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若鄰
在你心中,一個100歲的老人應該是什么樣子?目光呆滯?思維混亂?言語含混?頭搖手顫……
可是,當你看到100歲的葉曼女士坐在那里,不疾不徐地用清清亮亮的聲音,將深奧的《易經(jīng)》深入淺出地娓娓道來時,你會恍然有時光停駐的感覺。
生于1914年的葉曼女士是當今世界極少能將儒家、道家、佛家文化融會貫通的國學大師之一,一生致力于經(jīng)典國學及佛學的傳承與傳播。她坐在那里將艱深的經(jīng)典條分縷析,眼神溫和而睿智,笑起來右腮還有一個小酒窩,優(yōu)雅而纖秀。
100歲的葉曼女士,皮膚上竟然沒有老人斑,白皙干凈,臉上甚至連皺紋都很少,再加上縝密的思維和洋溢的活力,根本想不到她已是位百歲老人!
問及她吃了什么靈丹妙藥而青春永駐,她溫婉地笑了笑,給出的答案除了修習佛法、節(jié)制飲食之外,還有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原因就是——讀書。
葉曼女士出生于書香門弟,從小與書為伴,此后漫長的一生,更是無日不讀書。她認為,讀書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事,一本書流傳下來,往往是一個人一生的研究,一生的心血,用文字記錄下來,而我們幾天甚至幾個小時便受用了其中的知識,多便宜,多值得!
晚年的葉曼女士,仍是讀書不輟,讀書,已成為她生命里不可或缺的部分,她覺得不讀書比饑渴還難受十分。
她說:“一個人,無論男女老少,或是美丑,若想風采翩然,言語雋永,唯有讀書。一個人三日不讀書,便會面目可憎,言語無味了?!?/p>
無獨有偶,另一位年逾百歲的老人,歲月的風塵依然難掩她的風華——她就是楊絳。她也是“愛書成癡”,自言:“一星期不看書,這一星期都白活了?!?/p>
多年以前,錢鐘書曾對自己的妻子楊絳一個最高的評價:“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本退闼自捳f“婆媳是天生的冤家”,但錢鐘書的母親也對這位媳婦贊譽有加:“筆桿搖得,鍋鏟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能干,真是上得廳堂,入得廚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鐘書癡人癡福!”
1911年出生,如今已是102歲的楊絳,依然每日與書為伴,筆耕不輟,平靜恬淡地生活著。
她一直住三十多年的老寓所,是幾百戶中唯一沒有封閉陽臺也沒有裝修的。是因為沒有錢裝修嗎?當然不是。對錢,她看得極淡極淡,錢鐘書去世后,她將高達八百多萬元的稿費和版稅以一家三口的名義全部捐贈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
而當有人問及不封閉陽臺的原因,她淡淡地說:“為了坐在屋里就能夠看到一片藍天?!?/p>
百歲高齡,在她身上,人們往往會忘掉時間的殘酷。人們在她身上看到的不是滄桑,而是一種充滿力量的恬淡之美。
楊絳在家排行老四,父親是一位頗有名望的知識分子,喜愛讀書。在父親的影響下,楊絳也迷戀于書的世界。一日,父親笑問她若三天不讀書,如何?她答:“不好過?!备赣H再問:“一星期不讀呢?”她答:“那一星期就白活了!”
楊絳如此迷戀于書的世界,從青絲到白頭。與書相伴,書給予她智慧,也給予她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沉靜而強大的內(nèi)心。
“文革”時期,錢鐘書與楊絳成了“牛鬼蛇神”,被殘酷地折磨,她被人剃了“陰陽頭”,還被趕去打掃廁所。這在普通人看來都是難以忍受的侮辱,但她卻淡然處之,她把臟臭的廁所擦洗得一塵不染。做完了這一切,她掏出書坐在便池帽上,安然地一頁頁讀下去。
1994年,84歲的錢鐘書因病住院,病得比較嚴重,一段時間內(nèi)已不能進食,只能用管子鼻飼。當時楊絳自己也83歲了,為了讓鐘書得到更好的營養(yǎng)盡快恢復,她自己親手細細地燉各種湯,做各種雞魚肉泥,再親自送到醫(yī)院。她說:“鐘書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顧人,男不如女,我盡力保養(yǎng)自己,力求夫在先,妻在后,錯了次序就糟糕了。”
船漏偏遇打頭風,就在高齡的楊絳一心一意辛苦照料丈夫的時候,突聞女兒錢瑗患肺癌住院!真如晴天霹靂當空炸響。但八十多歲高齡的楊絳沒有倒下,她一邊照料丈夫,一邊再跑大半個北京城去另一個醫(yī)院照顧女兒。
女兒錢瑗熬了三年多,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終于還是于1997年因肺癌并發(fā)骨轉(zhuǎn)移而離世,享年只有60歲。
一年后,病中的鐘書難抵白發(fā)送黑發(fā)的痛楚,也隨女兒而去。臨終時一目難瞑,楊絳附他耳邊輕柔地說:“放心吧,有我呢?!辩姇挤判暮夏?,安然離去。
她說:“死者如生,生者無愧。”鐘書及女兒永遠離開之后,她隱埋傷痛,每日照常讀書,同時著手整理丈夫留下多達7萬頁的手稿及各種中英文筆記。十多年里,出版3卷本《容安館札記》,20卷本《錢鐘書手稿集·中文筆記》,178冊《錢鐘書手稿集·外文筆記》等。
與書又相伴了十多個春秋,她跨入了100歲的門檻,她說:“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錘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p>
是的,我們常會有這樣的體會,一個被墨香浸潤的女士,她的心態(tài)平和善良,她的知識豐饒?zhí)N藉,即使她年華逝去、滿頭銀發(fā),當她立于人群之中,我們也一眼就能看出她的美好與獨特。
正如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艾麗絲·門羅,82歲了,也有白發(fā)和皺紋,然而,她微笑,溫婉如昔,在如刀歲月面前,她更加知性,并美麗。
為什么讀書的女人顯得美麗而年輕,大抵是因為讀書的女人,心有琴弦,縱然世事多劫,然而書中的知識賦予了她豁達的心胸和高尚的情趣,縱使她歷盡萬般紅塵劫,猶如涼風輕拂面。
讀書的女人,書就是她的化妝品,當別的女人往臉上堆昂貴的霜啊膜啊時,當別的女人花巨資去激光去打肉毒針時,讀書的女人,就那么靜靜地,手捧一本好書,任歲月流走亦無懼,因為她知道——墨能香我何需花,書亦雅我何需妝?
(編輯/袁恒雷 劉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