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森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關(guān)于閱讀教學有一個言簡意賅的定位:“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蔽艺J為,新課程背景下語文閱讀教學的對話教學,不應只是師生間的單一對話過程,而應是豐富的、多元的。那么,我們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實現(xiàn)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有效對話,將對話與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巧妙結(jié)合呢?
一、師生對話,規(guī)范“聽”
小學階段課堂教學占據(jù)學生聽話訓練的絕大部分時間,因此教師要特別珍惜課堂教學中的聽話訓練,教師要利用多種形式強化學生“聽”。
1.激活聽覺思維,引發(fā)學生思維。教師的語言,不但要規(guī)范,還要形象。正如《學論》中所說:君子之教,喻也。老師講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動的事例,最感人情節(jié),要繪聲繪色,細致刻畫,使聽眾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日久天長,就能激發(fā)學生聽話興趣,學生良好的聽話習慣就能得到培養(yǎng)。
2.加強對學生聽話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的訓練及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有意識聽話來加強學生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記住信息,教師可以采取提問或聽述訓練,提高學生瞬間記憶力。教師耐心傾聽,對學生認真聽話的孩子及時進行表揚,樹立學生的信心。師生坦誠地進行精神交往、心靈溝通,產(chǎn)生思想碰撞,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對話,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自由平等的氛圍中愉快地學習語文。
二、生生對話,強化“說”
說話教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說話能力培養(yǎng)的訓練活動。同時說話訓練也有助于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及思維反應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學生良好個性的培養(yǎng)。
1.要讓學生敢說話,培養(yǎng)學生說話的勇氣。五年級下學期第六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學完本單元后,開展“上網(wǎng)是否有益”為題的辯論賽,辯論后,使學生深深地明白上網(wǎng)的益害。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要讓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與思考才是真理?!焙⒆又挥性诰唧w的情境中,才會激發(fā)思維的能動性,才會有深入對話的沖動性。學生在辯證思考中培養(yǎng)了說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語言組織能力,豐富學生的說話內(nèi)容。學生通過同桌、小組成員之間的對話,獲得對文本更深入、更透徹地理解,從而達到共享知識、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語文世界的精彩與美妙的目的。
三、生本對話,優(yōu)化“讀”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是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必要手段,也是獲取書本信息的首要方式。通過大量地讀,可以使我們獲得很多很廣的知識。引導學生對所讀文章進行品味,可以使他們學有所得,使文章的作者、教師、學生之間實現(xiàn)心靈上的溝通。
1.讀進去,讓學生與文本作者對話?!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币虼?,在閱讀教學中運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是學習的有效途徑。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時,筆者設(shè)計了一項開放性的預習作業(yè):“走進季羨林”,讓學生主動探索文本作者季羨林,了解他的生活經(jīng)歷,了解他的事業(yè)追求。學生從心里熱愛、敬佩這位偉大的作家,從而產(chǎn)生進一步探究文本的欲望。這樣拉近了學生與作者的距離,奠定了學生深入探究文本的情感基礎(chǔ)。
2.讀進去,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在教學《再見了,親人》時,筆者引導學生一次又一次地走進文本,與文本零距離的接觸,首先讀出大娘、小金花、大嫂為志愿軍戰(zhàn)士做了哪幾件事?接著抓住課文中的關(guān)鍵詞句好好品析,反復讀悟,讓學生體會情感。在感觸深刻的詞句旁寫上體會,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通過琢磨詞句,讓學生品味、推敲,感受其感情色彩,引起學生“內(nèi)心體驗”。讓他們深深體會到朝鮮人民對志愿軍戰(zhàn)士那山高海深的、不是親人卻似親人的感情。教師積極營造親密和諧的氣氛,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引導他們掌握閱讀的方法,把“點撥”、“啟發(fā)”、“引導”“激勵”留給自己,把“閱讀”、“體味”、“品味”、“感悟”還給學生。
四、多維對話,學習“寫”
寫作教學是一種綜合訓練,它既能從語言訓練學生,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又能從思想認識方面訓練學生思維,加深對生活的理解、感受,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1.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培養(yǎng)寫作興趣。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摘抄、背誦好詞佳句甚至好文章。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學著寫,引導多動手寫作,進行課堂作文練習時要及時評改作文,品讀優(yōu)秀作文,多表揚寫作有進步的學生。
2.把聽、寫、說有機地綜合起來。在進行聽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進行寫的訓練。課堂上,學生聽其方法后練寫,再讓學生生生、師生交流評議,達成共識。讓孩子們在動筆中積蓄情感,在交流中傾吐情感。這樣,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對話,教師、學生、文本走進彼此的心靈,彼此接納,相互造就,真正做到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既可以從文本中汲取信息,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培養(yǎng)了學生聽、寫、說的綜合能力。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qū)迎紅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