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編:張微微)
香港廉政公署的考題
●文/朱國勇
1998年10月,香港廉政公署執(zhí)行處面向本處所有工作人員公開選拔一名首席調(diào)查主任。經(jīng)過嚴格的資格審查和民主推薦,最后有40 多人進入了筆試環(huán)節(jié)。
時年43 歲的蔡雙雄也參加了這次選拔考試。
考試進行得很順利,蔡雙雄做起來輕車熟路??墒牵詈笠坏李}把蔡雙雄難住了。這道題分值高達20 分。題目是這樣的:請簡述唐太宗李世民為了保護環(huán)境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詳細論述其合理性。蔡雙雄知識面并不算窄,而且很崇拜李世民,平時讀過許多關于李世民的書。但是此時,他絞盡腦汁也想不起來李世民曾在環(huán)保方面有過什么施政措施。
交卷的時間快到了,無奈之下,蔡雙雄只好在試卷上寫下了這么一行字:我實在想不起來李世民在環(huán)保方面曾有過什么舉措,對不起,這道題我不會答。
一道20 分的題沒做,哪里還會有希望?交卷后,蔡雙雄顯得很沮喪。廉政公署選拔官員,考什么環(huán)保?
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兩個星期后,考試結果出來了,最后的那一道題,只有蔡雙雄得了滿分。蔡雙雄成了進入面試環(huán)節(jié)的唯一人選。
選拔委員會是這樣解釋的:唐太宗時,還沒有環(huán)境保護這種說法。綜觀李世民一生,他也沒有為了保護環(huán)境采取過任何措施。這道題根本就沒有答案,或者說,最標準的答案就是“不知道”。
一個人的德行,往往會在細節(jié)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摘自《讀者》)
慎貼道德標簽
●文/閭丘露薇
一個老人坐公共汽車,強行要求兩個女孩讓座,在被拒絕之后居然坐到了女孩身上,而女孩事后表示,其實當時車上還有很多空位。加上最近很多關于廣場舞擾民的報道,網(wǎng)民們列舉出老年人的一樁樁“壞事”,證明“老人中壞人多”。
圖/CF
“不是老人變壞,是壞人變老”,這是在網(wǎng)絡上傳播很廣、讓很多網(wǎng)友點頭稱是的一句話。當然,對于這樣一句話也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依然是設定同一個時代背景成長的人群,假設這個人群中“壞人”多,只不過現(xiàn)在老了;還有一種理解,那就是不要把標簽貼在某一個群體,大家應該看到的是“壞人”,而不是老年人。
我當然希望大家討論問題的時候,能夠針對的是行為本身,而不是做出這個行為的人的性別、年齡、群體。如果新聞報道了幾個中國游客在國外涂鴉,很多人就會覺得,給所有中國人丟臉;媒體也喜歡用一個世代來總結一批人,比如80 后,90 后,把一些人的行為,定義為所有這個人群的行為特征,于是多樣性多元性就被忽略不計了。
如果覺得一種行為不對,那就批評這種行為本身和當事人本身。如果某種行為多了,那需要科學的研究,才有可能得出一種結論,是不是已經(jīng)足夠形成了一種社會現(xiàn)象。動不動給一群人貼上標簽,那是一種偷懶的思維方式。
(摘自《特別關注》)
不對等的抒情
●文/阮直
有一位作家,近日在自己的一篇作品中寫到:“在寧夏的西海固,在貴州的偏遠山區(qū),在四川小涼山的深處,到處可以看到,大人和小孩子,只要吃飽了,就會很安詳?shù)刈鴷裉?,甜蜜地打盹兒,萬事不掛心,目光溫和得如新生羔羊。窮日子固然難過,但容易滿足。窮日子難過的是肚子,好日子難過的是心情。心情好不起來,吃了什么都白吃?!辈粌H是這位作家,許多作家都替我們的窮人在美好地抒情,在有些作家心里,窮人的心情永遠是不銹的陽光,“三天一小節(jié),七天一大節(jié)”,誰窮誰快樂。因為他們沒有思想,他們底層的物欲感在現(xiàn)代的日子里不難滿足。
其實,這是我們對他們的不了解。窮人的孩子們拼命苦讀,就是為了擺脫“安詳?shù)刈鴷裉枺鹈鄣卮蝽飪?,萬事不掛心”這種日子。每一個窮孩子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未來和前途時,有幾個不是想讓他們也出人頭地,這種企盼不是焦慮,而是每日里“目光溫和得如新生羔羊”?我是不信的。我們一再抒情地說:“好日子不僅僅是物質的,好日子更是精神的?!蹦敲锤F人好心情的源頭是從何而來呢?我們是用理性思考還是用“文學”思考?
治陋習
●文/趙文恒
圖/楊永
(摘自《羊城晚報》)
最近,華盛頓一所私立女子學校的校長遇到了麻煩事,那些15 歲左右的小女生開始涂抹口紅。她們喜歡在洗漱間精心打扮。按理說愛美是女人的天性,本無可厚非,但這群小女生涂完口紅后,會習慣性地用嘴唇吻一下鏡子,留下無數(shù)個小小的唇印,很是刺眼。每天晚上,學校里的清潔工都要費很大功夫才能將唇印擦除,但第二天,這些唇印照樣出現(xiàn)。
無奈之下,校長發(fā)出通告,鑒于唇印給清潔工增加了負擔,希望大家改正這一陋習。小女生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剛開始唇印確實銷聲匿跡了,但過了不久又出現(xiàn)了。校長很生氣,她一聲令下,把所有女生都召集到洗漱間,并讓清潔工當面演示擦拭鏡子的困難。但調(diào)皮的女生們根本聽不進去,校長無奈地搖搖頭。臨走時,清潔工拿出一個拖把,若無其事似的在馬桶里蘸了一下,然后一本正經(jīng)地開始擦拭鏡子。校長看到了這一幕,但裝作沒有看見,一聲不吭離開了。從此以后,鏡子上再也沒有唇印了。
有清潔工,然后有老師……最后才是教育家。
(摘自《讀者》)
微信就是稍微信一點
●文/蘇文洋
據(jù)說全國有2 億多人開通微信了。
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開通自己的微信,也都可以隨時拒絕他人傳播的微信。其實,我眼中的微信就是你可以稍微相信一點。每一條微信有多少可信之處呢?那要根據(jù)個人的知識和經(jīng)驗進行獨立思考,自我進行分析判斷。
微信的真實性充滿了不確定性,這就成為一個刺激、培養(yǎng)人們獨立思考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的大課堂。經(jīng)常有朋友通過微信問我,某某信息是否可信?有些我可以回答其可信度,有些我也是剛剛知道,無法做出回答。但我要感謝所有的微信信息提供者,不僅僅是職業(yè)習慣使然,也確實是通過微信我們看到了大千世界豐富多彩的一面,一個世界多種聲音的一面。
“知道了”不一定就要相信。微信讓人們對很多過去不知道的事情“知道了”,總比什么都不知道蒙在鼓里活一輩子強得多。
(摘自《北京晚報》)
舍予即舒
●文/蔣驍飛
中國字真有禪意。一個“舒”字由“舍”和“予”組成,仿佛就在告訴你:人要想活得舒服,就得學會“舍”和“予”。
“舍”就是舍棄、放下。人生中的不快、怨恨、憂慮、恐懼、貪念、失望都要及時放下,只有舍棄了這些心靈的負擔,你才會活得舒服、舒坦。
“予”就是給予、付出。這個世界不是為你而轉的,如果你一天到晚只想著攝取、占有,得不到時痛苦就會纏繞你。當我們大度地付出時,就是在制造愛、光明、溫暖,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對抗世界的不完美。在這種對抗中,讓我們體會生的趣味和意義。
放下和付出,讓你獲得生的舒適、心的舒展。
圖/CFP
(摘自《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