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墳場”是丟棄武器的地方,但對不同的國家來說,它在講述著不同的故事,是封存場,也是放置場,還可能是發(fā)展的標志。武器墳場記錄了時代,訴說著蒼涼和進化。
說起“武器墳場”,人們最容易想到的恐怕就是著名的美國飛機墳場。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占地2600英畝(約等于11平方千米),價值350億美元的退役軍用機保存在這里,共有4200架。有些只是在部署間歇期暫存于該基地,不過超過80%的飛機最終將在此結束自己的使命。
1990年前,曾經有365架B-52轟炸機貯存在這里。按美蘇進攻性戰(zhàn)略武器削減條約,目前已基本被拆毀。
美國海軍還有一個綽號“幽靈艦隊”(正式名稱為美國國防預備艦隊)的艦艇封存場,位于舊金山灣北部Suisun灣,最多時曾有400艘艦艇停在這里。
作為曾經的兩大超級軍事強國之一,蘇聯也有很多類似的武器墳場。但與美軍相比,今天的蘇軍武器墳場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放置場了。停放在俄羅斯莫斯科市郊Khodynka機場的米-24武裝直升機,已破敗不堪。
蘇聯海軍曾擁有世界數量第一的潛艇部隊,冷戰(zhàn)結束后,這些潛艇中的大部分都因缺乏維護成了廢品。
許多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境內也存有大量廢棄的武器裝備,例如烏克蘭境內就有大批蘇軍遺留下來的武器裝備。位于烏克蘭境內的某退役軍機放置場,可以看到有大批的L-29教練機。
說起蘇聯遺留在烏克蘭的眾多武器遺產,最有名的莫過于“瓦良格”號航母,不過它后來的故事,人們就很熟悉了,被中國買下后改造成為今天的遼寧艦。
曾有“裝甲洪流”之稱的蘇軍裝甲部隊在冷戰(zhàn)結束后,大部分也難逃成為廢鐵的命運。哈爾科夫坦克廠停放有上百輛廢棄的坦克和裝甲車輛。
除了一般的武器墳場外,蘇聯還有一些因特殊事件設置的武器墳場,例如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后,參與救援的重裝備均放置在專門的放置場內,成了紀念這次事件的另類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