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秀周理想李相鴻梁大虎陳艾東*
(1 蕪湖市弋江區(qū)醫(yī)院,安徽 蕪湖241001;2 皖南醫(yī)學院弋磯山醫(yī)院臨床藥學部, 安徽 蕪湖 241001)
血漿uPA、uPAR與鼻咽癌臨床分期的相關性研究
朱俊秀1周理想2李相鴻2梁大虎2陳艾東2*
(1 蕪湖市弋江區(qū)醫(yī)院,安徽 蕪湖241001;2 皖南醫(yī)學院弋磯山醫(yī)院臨床藥學部, 安徽 蕪湖 241001)
目的探討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體(uPAR)的血漿濃度與鼻咽癌臨床分期和惡性程度的相關性。方法收集86例鼻咽癌患者血液標本,35例健康人血液標本作對照。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法)分別檢測uPA和uPAR的血漿濃度。結果與健康對照患者比較,鼻咽癌組血漿uPA濃度明顯升高(P<0.05),且鼻咽癌組血漿uPA、uPAR在鼻咽癌各期之間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鼻咽癌的臨床分期和惡性程度與血漿uPA濃度高度正相關,可作為鼻咽癌診斷和預后估計的指標及治療的新靶點。
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受體;鼻咽癌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好發(fā)于中國南方各省及東南亞地區(qū),其病因涉及EB病毒、遺傳因素(遺傳易感性)、多種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以及環(huán)境和飲食因素。近年來人們通過對腫瘤的深入研究,認識到癌變是一個涉及多重基因事件的復雜過程。鼻咽癌發(fā)生、發(fā)展及其生物學行為的研究也已進入基因水平。在已知的蛋白酶中,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uPA)是一種絲氨酸蛋白酶類[1],uPAR是uPA的特異性受體,它們與抑制劑相互作用,為腫瘤細胞提供局限在細胞膜表面某一部位的蛋白酶水解活性,共同降解大量的細胞外基質和基底膜成分,促進腫瘤細胞的浸潤和轉移[2]。本研究分析鼻咽癌與健康者之間的uPA,uPAR血漿濃度,分析以上各項指標與鼻咽癌的關系。
1.1 標本來源:皖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86例,年齡22~69歲,其中男67例,女19例,均未接受放化療治療,所有患者均經(jīng)鼻咽腔組織病理活檢確診,中國鼻咽癌2008臨床分期標準進行分期。健康對照組為皖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體檢的正常人35例,年齡22~66歲,其中男27例,女8例。健康對照組均經(jīng)病史、體檢、血常規(guī)、血生化、心電圖、胸透及五官、眼科等專科檢查確定為健康人群,且2周內均未接受抗凝及溶栓治療。
1.2 主要儀器:Q/FTH008-2000 PCR擴增儀(日本株式會社);
DU640核酸定量分析儀(美國Bio-Rad);UVP-8000凝膠紫外光成像儀(美國UVP);超低溫冰箱(丹麥Harris);雙蒸水儀(美國Millipore)。
1.3 主要試劑:人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因子ELISA試劑盒為美國原裝生產(chǎn),大連信邦生物試劑公司分裝。
1.4 方法:清晨抽空腹靜脈血2 mL于EDTA-K2抗凝管中,立即顛倒混勻,6 h內4000 rpm離心10 min,分離血漿和白細胞層,分裝Epp管中,-80 ℃保存待用。采用ELISA試劑盒測定。在全自動酶標儀上測出A450的值和濃度,最后乘以稀釋倍數(shù),計算出uPA的血漿濃度(ng/mL)。
1.5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概率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鼻咽癌組血漿uPA、uPAR濃度與正常對照組之間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uPA、uPAR在鼻咽癌各期之間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86例鼻咽癌患者各臨床分期uPA血漿濃度與正常對照組比較
鼻咽癌是一種具有明顯的地區(qū)聚集性的上皮起源性的惡性腫瘤,可在疾病早期原發(fā)病灶不明顯時便發(fā)生頸部淋巴結轉移或遠處轉移。然而,鼻咽癌發(fā)生和轉移的確切分子機制仍不很清楚。研究發(fā)現(xiàn),腫瘤發(fā)生侵襲、轉移與其自身分泌蛋白酶密切相關,在人類惡性腫瘤組織中,已知有絲氨酸蛋白酶、金屬蛋白酶、天冬氨酰蛋白酶和半胱氨酸蛋白酶可能參與腫瘤的浸潤生長和轉移,絲氨酸蛋白酶是參與這一復雜過程蛋白酶中的關鍵酶之一[3]。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uPA)在乳腺癌,胃癌,軟組織肉瘤,肝細胞癌等均發(fā)現(xiàn)高水平[4],且與腫瘤的淋巴結轉移、復發(fā)、短生存期等呈正相關。
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uPA)屬于一種絲氨酸蛋白酶類,有兩條二硫鍵相連的多肽鏈,一個C端的絲氨酸蛋白區(qū)和一個N端A鏈。最初分泌出來的uPA為單鏈的酶原形式(prouPA),在一些酶的作用下,轉變?yōu)殡p鏈有活性的uPA,它激活無活性的纖溶酶原轉變?yōu)槔w溶酶。uPAR是uPA的特異性受體,當N端122個氨基酸切去后,以糖基化磷酸肌醇(GPI)的形式錨泊在胞膜上。它們與抑制劑相互作用,為腫瘤細胞提供局限在細胞膜表面某一部位的蛋白酶水解活性,共同降解大量的細胞外基質和基底膜成分,促進腫瘤細胞的浸潤和轉移。本研究顯示,鼻咽癌患者血漿中uPA明顯升高,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此外,鼻咽癌患者血漿中的uPA血漿濃度隨著臨床分期的增加而升高,且各分期間均有顯著性差異,提示uPA的持續(xù)升高與疾病的分期有關,與鼻咽癌的病程進程相關。本資料所得結論與黃濤等[5]用ELISA法檢測鼻咽癌患者血漿uPA的結論相一致。
uPAR是uPA的特異性受體,它們與抑制劑相互作用,為腫瘤細胞提供局限在細胞膜表面某一部位的蛋白酶水解活性,共同降解大量的細胞外基質和基底膜成分,促進腫瘤細胞的浸潤和轉移。本研究結果顯示,鼻咽癌患者血漿中uPAR的血漿濃度明顯升高,同樣,鼻咽癌患者血漿中uPAR隨著臨床分期的增加而增高,提示血漿中uPAR血漿濃度與鼻咽癌的病程進展呈正相關,其可能是促進鼻咽癌發(fā)生發(fā)展、浸潤和轉移的原因之一,同時也提示鼻咽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浸潤和轉移可能是uPA、uPAR共同作用的結果。
綜上所述,uPA及uPAR在鼻咽癌的生長、浸潤和轉移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隨著研究的逐漸深入,機制的闡明,以及大量臨床試驗的進行,uPA、uPAR可在臨床上為鼻咽癌的診斷及預后評估提供參考,并可能成為鼻咽癌治療的靶向目標。
[1] Halámková J,Kiss I,Tomá?ek J,et al.Significance of urokinase and its inhibitors in the invasiveness and metastasing of malignant tumors[J]. Vnitr Lek,2012,58(2):129-134.
[2] Breuss JM,Uhrin P.VEGF-initiated angiogenesis and the uPA/ uPAR system[J].Cell Adh Migr,2011,6(6):535-615.
[3] Rabbani SA,Mazar AP.The role of the plasminogen activation system in angiogenesis and metastasis[J].Surg Oncol Clin N Am,2001,10(2):393-415.
[4] Binder BR,Mihaly J,Prager GW.uPAR-uPA-PAI-1 interactions and signaling: a vascular biologist's view[J].Thromb Haemost,2007, 97(3):336-342.
[5] 黃濤,符生苗,梁茱,等.鼻咽癌組織中UPA及UPAR蛋白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臨床耳鼻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23(11):517-519.
R739.63
B
1671-8194(2014)24-0075-02
皖南醫(yī)學院弋磯山醫(yī)院引進人才基金(2010621)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自然科學基金(KJ2012B202)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