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康
“二娘鹵味”,既不是商標,也不是店招,是侄女吃了她二伯母、我妻烹制的鹵味后的贊譽。妻是安徽人,皖北地區(qū)的家庭主婦幾乎人人都會做鹵味。
皖北人善做鹵味,與當?shù)剞r(nóng)耕民俗分不開。百姓一年到頭最看重的是“過大年”,過大年便要“喝春酒”,也就是春節(jié)期間相互辦席邀客。過去春節(jié)里辦席又不能隨時買到新鮮葷腥,還沒有冰箱可儲存,做鹵味就成了解決辦席菜肴的好辦法。進入臘月,家家戶戶開始腌菜(葷菜)。
腌制是做鹵味的第一道工序,也是關鍵性工序。不經(jīng)腌制的葷菜直接進入鹵鍋,口感大打折扣??梢宰鳆u味的食材很多,首選牛肉,雞、鴨、鵝、豬肉、豬蹄,豬下水中的肚、肝、心、大腸均可,唯羊肉不可。為何鹵煮前必須腌制呢?首先,腌制過的葷菜鹵煮后入味;其次,去腥膻。一般情況下,腌制的時間為五天左右,南方人稱作“跑鹽”,如加入適量的雪里蕻咸菜鹵腌制,味道更佳。五天“跑鹽”中,每天上下翻動,食材腌制均勻。出鹽水后,趁干爽天氣,晾曬三天即可;如遇雨雪天氣,可延長。當?shù)匕傩辗Q之為“出出風”,即去腥膻。出過風的食材方可下鹵鍋烹制。
鹵鍋里的作料是黃酒、白糖,少量醬油(僅為上色),少許醋(提鮮易酥),外加用紗布包裹的“十大味”鹵料?!笆笪丁庇扇夤稹⒋筌?、小茴、陳皮、丁香、甘草、沙仁、干姜等十種藥材組成,多的還有放白芷、草果、白蔻、肉蔻、辛夷花等藥材,號稱“十八味”。鹵料藥材是鹵味烹制的關鍵作料。兌上水后,食材放入,湯水要漫過食材。先用大火燒開,沸騰后開鍋煮上三五分鐘,蓋上鍋蓋減至文火燜煮。文火燜煮時間,視湯水收干程度而定。等到滿鍋湯水收斂呈濃稠狀時,鍋里的鹵菜也就酥爛了。酥爛程度以口感為準,不能太酥,過于酥爛,切塊裝盤時不好看。鹵煮過程中,那肉香夾著藥材香四處飄逸,真可謂一家鹵肉,滿莊聞香。
冰箱未進入家庭時,當年皖北人的鹵味,也僅在春節(jié)前后食用。過了清明,鹵菜就柴了。“柴”即口感不鮮嫩,因為臘月里腌制的葷菜,經(jīng)過冬季后水分盡失。盡管鹵煮前在冷水里浸泡,也不能恢復食材新鮮度。妻子是較早發(fā)現(xiàn)用冷凍儲存腌制葷菜訣竅的。腌制好的牛肉、雞、鴨等食材,出風后,立即用塑料袋包扎,然后放入冰箱冷凍室。即便擱上半年取出來,化凍后進鹵鍋,鹵煮后的口感也跟剛出風下鍋的鹵味幾無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