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正升,李保森,黃昂,滕光菊,孫穎,王曉霞,常彬霞,李進
·脂肪性肝病·
近10年4種常見的非感染性肝病患者臨床特征及變化趨勢分析*
鄒正升,李保森,黃昂,滕光菊,孫穎,王曉霞,常彬霞,李進
目的對比分析住院的4種常見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的臨床特征及近10年來的變化趨勢。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對近10年收治的12508例各種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的臨床特征及變化趨勢進行對比分析。結(jié)果酒精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較多,分別占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的35.1%和32.1%;住院的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損傷和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占總的住院肝病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10年間分別上升了2.4倍、2.3倍和2.1倍;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男性占絕大多數(shù),分別為97.7%和77.7%,而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藥物性肝損傷患者女性占絕大多數(shù),分別為84.3%和57.9%(P<0.01);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平均年齡為(47.6±10.6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平均年齡為[(35.9±14.1)歲,P<0.01],酒精性肝病和藥物性肝損害患者年齡分布集中在40~49歲,分別占37.1%和25.0%,而自身免疫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年齡分別集中在50~59歲和30~39歲,分別占33.7%和25.3%(P<0.01)。結(jié)論住院的非感染性肝病患者占住院肝病患者的比例在不斷上升,須重視該類疾病的診治,加強早期干預。
非感染性肝病;臨床特點;變化趨勢;對比分析
由于乙肝疫苗的廣泛接種、輸血管理的加強和有效抗肝炎病毒治療的開展使病毒性肝炎的發(fā)病率在逐漸減少,而另一方面,由于飲酒者日漸增多,不合理藥物和保健品的使用、各種環(huán)境因素的變化和對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的加強,我國肝臟疾病譜正悄然發(fā)生著變化,非感染性肝病的發(fā)病率在逐年上升,目前已成為我國常見的肝臟疾病之一。為了解我院住院的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疾病譜的特點及變化趨勢,我們分析了過去10年間我院收治的12508例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02年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非感染性肝病患者12508例。對出院病歷的病案首頁第一診斷為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藥物性肝損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和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進行統(tǒng)計分析。酒精性肝病的診斷參照酒精性肝病診療指南(2010修訂版)[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診斷參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2010修訂版)[2],藥物性肝損害診斷參照1993年國際共識會議上,由Danan et al提出的國際共識會議(inter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s,ICM)標準[3],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參照文獻[4~6]進行。
1.2 治愈或好轉(zhuǎn)標準患者經(jīng)入院積極治療后癥狀消失或減輕,體征好轉(zhuǎn)或消失,異常的外周血象、凝血功能和生化指標等好轉(zhuǎn)或正常,并發(fā)癥消失或好轉(zhuǎn)。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 18.0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R×C x2檢驗。對結(jié)果為有序變量的列聯(lián)表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非感染性肝病疾病譜構(gòu)成情況12508例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疾病譜構(gòu)成見表1。從表中得知,酒精性肝病患者最多,其次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最少。
表14 種常見的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病種構(gòu)成比(%)
2.2 10年來非感染性肝病患者變化趨勢為分析10年來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的變化趨勢,特將2002年至2011年每年住院的非感染性肝病患者占總的住院肝病患者的比例進行了分析,結(jié)果見表2和圖1。住院的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損害和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占總的住院肝病患者的比例在不斷上升,10年間分別上升了2.4倍、2.28倍和2.08倍。
表2 10年來4種常見的非感染性肝病患者占比的變化趨勢
圖14 種常見非感染性肝病及占總的肝病百分比10年來變化趨勢
2.3 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男女比例及年齡構(gòu)成情況見表3和圖2。
表3 4種常見的非感染性肝病患者性別(%)和年齡(±s)情況
表3 4種常見的非感染性肝病患者性別(%)和年齡(±s)情況
男女年齡(歲)酒精性肝病427(97.7)102(2.3)47.59±10.6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761(77.6)219(22.3)35.89±14.13藥物性肝損害1321(42.1)1814(57.8)43.44±15.64自身免疫性肝病629(15.7)3385(84.3)52.13±12.99
圖24 種常見非感染性肝病患者年齡分布情況(Kruskal-Wallis Test,x2=275.99,P=0.000)
2.4 非感染性肝病患者預后情況非感染性肝病患者預后均較好,治愈或好轉(zhuǎn)率均在75%以上,其中酒精性肝病患者預后稍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預后較好,差異有非常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4)。
表44 種常見非感染性肝病患者預后情況(%)比較
非感染性肝病主要是指除外感染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肝衰竭及由病毒感染導致的各種腫瘤等之外的各種肝病,主要包括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藥物性肝損害和自身免疫性肝病,同時包括各種遺傳代謝性疾?。ㄈ绺味範詈俗冃?、血色病等),還包括各種血管性疾病(如布加氏綜合征)等。本文主要對比分析了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藥物性肝損害、自身免疫性肝病等4種主要非感染性肝病疾病譜的特征以及10年來變化趨勢。
我國肝臟疾病譜正悄然發(fā)生變化,乙型和丙型肝炎感染率逐年下降。與此相反,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酒者日漸增多,加上國人不太合理的藥物及保健品的使用以及各種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我國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藥物性肝損害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非感染性肝病的發(fā)病率在逐年上升,目前已是我國常見的肝臟疾病之一,嚴重危害著人民的健康。
據(jù)報道,我國酒類產(chǎn)量逐年增加[7]。我國雖缺乏全國性大規(guī)模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資料,但地區(qū)性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我國飲酒人群和酒精性肝病患病率在不斷上升。從本世紀初始,我國部分省份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飲酒人群增至26.98%~43.4%[8~11]。酒精性肝病發(fā)生率呈上升趨勢,從本世紀初始,我國部分省份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學調(diào)查資料顯示,在成人群體中酒精性肝病患病率為4.3%~6.5%[8~11]。酒精性肝病占同期肝病住院患者的比例也在不斷上升。王輝等人報道從1991年的4.2%增至1996年的21.3%[12];一個多中心的研究表明,肝病住院患者中酒精性肝病每年的發(fā)生率從2000年至2004年分別為2.7%、2.9%、3.0%、3.6%和4.4%[13]。我院2002年至2011年10年間住院的酒精性肝病患者為4379例,占同期住院的肝病患者的比例從2002年的1.74%升至2006年的2.89%,2011年升至4.18%,10年間上升了2.4倍[14],與國內(nèi)多中心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
由于我們在統(tǒng)計病例時,是對病案首頁進行統(tǒng)計,且采用第一診斷,故無準確的酒精性肝病重疊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信息。
由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病情相對較輕,絕大多數(shù)患者不愿意住院治療,要求門診隨訪治療,故住院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相對較少。本文結(jié)果提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為980例,僅占7.83%。隱源性肝硬化患者有部分有可能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而引起。1999年,Caldwell SH et al分析了70例病因不明的肝硬化患者,并與5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39例50歲以上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3例因自身免疫性肝病所導致的肝硬化患者進行比較分析。結(jié)果提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在病因不明的肝硬化患者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年齡較大、具有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女性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更有可能為病因不明肝硬化患者的病因。
肝臟是藥物代謝的主要臟器,也是藥物損傷的主要靶器官,因此藥物及其代謝產(chǎn)物很容易導致肝損害。迄今為止,國內(nèi)外報道大約有1000余種藥物可能導致DILI。DILI還是導致藥物臨床試驗失敗和藥物撤出市場的主要因素。隨著新藥的不斷開發(fā)和廣泛使用、抗生素的大量應用、傳統(tǒng)中藥和各種保健品的使用,我國DILI發(fā)病率不斷上升。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調(diào)查顯示,許多藥物是引起DILI的潛在因素,由藥物引起的肝損傷比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全世界每年大約在100000人中就有13.9~24.0人發(fā)生DILI。我們的研究亦顯示,近10年來,我院住院的DILI患者數(shù)呈明顯上升趨勢,由2002年的88人,上升為2011年的778人,而且其在總的肝病住院患者中的構(gòu)成比也呈逐年升高的趨勢,由2002的1.39%上升至2011年的3.17%,10年間上升了2.28倍。
研究認為DILI的發(fā)生存在性別差異,一般以女性為主。本研究中,在DILI患者中,男女之比為1: 1.37。考慮這可能與女性肝微粒體內(nèi)的藥酶活性低于男性,對藥物的敏感性高于男性有關(guān)。因此,對于女性患者在用藥時更需謹慎,建議在服藥期間須密切監(jiān)測肝功能。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與自身免疫反應密切相關(guān)的一類原因不明的,由自身免疫反應介導的肝實質(zhì)損害性疾病,通常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PBC)和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PSC)及其重疊綜合征。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炎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疾病譜中的主要組成部分。由于自身免疫性肝病起病隱匿,臨床表現(xiàn)無特異性,早期診斷困難,以往認為該病在國內(nèi)較為少見,因此臨床醫(yī)生對此類疾病的警惕性也不高。隨著國內(nèi)肝病學術(shù)界對該病認識的不斷提高和各種自身抗體檢測技術(shù)的日益普及,近年來在臨床上發(fā)現(xiàn)此類病例迅速增多。本研究資料顯示自身免疫性肝病是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的重要組成部分,占4種主要非感染性肝病的32.09%,同時占同期所有住院肝病患者的3.09%,且總體水平呈逐年上升趨勢,10年間上升了2.08倍。
研究顯示自身免疫性肝病在女性中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男性,性別構(gòu)成與非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國外報道PBC患者的男女比例在1:9到1:22,AIH患者的男女比例為1:7.5。本研究顯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男女比例為1: 5.37,好發(fā)于中老年女性。國外報道PBC通常確診的年齡在40~70歲,90%患者為女性,而AIH可以發(fā)生在任何年齡段,但有10~20歲和45~70歲兩個高發(fā)年齡的報道。
PBC和AIH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疾病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因其臨床癥狀無特異性而極易被忽視,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發(fā)展至肝硬化,而少數(shù)患者可發(fā)展為肝衰竭。研究顯示如能夠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則可使病情明顯改善。近20年來,隨著臨床醫(yī)生對于該病認識的不斷深入及自身抗體檢測、肝活體組織檢查的普及、影像學檢查技術(shù)的提高,目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檢出率較前明顯增高,但由于國內(nèi)尚缺乏有效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發(fā)病情況尚不十分明確,且國內(nèi)尚缺乏適合我國國情的專家共識和診療指南,因此臨床肝病醫(yī)師一定要重視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診治,在今后工作中不斷總結(jié)我國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特點,簡化診斷標準,優(yōu)化治療方案,進一步提高國內(nèi)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基礎(chǔ)研究和臨床診治水平。
[1]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酒精性肝病診療指南.臨床肝膽病雜志,2010,26(3):229-232.
[2]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2010年修訂版).中華肝臟病雜志,2010,18(3):163-166.
[3]Danan G,Benichou C.Causality assessment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drugs-I.A novel method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of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s:application to drug-inducedliver injuries.J Clin Epidemiol,1993,46(11):1323-1330.
[4]Manns MP,Czaja AJ,Gorham JD,et al.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utoimmune hepatitis.Hepatology,2010,51(6):2193-213.
[5]LindorKD,GershwinME,PouponR,etal.Primarybiliary cirrhosis.Hepatology,2009,50(1):291-308.
[6]Neuhauser M,Bjornsson E,Treeprasertsuk S,et al.Autoimmune hepatitis-PBC overlap syndrome:a simplified scoring system may assistinthediagnosis.AmJGastroenterol,2010,105(2): 345-353.
[7]莊輝.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病學.中華肝臟病雜志,2003,11(11):412.
[8]厲有名,陳衛(wèi)星,虞朝輝,等.浙江省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學調(diào)查概況.中華肝臟病雜志,2003,11(11):647-649.
[9]魯曉嵐,陶明,羅金燕,等.飲酒與肝病流行病學調(diào)查.中華肝臟病雜志,2002,10(6):467-468.
[10]黃順玲,戴水奇,張雪紅,等.湖南省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學調(diào)查概況.中國醫(yī)師雜志,2005,7(3):426-427.
[11]陳士林,孟曉丹,王炳元,等.遼寧省部分城市酒精性肝病流行現(xiàn)狀調(diào)查.實用肝臟病雜志,2010,13(6):428-430.
[12]王輝,王江濱.肝炎病毒感染與酒精性肝硬化關(guān)系的研究(附182例酒精性肝病臨床病例報告).白求恩醫(yī)科大學學報,1998,24:652-653.
[13]全國酒精性肝病調(diào)查協(xié)作組.全國酒精性肝病的多中心調(diào)查分析.中華消化雜志,2007,27(4):231-234.
[14]鄒正升,趙軍,王曉霞,等.住院的酒精性肝病患者臨床疾病特點分析.實用肝臟病雜志,2014,17(1):26-29.
(收稿:2014-03-07)
(校對:陳從新)
Clinical features and changing trend in spectrum of patients with non-infectious liver diseases over the past decade in China
Zou Zhengsheng,Li Baosen,Huang Ang,et al.Center for Non-infectious Liver Diseases,302nd Hospital of PLA,Beijing 100039,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inpatients with top four kinds of non-infectious liver diseases(NILD)and changing trend of the disease spectrums over the past decade.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12508 of inpatients with NILD in our hospital in the past decade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with SPSS18.0.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changing trend in disease spectrum were explored.ResultsPatients with alcoholic liver diseases and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 accounted for 35.0%and 32.1%,respectively;the ratio of inpatients with alcoholic liver diseases,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nd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 to total in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s increased 2.4,2.3 and 2.1-fold,respectively over the past decade;the percentage of male patients with alcoholic liver diseases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 accounted for 97.7%and 77.7%,respectively,while the percentage of female patients accounted for 84.3%and 57.9%,respectively(P<0.01)in patientswithautoimmuneliverdiseasesanddrug-inducedliverinjury;theaverageageofpatientswith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 was(47.6±10.6)years,while it was[(35.9±14.1)years,P<0.01)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the patients in the age range of 40 to 49 years accounted for37.1%and 25.0%,respectively,in patients with alcoholic liver diseases and 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age range of 50 to 59 years and 30 to 39 years accounted for 33.7%and 25.3%,respectively(P<0.01)in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ConclusionsThe ratio of patients with NILD to total 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s is increasing gradually over the past decade and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ose patients.
Non-infectious liver disease;Clinical features;Changing trend;Comparative analysis
10.3969/j.issn.1672-5069.2014.05.00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81370530)
100039北京市解放軍第302醫(yī)院非感染性肝病診療中心(鄒正升,李保森,黃昂,滕光菊,孫穎,常彬霞);醫(yī)務部(王曉霞,李進)
鄒正升,男,48歲,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非感染性肝病的臨床和基礎(chǔ)研究。E-mail:zszou302@163.com共同第一作者:李保森,男,50歲,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非感染性肝病的臨床研究。E-mail:libaosen16@sina.com
李進,E-mail:lijin302@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