言,寒暑不辨;渾球如劉宋前廢帝劉子業(yè)、南齊東昏侯蕭寶卷、北齊后主高緯、北周宣帝宇文赟等,朝臣認為甚至皇帝本人也明明知道其“不了家事”,卻也只能選為太子,唯一的理由,彼是龍種。

      選太子,關系國家根本,自是朝廷政治大事,也會成為國君難題。春秋楚共(恭)王為確定王位繼承人,不得不請神靈來認定,于是就有了“拜璧”的典故。前秦苻健則以讖言“三羊五眼”,為應符命,竟立殘酷無人理而正好一只眼的苻生為太子。雖說也有立嫡立長的規(guī)矩和選賢的標準,然太多的人為因素影響又規(guī)定了選拔過程事實上的無規(guī)則;既然沒有人人必須遵守的文明而剛性的游戲規(guī)則,那就必然是隨心所欲,混亂不堪,流血不斷。因為交接班引發(fā)的社會震蕩以至全面內戰(zhàn),史不絕書。西晉的“八王之亂”,劉宋、南齊、蕭梁(侯景之亂后)、北齊皇室頻繁的自相殘殺,后唐明宗李嗣源兒子們的內亂,唐初的玄武門之變,金國完顏亮弒君篡位誅殺皇族子孫百余人,明朝的靖難之役、奪門之變等影響歷史走向乃至皇朝興衰的重大事件,皆為顯例。

      保證太子成為優(yōu)秀儲君,自然是頭等大事。政論家賈誼認為,要保證“太子乃生而見正事,聞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北齊碩儒邢峙為太子師,見太子饌有菜曰邪蒿,當即正經八百說:“此菜名不正,非殿下所宜食?!蔽男蹫榇诉€表揚了邢峙先生。為教育太子投入最多的恐怕要數唐太宗。他立李承乾為太子,“搜訪賢德,以輔儲宮”,先后挑選了十余位名臣如李綱、張玄素、于志寧、杜正倫、孔穎達、李百藥、房玄齡、魏徵等為太子師或東宮輔臣,又令劉洎、岑文本與馬周輪流往東宮,與太子談論。對規(guī)諫太子的老師,則重金嘉獎。如此高度重視,竟未能培育出優(yōu)質皇三代,太子因失寵而選擇了謀反。案發(fā),廢太子為庶人。再立太子,讓李皇帝很為難,他甚至哭著說:“我真不知如何是好!”被接班人問題困擾得不知所措以至涕泣的還有頗為能干的康熙皇帝。雍正接班,亦是迷霧重重,為避免爭儲內斗,他一改明選太子為暗中指定,而且待他死后才揭曉。endprint

      就算鐵定的太子,因為在位的父皇去世早,其本人又未成年,結局可能很慘,小命尚且難保,遑論大位。搶權奪命的多為其成年的叔父兄長們。熟知并踐行叢林法則的北齊高氏兄弟,臨終托孤道出了個中真相。

      北齊文宣帝高洋易簀之際,向其弟高演“托孤”:“日后你要奪我兒子的皇位,皇冠給你戴,孩子的腦袋給他留著吧!”高洋本是殺人不眨眼的魔王,而他的“遺囑”竟是那樣的可憐無奈。然而高演還是既奪皇冠又取腦袋,派人殺了十七歲的侄兒高殷。一年后,孝昭帝高演疾革,遺詔同母弟長廣王高湛繼承皇位。并托孤說:“百年沒有罪過,你可要好好待他,不要學前人的樣子?!苯K了高湛還是隨便找個借口,虐殺侄兒高百年。

      也有弟弒兄奪大位的。十六國漢王劉淵去世,太子劉和繼位。其弟劉聰自恃功高,認為皇位該他坐,遂把皇宮當戰(zhàn)場,率其長子劉粲指揮兵馬沖入宮內,當殿斬殺即位剛七天的劉和,劉聰自代為帝。南漢開國皇帝劉巖去世,三子劉玢繼位。不到兩年,老四劉晟殺死殤帝劉玢,自為皇帝。為防止諸弟謀大位,劉晟竟將十四個弟弟悉數殘殺,無一孑遺。

      慢說叔父兄弟,就是親爹親娘,也照樣對太子開殺。漢武帝劉徹窮治“巫蠱之案”,奸臣挾嫌迫害太子劉據,劉據舉兵反抗,皇帝老子調大兵戡亂,太子敗逃,被逼自殺。武則天以謀反罪名,將廢太子、高宗庶子李忠賜死于黔州,接著又處死逼死了親兒子兩任太子李弘、李賢;唐玄宗廢太子李瑛為庶人,賜死,同時處死皇子光王李琚、鄂王李瑤,并廢為庶人。天下冤之,號“三庶人”。

      當然,太子、皇子屠殺父皇時,也毫不手軟。這殺叫“弒”,屬十惡不赦之罪。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的說教也好,依律“殺無赦”的威懾也罷,都無法阻止搶權弒父的政治沖動和瘋狂。搶權登基,只爭朝夕,楚成王請求臨死前吃一頓熊掌,兒子商臣也不答應,因為“熊掌難熟”!楊廣弒父存疑。史書確記被兒子結束性命的君王有:南朝宋文帝劉義隆,被太子劉劭殺死,劉劭因有“元兇”之名;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為皇子拓跋紹所殺(紹旋為其兄明元帝嗣所殺);后梁太祖朱晃,死于兒子郢王朱友珪之手;匈奴頭曼單于,被兒子冒頓射殺;鮮卑部落頭領、代王拓跋猗盧(即北魏先祖)亦被兒子拓跋六修所殺。

      顯見,龍種之間的“同類之愛”似乎極為稀缺。明朝道士陶典真竟宣稱“二龍不相見”,嘉靖皇帝對此邪說深信不疑,不立太子?!霸负笊聿粡蜕弁跫?!”此話出自小皇子劉子鸞之口,就顯得特沉痛。南宋奸相韓侂胄排擠政敵趙汝愚,稟報皇帝的理由是,汝愚乃皇族宗室,以同姓居相位,將對宗廟社稷不利。這一招果然點中命門,寧宗立即罷趙汝愚相,一貶了之。

      前文提及,皇姓即“國姓”。國姓,本身就是特殊的政治資本,在權力角逐中,各方都會做國姓文章。

      反政府武裝大都要抬出一個皇帝的本家做形象代言人,哪怕他是傀儡、未成年。這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游戲可謂“打著國姓旗幟反國姓”。武則天稱帝,徐敬業(yè)起兵反對,其“討武曌檄”兜頭一句“偽臨朝武氏者”,打的也是“國姓”牌,你武曌做太后可以,一稱帝那就“偽”了,天下姓李,海內皆知。

      龍種內斗,權臣謀逆,則有類似魯迅所說的“糞帚”戰(zhàn)法:指斥對方為“野種”,如此這般就給謀大逆插上“滅野種”的堂皇旗幟,率先搶占政治道德的制高點,反叛也就變成了捍衛(wèi)家天下的正義之舉。漢武帝立少子劉弗陵為太子,武帝五子燕王劉旦謀反,造反理由是“少帝非武帝子”,弗陵那小子是個雜種!東晉桓溫權傾朝野,蓄不臣之志,欲謀廢立以立威,可又沒有抓住皇帝什么把柄,便想到“床笫易誣”,給他戴綠帽子:傳言皇帝陽痿,不能御女,密令幾個嬖人來幫助播種,與田、孟二美人生下三男,將要建儲,這不啻“傾移皇基”,不動一刀一槍就毀了司馬家天下嗎?

      皇帝把玩國姓更是雙管齊下:給忠于皇帝的臣子賜國姓,算是政治獎勵;與此相類似的是某些草莽皇帝,因為政治根底淺而勢力單薄,便廣收義子以壯大“皇族”,像牛販子出身的前蜀皇帝王建收養(yǎng)子多達百名。而對危害穩(wěn)定的皇族異己分子則實行開除“國姓”的懲罰,并惡毒另賜“非人”的姓氏。唐太宗之孫李千里,參與太子李重俊的奪權斗爭,被改姓“蝮”。虺、蝮為毒蛇,只配爬行,休想站立!

      龍子多,矛盾多。隋文帝總結歷史教訓:“前世天子,溺于嬖幸,嫡庶分爭,遂有廢立,或至亡國”,他自己則沒有這個憂慮,蓋“五子同母”,那可是真兄弟啊!然而皇權魔咒使其父子兄弟互相猜忌,五子皆不以壽終,沒有一個活到正常死亡。

      彪悍強勇、特別能戰(zhàn)斗的蒙古族,令歐人驚呼“黃禍”,所向披靡,創(chuàng)建了以元朝本部為中心、包四大汗國在內的橫跨亞歐的超級大帝國。然而元帝國在無休止的窩里斗中不到一百年就滅亡了。皇族內斗的負能量,于此可見一斑。

      二、朝臣:“逆取”憑暴力

      臣是君主時代的官吏,是維系國家正常運轉的基本力量,他們上對皇帝負責,下要管理百姓。許慎釋其義:“臣,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笔戮?、屈服好理解,“牽”則費解,楊樹達注曰:臣本俘虜之稱,以繩牽之,名其事曰牽,所牽之人則曰臣。原來臣是繩捆索綁過的奴隸,卑躬屈膝服侍君王,乃勢位使然。

      南懷瑾先生按正、邪將臣劃分兩種十二類:圣,大,忠,智,貞,直;具,諛,奸,讒,賊,亡國。如此明細,太過學術化,亦顯繁瑣,不如百姓論史區(qū)分為忠、奸兩類簡單明了。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古代帝王,政治上要求臣民的,第一是忠,第二是忠,第三還是忠。忠的理論標準是“文死諫,武死戰(zhàn)”;而實際標準則是聽官家的話。

      官家最喜歡的其實是愚忠,何謂“愚忠”?就是無條件的忠、無限的忠。臣子圖謀取代君王,那絕對是大逆不道,十惡不赦。就連商湯那樣眾望所歸的“革命”,也難免悖逆之譏,哪怕他推翻的是百姓詛咒、寧愿與之同歸于盡的暴君夏桀,但拿忠君政治倫理一衡,畢竟“名不正言不順”,因謂“逆取”。而他“革命”成功后,法圣王,行仁義,安天下,故謂“逆取而順守之”。

      帝王最恨的并不是貪官酷吏,而是亂臣賊子。歷代王朝對已故名臣追贈謚號,首選的便是“忠”,文忠、忠文、忠武、忠定、忠宣、忠烈、忠肅、忠毅、忠襄、忠毅、忠憲、忠節(jié)、忠簡、忠介、忠愍等等。endprint

      貞觀之治連著納諫美談,忠直敢言的魏征向為史家所樂道。然而魏征卻明言只愿做良臣而不愿做忠臣,讓唐太宗大惑不解,便問忠、良究竟有何區(qū)別。魏征答曰:“君臣協(xié)心,俱享尊榮,所謂良臣。龍逄面折廷爭,身誅國亡,所謂忠臣?!蔽赫鞯囊馑际牵司蟪枷轮抑?,首先你自己要明,能與臣下同心協(xié)力治理好國家,從而共享榮華富貴;只讓我替你賣命,卻不得好報甚至蒙冤而死,及死后又是平反,又是追授職銜,備賜哀榮,我才不當那種傻瓜哩!魏徵所言,和古老的《尚書》中“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民康哉”意思相同。然而,這種先治國而后享樂的明君總是很少,倒是“急逐樂而緩治國”的“暗君”數不勝數。人主帶頭踐行享樂主義,其結果誠如荀子所言,“將以為樂,乃得憂焉;將以為安,乃得危焉;將以為福,乃得死亡焉”。秦王朝、隋王朝興勃亡忽短命而終,與胡亥、楊廣踐行享樂主義大有關系,而西晉王朝更是把奢靡浮華玩到極點,僅憑這一點,它就不會長壽。

      帝王既推崇“忠君”的政治道德標準,也會盡量樹立“忠君”典型,以為朝臣楷模。每見政治爭斗中,有“厚葬”敵方死難忠烈之士的舉動,這實際是在告喻臣下:你們也要對我無限忠誠,不惜殞命!唐德宗朝,一個忠臣被敵對雙方都予以禮葬的事,足資證明:建中四年(783),朱泚叛唐稱帝。次年朱泚率軍圍攻唐德宗駐蹕地奉天,唐將軍高重捷出戰(zhàn)破敵;乘勝逐北,遭賊伏兵生擒。其部卒奮不顧死,追奪之;賊不能拒,乃斬其首,棄其身而去。部下將高重捷的軀體收起,抬進城來,德宗親自撫摩著高重捷的遺體哀泣,令用香蒲結扎成頭顱禮葬,還追封為司空。而朱泚見到高重捷的頭顱,也哭著說:“真是一位忠臣??!”令用香蒲結扎成軀體而埋葬。可見即使叛逆的賊臣,他也希望自己的部下做高重捷那樣的忠臣。

      與表彰敵方忠臣并行的另一舉措是在史書上貶抑降臣,稱之為“貳臣”。兩朝為臣,故名之。乾隆就曾令編《貳臣傳》。

      改朝換姓,江山易主,新王朝當然是希望老老實實歸順的舊朝臣仆越多越好。那些主動投靠新朝、甘為前驅的舊朝官人,有的且為新朝立下汗馬功勞,應算新朝忠臣。然而,拿“忠君”標尺一量,他們卻是“貳臣”。危難時刻,不能為其主賣命,那是“大節(jié)有虧”。新朝主子所以要在史冊羞辱降臣一筆,旨在訓育臣下:任何時候都要忠于本朝,恪守“忠君愛國”之道。

      不過,當改朝換代頻繁,皇帝像走馬燈似的換人時,對送舊迎新獨有心得的老到大臣,會一次次充當首席“貳臣”,因而還會成為香餑餑呢。代表人物就是“十朝元老”馮道。他歷事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再加契丹凡五朝十君,可謂“不倒翁”。契丹耶律德光曾嘲諷問道:“爾是何等老子?”對曰:“無才無德癡頑老子?!瘪T道放棄尊嚴、自辱人格反而讓契丹皇帝感到高興,當即任其為太傅。

      明末,李自成率義軍攻打北京,帝國危亡之秋,急需文臣武將殊死搏斗,然而(兵部尚書)張縉彥居然帶頭開門迎敵入城。張縉彥后來又歸順了清廷,繼續(xù)做官,曾很得意地自稱“不死英雄”。當然,把官家送往黃泉路的不止一個兵部尚書。此前崇禎為籌軍餉,反復動員勛戚大佬捐獻銀兩,不成想他們競相哭窮,一毛不拔;義軍入城次日晨,朱皇帝親至前殿鳴鐘召集百官,竟無一人應召,朱由檢絕望心冷之極,唯有一死。這才是:君臣好比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在君與臣這一對矛盾中,君處于主導地位,“君要臣死,不得不死!”若遭逢嗜殺成性的暴君,臣下更是如臨深履薄。前秦厲王苻生兇暴酗酒,濫殺無辜。自以眇目,諱言“殘、缺、偏、只、少、無、不具”之類,誤犯而死者,不可勝數?;騽內嗣嫫ぃ怪栉?,臨觀以為樂。嘗問左右曰:“自吾臨天下,汝外間何所聞?”或對曰:“圣明宰世,賞罰明當,天下唯歌太平?!迸唬骸叭昝奈乙玻 币鴶刂?。他日又問,或對曰:“陛下刑罰微過?!庇峙唬骸叭曛r我也!”亦斬之。一時人情危駭,道路以目。勛舊親戚,誅之殆盡,群臣得保一日,如度十年。殘暴嗜殺,與臣民為敵,導致苻生迅速垮臺,把自己玩完。

      但若大臣強勢,則是另一種情形,不僅可以廢立皇帝,甚至可以處死皇帝。東晉權臣桓溫廢晉帝司馬奕為東海王,改立司馬昱為簡文帝。劉宋少帝劉義符以太子繼位,游樂無度,不親政事,被司空徐羨之等廢為營陽王,而后殺之。東魏高澄仗其父高歡余威,執(zhí)掌國家大權,狂傲目無皇帝。他甚至敢訓斥孝靜帝說:“什么朕、朕的,是長著狗腳的朕!”并命爪牙崔季舒揍帝三拳。帝不堪憂辱,常侍、侍講荀濟知帝意,乃與同僚謀誅高澄。澄率兵入宮見帝,指責“陛下何意反?”孝靜帝正色曰:“自古唯聞臣反君,不聞君反臣。王自欲反,何乃責我!……必欲弒逆,緩速在王!”過了三日,高澄就幽禁皇帝,烹濟等于市。

      王朝末世,權臣秉政,皇權衰微,多見此政治風景。當此時也,所謂皇帝,其實不過是權臣玩“挾天子以令諸侯”游戲的一張“王牌”。如曹操手中的漢獻帝、司馬昭手中的曹奐,朱溫和李茂貞爭相劫持的唐昭宗(朱、李二人互相指叱對方為“劫天子賊!”)即是。而這種權臣或其繼任者往往就是篡代舊朝更立新朝的“開國之君”。死于奪位權臣之手的君王自不在少數:

      三國曹魏權臣司馬昭,殺死年僅十九歲的魏帝曹髦;前秦龍驤將軍姚萇殺死皇帝苻堅,自己做了后秦皇帝;北魏柱國大將軍爾朱榮殘害了靈太后及小皇帝元釗并文武百官二千余人,爾朱兆殺孝莊帝元子攸;宇文泰毒死北魏孝武帝元修、西魏廢帝元欽;宇文護逼迫西魏恭帝拓跋廓讓位于宇文氏,而后殺之,宇文護又毒死周明帝宇文毓;高洋自代東魏稱帝,毒死東魏孝靜帝元善見;劉裕殺害晉安帝司馬德宗,立司馬德文為帝,旋徑自稱帝,廢司馬德文以棉被悶殺之;蕭道成自立為帝,封宋順帝劉準為汝陰王,旋殺之;南齊蕭寶融禪讓于梁蕭衍,旋被殺;近臣宇文化及是隋煬帝性命的終結者,而鴆殺隋煬帝的孫子泰皇主楊侗的竟是隋煬帝曾經的寵臣王世充;隋煬帝的另一個孫子隋恭帝楊侑,似乎也有被李淵暗殺之嫌疑;朱全忠則滅了唐昭、哀二帝。

      功高震主,很容易引起君臣矛盾。開國元勛以及非常時期的功臣,往往都會面臨“功臣困境”:馬上得天下的奪權經,必然使得皇帝對握有兵權的功臣“防之如賊”,遑論“與君同樂”,甚者性命堪憂。

      劉邦建立漢朝后,誅滅異姓王韓信、彭越、英布等,開了殺戮功臣的惡劣先例。吊詭的是,劉邦一邊屠戮功臣,一邊又渴盼“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對此,宋張安道做詩予以嘲諷:“落魄劉郎作帝歸,樽前一曲《大風詞》。才如信越猶菹醢,安用思他猛士為!”而尊崇劉邦的朱元璋,為了鞏固皇權和朱家江山,則大開殺戒,把開國元勛幾乎誅殺殆盡。

      屠戮功臣的后果,會如劉宋功臣檀道濟被殺前所言:“乃壞汝萬里長城!”而這恰是敵方所歡迎的。與劉宋為敵的魏人聞道濟被殺,喜曰:“道濟死,吳子輩不足復憚。”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游戲,權臣玩膩了,就會拋開傀儡干革命,自己南面稱王。從舊朝到新皇的交接轉換,少不得蒙上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禪代:前代皇帝仁兄倦怠了,主動讓出寶座,硬要我來干,下面朝臣更是呼聲一片,實在沒法推脫,姑且勉為其難干一回吧!把禪讓游戲玩得最純熟的是曹丕,可稱最佳主角;而最佳配角劉協(xié)很識相很配合,因之這場禪讓小品就頗為好看。《三國志》裴注引《獻帝傳》完整地記錄了那次貓逗耗子玩的全過程。這種假揖讓之名,行攘奪之實的政治游戲,作為權臣“逆取”的遮羞布,被反復演出,就連先隨張獻忠扯旗造反后又輔佐南明永歷帝的草頭王孫可望,在謀篡逆時也玩了一把禪代游戲,遣人求畫師古其品畫一幅“堯舜禪受圖”備用,畫師因拒畫而被殺。

      另有一類強力大臣,喜歡用武力和皇帝對話,當面鑼對面鼓,公開挑戰(zhàn)皇權,謀取大位。史上出了名的亂臣有:東漢末董卓;東晉王敦、桓玄;南北朝爾朱榮、侯景;隋朝楊玄感;唐朝安祿山、史思明;清初吳三桂等。這類亂臣雖多以失敗結束,但其造反卻可能改變歷史走向:董卓直接廢黜并鴆殺漢少帝劉辯;安史之亂成了唐朝歷史的拐點;而侯景之亂,竟致死梁武帝蕭衍、正平帝蕭正德、簡文帝蕭綱三個皇帝。

      其實,所有“逆取”都是從帝王那里學來的。西晉末年天下大亂,氐人李壽造反后,面臨做臣還是稱孤的選擇:要么稱藩于晉,要么自稱帝。李壽在“數年天子”與“百世諸侯”之間作選擇時,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謂“一日天子足矣!”最能顯示皇冠的神奇誘惑力。正所謂:但得過把皇帝癮,何妨登基僅一日!

      如果說皇族內斗斗出來的是一個個短命皇帝,那么,朝臣“逆取”斗出來的則是一個個短命的王朝(未完,待續(xù))。endprint

      猜你喜歡
      太子皇帝
      皇帝需要幫忙嗎
      女皇帝
      新少年(2021年3期)2021-03-28 02:30:27
      太子洗馬
      幽默大師(2020年10期)2020-11-10 09:07:12
      當太子你可以住幾間房?
      藝術品鑒(2020年9期)2020-10-28 09:00:10
      皇帝怎么吃
      紫禁城(2020年4期)2020-05-20 09:01:38
      皇帝需要幫忙嗎(下)
      春天的太子灣
      太子一胖毀所有
      特別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52
      古代皇帝的稱呼
      聽七旬翁講明太子朱慈烺的故事(1)
      僑園(2016年8期)2017-01-15 13:57:20
      淮南市| 云浮市| 和平县| 青冈县| 岗巴县| 南召县| 荆门市| 绥滨县| 泾阳县| 怀宁县| 宜兴市| 玛多县| 油尖旺区| 凤山县| 镇坪县| 日照市| 海伦市| 芮城县| 泊头市| 罗山县| 洪雅县| 常山县| 伊吾县| 武强县| 墨玉县| 婺源县| 蒲江县| 游戏| 普宁市| 绥宁县| 苏尼特左旗| 武冈市| 柳江县| 德令哈市| 黄龙县| 扎鲁特旗| 繁峙县| 澄江县| 涞水县| 乌拉特前旗| 武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