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許凌峰 攝影 毛燕南 設計 豆豆
冰上華爾茲 冰雪試駕斯巴魯森林人
文 許凌峰 攝影 毛燕南 設計 豆豆
我們漂得很High,起步、加速、拉手剎、轉向、放手剎、反打輪、給油,隨著發(fā)動機的轟鳴,斯巴魯森林人猶如一名優(yōu)秀的舞者在冰雪覆蓋的湖面上翩然起舞,步伐輕盈,超凡脫俗。要給個評價的話,我認為它絕對是一輛不錯的男人玩具。
也許有些人覺得我這么寫一輛車的冰雪試駕有些唐突,畢竟玩冰上漂移和冰雪試駕關系并不大,但事實上這也是我想說明的一個問題,現(xiàn)在還有多少四驅車可以玩冰上漂移?隨著電子系統(tǒng)的不斷升級,擁有這種樂趣的車型已經(jīng)越來越少了……
冰雪路面和其他濕滑路面略有不同,在其他路況上如果車輪發(fā)生打滑,其他車輪基本還會擁有一定的附著力,但冰雪路面上呢,如果速度過快發(fā)生側滑,那基本就四個輪胎一起打滑,這時候為了將碰撞傷害降到最低,電腦下達的指令往往是斷油。這其實挺要命的,如果在打滑中被斷了油,就算是擁有大神級冰雪經(jīng)驗的駕駛員在開車也肯定救不了自己,只能乖乖的等待著碰撞,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禱撞的稍微輕點罷了。但如果像斯巴魯森林人一樣可以繼續(xù)讓發(fā)動機咆哮起來,那結果也許完全不一樣,經(jīng)驗豐富的駕駛員可以讓發(fā)動機的牽引力一點點將車身修正,如果技術過硬,很有可能免遭“碰撞試驗”。當然我的觀點也有些欠妥,因為一款車不是只為駕駛技術高超的人設計的,而是為全人類設計的。
回歸正題,斯巴魯森林人的四驅能力一直就很得到我的認可,現(xiàn)在換代后的森林人又加入了X-Mode,讓自身的脫困能力又有了新的提升??赡苡行┤藢π乱淮秩松砩系腦-Mode還不太了解,其實它并不是四驅系統(tǒng)的名稱,而是四驅系統(tǒng)中的一項功能,激活X-Mode后,系統(tǒng)可綜合控制發(fā)動機、傳動系統(tǒng)、四驅系統(tǒng)、制動系統(tǒng)及其他輔助裝備,目的就是在惡劣路況如坑洼、濕滑和陡峭山路情況下保證車輛的穩(wěn)定性,在車速40km/h以內(nèi)都能起作用,此外,激活X-Mode,斯巴魯森林人后輪分配的扭矩也會強制提升50%。
斯巴魯森林人行駛在冰雪路面存在比較大的優(yōu)勢,因為左右對稱全時四驅系統(tǒng),結合具有低重心特點的水平對置發(fā)動機,讓車身分配在左右方向的重量基本對稱,這就使車身在轉彎時產(chǎn)生的偏移力會相對穩(wěn)定,再加上左右對稱全時四驅系統(tǒng)通過傳感器主動計算并對扭矩進行控制,因此有效降低車輪打滑、車身失控的幾率。
其實森林人在雪地上行駛也顯得非常矯健,但也需要駕駛員和它有默契的配合,這次內(nèi)蒙古之行我就深有體會,畢竟人與車之間的交流方式不再是直截了當?shù)?,有時候抓地力的變幻莫測會讓駕駛員有些頭昏腦漲,往往不在自己的控制范圍之內(nèi)。就像轉向,有的時候按著安全的車速轉向,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轉向不足或轉向過度的情況,但畢竟速度較慢,只要合理調(diào)整油門和剎車,其他的工作交給森林人自己去做就好了。
此外,森林人成為了我們此次冰雪之行不折不扣的“救援車”,雖然相比之下雷克薩斯的動力要大上不少,但無奈電子系統(tǒng)介入的太厲害。就像我們救援第一輛車時,一輛半截車身卡在雪堆上的普拉多,雷克薩斯掛上拖車繩費了半天勁,電腦就是判斷車輪即將打滑,發(fā)動機停止工作。后來讓森林人試驗一下,硬拖怕輪胎抓不住地,因此要用森林人的慣性把普拉多帶出來,但僅有3米的加速距離確實有點過短。這時我把森林人調(diào)到了超級運動模式,抱著僥幸的心理試一把,起步的一剎那我就全力踩下了油門,雖然前半米的距離車速沒怎么上升,ESP也介入控制了發(fā)動機的扭矩輸出,但當電腦斷定輪胎抓穩(wěn)地面后,2.0T的發(fā)動機在瞬間爆發(fā)了,我坐在森林人車內(nèi)感覺像是被彈射了一樣。當拖車繩被拉直的時候,普拉多被這個慣性輕松拽了出來,只不過普拉多上的駕駛員以為沒這么容易就出來,因此沒來及去踩剎車,結果橫向的力量過大車屁股又掉在路面的另外一個雪坑里面……
一路上我們開著森林人救了大大小小的轎車和SUV共14輛,我和車上的幾個人還開玩笑說要在這里開個救援公司,救援車就用森林人了。這時候同事拍了拍我的肩膀讓我看車的左側,一輛中卡陷在雪里……剛開始我還沒明白什么意思,后來他竟然問了句:“要不然咱去救救這輛卡車?”“行,你下去把卡車推上來吧,我們沒這個能力……”
到了“冰湖”上,森林人也成為了冰面上的主角,一會拉著我們滑雪,一會去跳“冰上華爾茲”,相信如果這次冰雪測試我們沒有開著森林人這個大玩具來,肯定會丟掉很多的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