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波
(湘潭縣人民醫(yī)院,湖南 湘潭 411228)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對老年骨科患者術后短期認知功能的影響分析
崔金波
(湘潭縣人民醫(yī)院,湖南 湘潭 411228)
目的探討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對老年骨科患者術后短期認知功能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骨科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全麻組和硬膜外組,每組各60例,比較兩組患者藥物用量、睜眼時間、語言恢復時間及麻醉誘導前及誘導后6、12、24、72 h MMSE評分情況。結果硬膜外組患者藥物用量、睜眼時間、語言恢復時間均少于全麻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且硬膜外組誘導后6、12、24、72 h MMSE評分均高于全麻組,兩組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1)。結論與全身麻醉麻相比,硬膜外麻醉對老年骨科患者術后短期認知功能的影響明顯較小,可有效減少老年骨科患者術后認知障礙的發(fā)生,值得臨床推廣。
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短期認知功能
術后認知功能障礙是指老年患者手術麻醉后數(shù)日內出現(xiàn)認知、意識、思維、記憶、定向及睡眠等方面紊亂的統(tǒng)稱,是一種具有波動性的、可逆的精神紊亂綜合征[1]。目前為保證手術效果,尋找更加合適的麻醉方式,提高麻醉后認知能力也成為外科醫(yī)師探究的重點[2]。本研究為探討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對老年骨科患者術后短期認知功能的影響,選取120例老年骨科患者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09年4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骨科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全麻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齡67~85歲,平均(70.8±3.2)歲,其中行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22例,行股骨骨折切復內固定術38例;硬膜外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65~81歲,平均(70.2±3.1)歲,其中行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21例,行股骨骨折切復內固定術39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嚴重聽力或視力障礙、文盲、語言功能疾病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手術方式等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麻醉前均給予0.5 mg阿托品肌內注射30 min,入手術室后檢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靜脈輸注乳酸林格氏液,10 mL/min。全麻組:術前麻醉誘導給予咪達唑侖0.04 mg/kg、5 μg/kg芬太尼、依托咪酯0.3 mg/kg及1~2 mg的維庫溴銨靜脈注射,3 min之后使用氣管插管,成功后行機械通氣。硬膜外組:于L1-2間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翻身后給予0.375%羅哌卡因,硬膜外腔注入,2毫升/次,直至達到麻醉平面,術后根據(jù)患者反應及生命體征追加0.375%羅哌卡因維持麻醉,術后給予阿托品0.5毫克/次拮抗。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藥物用量、睜眼時間、語言恢復時間及麻醉誘導前及誘導后6、12、24、72 h MMSE評分情況,并作臨床統(tǒng)計。采用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評分,若MMSE≤23分則提示有認知功能障礙的存在。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數(shù)和計量資料分別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
硬膜外組患者藥物用量、睜眼時間及語言恢復時間均少于全麻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具體見表1。
兩組麻醉誘導前MMSE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硬膜外組麻醉后6、12、24、72 h MMSE評分均高于全麻組,兩組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1),見表2。
由于術后認知功能障礙與老年癡呆關系緊密,近年來日益引起人們重視。每年有認知障礙的老年患者發(fā)展為老年癡呆的比例較高,可高達15%左右,而認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發(fā)展為老年癡呆的比例就明顯偏低。相關研究表明[3],老年骨折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發(fā)生率可高達44%,有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骨折患者認知功能障礙一般發(fā)生術后第2~7天,術后第4天、第5天表現(xiàn)最嚴重。在由于老年骨折患者術后長期臥床,無法完成難度較大的復雜測試,而MMSE量表簡單易行,大多數(shù)老年骨折患者均可承受[4]。
表1 兩組患者藥物用量、睜眼時間及語言恢復時間比較
表2 兩組患者麻醉前后MMSE評分比較
以往研究認為患者麻醉后體內麻醉藥物代謝完成后大腦可恢復到麻醉前狀態(tài),但最新研究表明,麻醉后大腦血流減少,大腦代謝處在異常狀態(tài),神經系統(tǒng)和中樞神經元可出現(xiàn)永久性傷害[5]。多數(shù)醫(yī)學學者普遍認為,由于老年患者的腦部功能的退化,麻醉藥物的應用可能會導致認知功能缺損。硬膜外麻醉和全麻對老年患者腦部供氧、血流及腦代謝等功能影響存在名稱差異,故有學者推斷兩種麻醉方式對老年骨折患者術后可產生不一樣的影響。
本研究采用對老年骨科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兩種麻醉方式,通過研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認知功能評分情況發(fā)現(xiàn)硬膜外組患者藥物用量、睜眼時間及語言恢復時間均少于全麻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兩組麻醉誘導前MMSE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硬膜外組麻醉后6、12、24、72 h MMSE評分均高于全麻組,兩組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1。由此可見,與全身麻醉麻相比,硬膜外麻醉對老年骨科患者術后短期認知功能的影響較小,可有效減少老年骨科患者術后認知障礙的發(fā)生。
[1] 張春燕.不同麻醉方式對老年創(chuàng)傷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2012,18(286):79-80.
[2] 劉新偉.全身麻醉和椎管內麻醉對老年骨科患者術后精神狀態(tài)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山東醫(yī)學,2012,52(10):47-48.
[3] 劉沁爽,李淮安,梁淑娟,等.全麻及硬膜外麻醉對骨科大手術老年患者術后早期認知功能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2011,51(26):68-69.
[4] 徐俊峰.不同麻醉方式對老年骨科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2,16(13):118-120.
[5] 夏燕飛,黃浩,周嘉莉,等.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對老年骨科患者術后短期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2,31(2):144-146.
R614
B
1671-8194(2014)24-02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