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私人檔案;版權;版權法
摘要:私人檔案具有區(qū)別于國有檔案的版權特征。檔案館在對私人檔案收集、編研、公布,以及開發(fā)利用中涉及復雜的版權問題。檔案館在工作中保護私人檔案的版權應采取的措施包括:正確認識私人檔案的版權屬性、充分履行告之義務、發(fā)揮契約的版權管理功能、建立健全必要的經(jīng)濟補償機制等。
中圖分類號:D6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4)02-0074-03
收稿日期:2013-12-26
作者簡介:劉雅菲(1987-),新鄉(xiāng)市牧野區(q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助理館員。1私人檔案的版權特征
1.1版權與檔案所有權歸屬上的非同一性
檔案載體的所有權與其版權具有可分離性,檔案載體所有權的轉(zhuǎn)移并不意味著版權的必然轉(zhuǎn)移,這種特性決定了檔案所有權和版權歸屬上存在的非同一性現(xiàn)象。比如,私人檔案的所有者將其擁有的檔案以捐贈、征購等方式移交給國家檔案館時,如果沒有明確的約定,那么只能認為是將檔案載體的所有權轉(zhuǎn)移給了國家檔案館,而私人檔案的版權仍然歸原所有者享有。而當私人檔案的所有者以寄存方式把其檔案交給國家檔案館保存時,這時檔案載體的所有權與版權都沒有發(fā)生轉(zhuǎn)移,其主體仍然是其原所有者,國家檔案館享有的只是對私人檔案的保管權,既不擁有其載體所有權,也不享有其版權。
1.2財產(chǎn)所有權對版權利益實現(xiàn)的關聯(lián)性
私人檔案類型多樣、內(nèi)容廣泛,包括一切非公務活動形成的為私人所有的檔案資料,比如:手稿、家譜、信件、電報、照片、音像、書畫、證書、票據(jù)、房契、輿圖等。其中許多是沒有發(fā)表過的具有重要價值的作品,比如:信件、書畫、手稿、照片等。這些類型的私人檔案往往具有唯一性、不可復制性,如果因為盜竊、破損等原因造成原件的滅失或者不完整,那么就不僅會剝奪私人檔案所有者對檔案載體的財產(chǎn)所有權,還會制約其版權利益的實現(xiàn),包括版權財產(chǎn)權利和版權精神權利。比如,當一件私人擁有的書畫檔案被損毀后,即便事先通過臨摹、復印等相關技術作了備份,但是仍然不再具有原件的藝術效果和經(jīng)濟價值。
1.3對私人檔案版權利用中的雙向限制性
盡管私人檔案不同于國有檔案,但是鑒于私人檔案的重要價值,許多國家仍然通過立法將其納入統(tǒng)一的檔案法律制度體系。比如:按照意大利《關于國家檔案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法令》的規(guī)定,私人檔案的所有者若欲轉(zhuǎn)讓其檔案,事先必須征得檔案監(jiān)督處的許可。我國《檔案法實施辦法》規(guī)定,屬于集體所有、個人所有的檔案,嚴禁向外國人和外國組織出售或者贈送。但是,私人檔案的所有權歸屬的特點,決定了對其管理不能完全照搬國有檔案的規(guī)范。一方面,法律應保障私人檔案所有者對其檔案享有的占有權、收益權、處分權,即國家在行使其對私人檔案的監(jiān)管職能時,權利應受到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許多私人檔案包含的內(nèi)容關乎國家、社會利益,所以其擁有者在行使權利時同樣要受到必要的制約。比如,我國《檔案法實施辦法》規(guī)定,歸集體所有、個人所有的檔案,其所有者有權公布,但是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和其他公民的利益。
2私人檔案管理中涉及的具體版權問題
2.1私人檔案收集中的版權問題
由于私人檔案的所有權不屬于國家檔案館,因此,國家檔案館對這類檔案的收集往往只能采取被動的方法。除非按照《檔案法》第十六條的規(guī)定,在私人檔案保管條件惡劣或者因為其他原因認為可能導致檔案嚴重損毀或者不安全時,國家檔案館才能主動行使行政干預權。國家檔案館被動收集私人檔案的方法包括受贈、寄存、征購等。通過這些方法收集的私人檔案,如果檔案館與私人檔案的原所有者之間沒有明確約定,那么版權不發(fā)生轉(zhuǎn)移,檔案館非經(jīng)授權地免費使用檔案僅限于《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第8款、《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七條規(guī)定的合理使用情形,在這兩項規(guī)定中,檔案館都是嚴格的適用主體。雖然,《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六條規(guī)定的部分合理使用條款也可以適用于檔案館,但其適用主體比較廣泛,并非專指檔案館等公共機構。至于檔案館適用《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八條、第九條的規(guī)定利用私人檔案,已經(jīng)不是合理使用,而是法定許可,而且限制條件多而復雜。
2.2私人檔案編研中的版權問題
劉雅菲:私人檔案版權管理的特殊性分析劉雅菲:私人檔案版權管理的特殊性分析對檔案資料開展整理、考證、研究等編研活動,體現(xiàn)著檔案工作的方向和水平。由于私人檔案的所有權歸其所有者,因此,檔案館在對這類檔案進行編研時,涉及的版權問題較為復雜,風險相對較高。通常,如果檔案館只是對其保管、受贈的私人檔案開展整序、分類、編目的表面信息特征的加工不會受到版權問題的困擾。但是,如果對私人檔案的內(nèi)容進行注釋、編輯,那么就可能會涉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版權精神權利;如果進行非經(jīng)授權的復制、傳播,則還會涉及版權財產(chǎn)權問題。比如,假若為了補充、更正、稽核、甄別,達到去偽存真、去蕪存菁的目的,檔案工作者對私人檔案中的字、詞、句子、段落進行了注釋,而這種注釋不符合版權享有者的思想,甚至對其思想作了篡改或歪曲,那么就侵犯了其享有的保護作品完整權。假若檔案工作者對私人檔案的層次、結構在整理中作了調(diào)整,則可能構成對修改權的侵犯。一般而言,只要不是明顯的時間、地點、人物的錯訛,檔案工作者在對私人檔案開展編研時不應作內(nèi)容方面的調(diào)整和改動,除非征得版權所有者的許可。
2.3私人檔案公布中的版權問題
“檔案開放”與“檔案公布”的內(nèi)涵與法律意義不同。按照我國《檔案法》《檔案法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檔案開放是將原本封閉的檔案向公眾開放,提供利用,其主體比較單一,專指國家檔案館。檔案公布的特征是把檔案“首次”公之于眾,其主體呈現(xiàn)多元化,既可以是國家檔案館,也可以是集體或個人。當私人檔案所有者將其所有的檔案向國家檔案館捐贈或移交后,其所有權既歸國家享有,檔案館有權按照規(guī)定開放,但是原所有者可以對不易公開的部分提出限制性意見。對于尚在版權保護期內(nèi)的私人檔案的開放,檔案館應考慮解決涉及的版權與開放權的沖突問題。對于私人檔案,在未征得所有權許可的前提下,檔案館無權公布。如果確實需要公布,事先應同其所有者詳細協(xié)商,解決好版權的行使和利益分配問題。endprint
3私人檔案版權的管理方法
3.1正確認識私人檔案的版權屬性
在檔案工作中,有效協(xié)調(diào)檔案館與私人檔案所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首先要對私人檔案的版權屬性有正確的認識,特別是要科學判斷私人檔案版權的流轉(zhuǎn)問題。有人認為,私人檔案所有者將其檔案捐贈、移交或者寄存在檔案館之后,檔案館就不僅自然成為該檔案實體的所有者,而且成為其版權的享有者。這種觀點的癥結是模糊了私人檔案所有權和版權的關系,錯誤地認為私人檔案所有權的轉(zhuǎn)移必然伴隨其版權的同步化轉(zhuǎn)移。所以,有必要在檔案界開展版權知識的普法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廣大檔案工作者的版權意識以及在實踐中運用版權知識的能力。由于檔案工作者對私人檔案的版權特征認識比較少,加之私人檔案逐漸增多,而且不乏具有重要價值的檔案,所以應將私人檔案版權問題當成普法教育的一個重點,其形式除了講座、交流外,較為有效的方法就是情景訓練,即通過案例的設計和分析,加深檔案工作者對相關法律知識的了解與正確認識。
3.2檔案館應充分地履行告之義務
檔案館雖然可以成為私人檔案的保管者,但是對其開發(fā)利用行為受到其所有者享有的版權的制約。在此情況下,為了防范與化解法律風險,檔案館應積極履行相關的告知義務。其一,制度告知。制度告知屬于固定告知的一種重要形式,即檔案館把收集、整理、開發(fā)利用檔案的相關做法、規(guī)范寫入規(guī)章制度,讓私人檔案所有者了解。這些制度不是在將私人檔案收集進檔案館之后才使其所有者知悉,而是在檔案館開展相關工作前就要主動地與私人檔案所有者溝通,爭取其對檔案館規(guī)章制度的認可。如果私人檔案的所有者不認可檔案館制訂的規(guī)章制度,那么檔案館可以拒絕收藏和代為保管私人檔案。其二,臨時告知。臨時告知的內(nèi)容并不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為私人檔案所有者遵守,而是檔案館針對特定工作的需要,把利用私人檔案的方法、目的等告知其所有者,征得同意。檔案館對臨時告知的時間、內(nèi)容、方式、次數(shù)等要做好記錄,最好每次告之都應由私人檔案的所有者簽字,確認其收到并知曉了告知的內(nèi)容。
3.3注重發(fā)揮契約的版權管理功能
告之是檔案館單方面行使權利的行為,具有一定的強制性。為了更合理地平衡利益關系,檔案館有必要在履行告之義務的基礎上,按照意思自治原則,與私人檔案的所有者簽訂版權協(xié)議,以此來規(guī)范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比如,國外有的檔案館就專門制定了《檔案寄存協(xié)議》,其中與版權相關的內(nèi)容包括:私人檔案所有者應授予檔案館舉辦展覽的權利;應當許可檔案館將私人檔案用于學術研究和信息查詢的目的;檔案館對寄存的私人檔案有收取保管費用的權利;檔案館重視私人檔案所有者提出的限制開放、公布的建議;檔案館對私人檔案采取謹慎的保管措施,不使其損壞、丟失、泄密等。寄存協(xié)議還對私人檔案保管、利用中出現(xiàn)的糾紛的處理辦法進行了約定。目前,我國許多檔案館在收集、保管、利用私人檔案的過程中,也同其所有者簽訂有寄存協(xié)議,但是協(xié)議存在著格式不科學、條款混亂、段落不清、內(nèi)容不全面、架構不完整、法律術語表述不當?shù)葐栴}。
3.4建立健全必要的經(jīng)濟補償機制
國家檔案館受贈、收購私人檔案之后,對其所有者予以適當?shù)慕?jīng)濟補償是各國立法的普遍做法,目的是補償私人檔案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價值、版權價值,以及私人檔案所有者保存檔案的相關費用,同時對私人檔案所有者予以獎勵。我國《檔案法》第十五條規(guī)定,鑒定檔案保存價值的原則、保管期限以及銷毀檔案的程序與辦法,由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制定。但是,目前對私人檔案價值的鑒定沒有相關的標準和程序,隨意性很大,而且相關的鑒定活動也只是側(cè)重于對私人檔案歷史文化價值的考量,疏于對其版權價值的判斷。對此,一方面,應通過立法完善對私人檔案價值(包括版權價值)的鑒定制度。另一方面,在法律不完備的情況下,關于私人檔案版權收益的分配、補償?shù)葐栴},最好能事先在版權契約中約定。
參考文獻:
[1]馬緒超.檔案開放公布中的法律規(guī)定探析[J].檔案,2002(3):4-8.
[2]張世林.檔案所有權與著作權相關權利辨析及其權利的實現(xiàn)[J].山西檔案,2008(3):43-45.
[3]唐晶.論私人檔案的著作權保護[J].山東省農(nóng)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3):136-138.
[4]陳海靜.檔案信息公布與著作權問題研究[J].浙江檔案,2006(12):4-6.
(編校:嚴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