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王朝良
隨著農村電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地處豫西山區(qū)的宜陽縣廣大農村紛紛掀起廚房“革命”,昔日的土灶臺、節(jié)煤爐早已被時尚漂亮的電炊具所代替,鄉(xiāng)村上空那裊裊炊煙漸漸遠去,化為兒時美好的記憶。
5月19日,筆者來到該縣香鹿山鎮(zhèn)黃窯村采訪,平坦的道路,整齊的電線,干凈的農家,讓人心曠神怡。在農電工趙衛(wèi)國的陪同下,我們隨意走進村中一戶人家,說明來意,57歲的男主人楚功新熱情地把我們迎進門。
進入大門,迎面是一幢套房布局的兩層小樓,院內鮮花盛開,爭奇斗艷,充滿生機。趙衛(wèi)國介紹說:“真不巧,女主人今天有事外出,你就采訪老楚吧!他是個名副其實的‘家庭煮夫’,最拿手的菜是拔絲土豆、糖醋里脊和水煮肉片,對于廚房的事兒,他最有發(fā)言權!”
“嘿嘿,不好意思,兒女們外出打工去了,照看孫子孫女的事兒就落在了我們兩口肩上,媳婦身體不好,做飯炒菜的活兒我自然就多干些?!痹谒铱蛷d里,健談的老楚和我們聊起家庭采暖降溫、廚房變革以及電能替代的話題,滔滔不絕。
“如今農村人也轉變觀念,懂得生活和享受了,你們看俺家現(xiàn)有的家用電器,冰箱、空調、彩電、電腦,還有洗衣機,應有盡有!僅空調就有3臺,1臺柜機,2臺掛機,雖說每月的電費比過去多了,可家里冬暖夏涼,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干凈又劃算,還不用遭受煙熏火燎和擔心煤氣中毒!”
“走,到廚房看看去!”老楚說著,站起身來,領我們走進他家廚房。環(huán)顧四周,只見廚房內干凈明亮,西北角立放著一臺一人多高的大容量雙開門冰箱,迎門一排整體櫥柜,上面從北到南依次擺放著微波爐、豆?jié){機、電餅鐺、電磁爐和高壓電飯鍋,鍋灶上面還懸掛著一臺側吸式抽油煙機。老楚自豪地說:“咋樣?比你們城里不差多少吧?”我連連點頭,并深吸了一口氣,竟嗅不到一絲油煙味兒。
楚功新告訴我們,1999年前后,他家還是用土灶臺燒柴草做飯取暖,煙熏火燎的,家里只有4只燈泡和1臺電風扇,每月電費不到5元錢。到了2005年,他家拆了煙囪,改用小巧的節(jié)煤爐搭配液化氣做飯取暖,又添置了彩電和洗衣機,每月電費也不過10元錢。2010年至今,在供電企業(yè)的引導和子女們的勸說下,他們夫妻把冰箱、電磁爐、抽油煙機和微波爐、空調等家用電器陸續(xù)買回家。使用之后,他倆發(fā)覺這些“洋玩意兒”真是好東西,不僅操作簡單、使用方便,而且干凈衛(wèi)生、經濟劃算,比燒煤燒氣便宜安全多了!如今,他家的電器功率總和早已超過一萬瓦。“雖說每月的用電量達到二三百度,電費也一下子上竄到150元左右,但俺心里高興呀!大家都說電費發(fā)票代表幸福指數(shù),誰家繳費多,說明誰家生活水準高!”
我接過話茬兒,擔心地問:“村里多了萬瓦戶,假如家家戶戶都放開用電,電壓穩(wěn)定嗎?變壓器會不會出問題?”
農電工趙衛(wèi)國抿嘴笑了,他胸有成竹、語氣堅定地說:“從1998年至今,黃窯村的電網先后經過3次全面升級改造,配變越來越大,線徑越來越粗,完全能讓全村父老鄉(xiāng)親用電無憂。就拿老楚家所在的黃窯中臺區(qū)來說吧,配電變壓器由以前的50千伏安已經增容到了315千伏安,低壓導線也由過去的35平方毫米鋼芯鋁鉸線變?yōu)?5平方毫米耐老化絕緣線,電網逐步堅強,供電可靠性持續(xù)提高,大伙兒盡可放心用電!”
楚功新更是深有體會地說:“供電服務也沒得說!電費發(fā)票上印有供電服務熱線95598和供電所的搶修電話,臺區(qū)農電工印發(fā)的名片(服務卡)上也有手機號碼,用電出現(xiàn)問題,只要撥打以上電話,他們就會及時趕到,比110還110呢!”
結束采訪,已是傍晚時分,回望黃窯,整個村舍都沉浸在落日余暉中,盡管再也不見那裊裊炊煙,但我明顯感覺到,在排排電桿和條條銀線的映襯下,小山村的天藍、水清、樹綠,美景如畫,讓人流連忘返!
圖.楚功新家的廚房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