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平 范高農(nóng) 危春勇
提要:在第二十三屆中國新聞獎評選中,《信息日報》“跑腿新聞”專欄躋身中國新聞名專欄行列。這是對《信息日報》“關注民生,服務百姓,傳遞正能量,履行社會責任”的肯定和鼓勵。這一欄目能夠成功,就在于切實擔當媒體的社會責任,運用行之有效的傳播手段與路徑,用心用情地為人民群眾服務。
關鍵詞:信息日報跑腿新聞中國新聞獎
人民對主流媒體的信任沒有減弱
2006年9月1日,“跑腿新聞”新聞服務類欄目正式推出,以“幫您辦事情,為您解疑難”為宗旨,從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入手,通過記者的跑腿幫辦,讓讀者個人的投訴和咨詢有回音、有著落,困難與糾紛得以解決。欄目創(chuàng)辦以來,每天都要幫助讀者處理解決這樣或那樣的實際問題。
應該說,開辦“跑腿新聞”的目的很明確,一是利用媒體優(yōu)勢,為老百姓辦實事,解決一些具體問題和困難;二是發(fā)揮媒體的獨特作用,幫助黨和政府化解各類矛盾,促進社會和諧與穩(wěn)定。而這兩者的驅動力則是責任使然。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進入社會轉型期、改革發(fā)展的攻堅期和社會矛盾的凸顯期,不同利益群體的訴求增多,各種矛盾交織、紛爭不斷。媒體一頭連著黨和政府,一頭系著群眾,在溝通、協(xié)調各方面關系上,在處理問題、化解矛盾上有著不可替代和難以比擬的作用。
通過創(chuàng)辦“跑腿新聞”,我們明顯感到,雖然當下新聞的傳播格局和輿論形態(tài)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人們的訴求渠道也比較多,但對主流媒體的信任程度并未減弱和降低。相比網(wǎng)絡等新媒體,傳統(tǒng)媒體更具有權威性和公信力。而且,這種優(yōu)勢發(fā)揮和運用得更顯著、更到位,愈發(fā)有利于凸顯主流媒體的引領作用和主導地位。
在“跑腿新聞”解決處理的諸多案例中,有一件事就很能說明問題。隨著城市改造和建設進程加速,居民居住地變遷大,由此出現(xiàn)戶籍和行政區(qū)劃歸屬地分離的情況比較多,不少居民找不到居委會,處于無人管狀態(tài)。類似問題欄目處理了好幾起,最典型的莫過于2012年6月,家住南昌市沿江北大道1282號銀色星座小區(qū)的萬先生向“跑腿新聞”反映,其所在的小區(qū)不知道歸哪個社區(qū)管,自己老婆要生孩子,準生證卻不知在哪里辦,在4個單位連續(xù)跑了兩個來回也沒辦成。接到求助電話后,跑腿記者陪同萬先生一道去辦理準生證,先后走訪了其小區(qū)附近的濱江社區(qū)和其戶口所在地董家窯派出所及社區(qū)等6個部門,多方協(xié)調,幾經(jīng)努力,最終幫助讀者解決了問題,并指出了問題癥結所在。報道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重視,隨即著手解決銀色星座小區(qū)這一存在了8年時間的問題。
有人認為,“跑腿新聞”記者做了很多本該是黨和政府職能部門管的事情,有越俎代庖之嫌,其實不然。在服務大局、服務人民這個目標上,《信息日報》承擔了應有責任,我們的工作沒有越位。主流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與工具,作為黨的重要的宣傳輿論陣地,本身就肩負著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任務,具有監(jiān)督黨委與政府部門工作和溝通、協(xié)調各方面關系的職能。在新時期,盡管社會情況復雜多變,但新聞媒體為黨和政府的工作與大局服務、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服務的宗旨和性質沒有變。
一份報紙總是有自己的價值取向的?!芭芡刃侣劇钡亩ㄎ?、實踐與效應,體現(xiàn)了《信息日報》在新傳媒時代的辦報理念和責任擔當?!芭芡刃侣劇泵磕隇槿罕娕芡绒k事、調解糾紛3000余件,在維護穩(wěn)定,促進社會和諧建設方面發(fā)揮著積極而獨特的作用。有專家形象地比喻為“起到了‘哨兵‘連心橋和‘減震器的作用”。
“跑腿新聞”唱的是服務大戲
新聞工作的本質是群眾工作,而基層則是新聞報道的源頭活水?!芭芡刃侣劇标P注民生,服務百姓,面向大眾,廣接地氣,人民群眾生產(chǎn)生活為專欄提供了鮮活的取之不竭的新聞素材。
“跑腿新聞”的內(nèi)容充實,可謂包羅萬象,涵蓋人們?nèi)粘I?、工作和學習的方方面面,如衣食住行問題、社保醫(yī)保問題、上學就業(yè)問題、勞務糾紛、消費糾紛、房產(chǎn)糾紛和各類政策法規(guī)咨詢,等等。只要是群眾的正當需求和切實問題,只要在法律規(guī)章允許和報社能力范圍內(nèi),“跑腿新聞”均竭盡全力。
“跑腿新聞”唱的是服務大戲,而群眾需求是多方面的,為群眾服務也應該全方位。所以,不能滿足于單純的一事一辦、一事一跑,也不能被動坐等讀者打電話或找上門來,而應主動為更多群眾提供更多貼身服務。為此,《信息日報》想方設法拓展實施渠道,暢通行動路徑,擴大服務范圍,增強服務特色。從內(nèi)容到形式,再到范圍和對象,豐富多彩,立體多維,搭建服務民生的大舞臺,輪番上演不同類型的惠民節(jié)目,把“跑腿新聞”辦到群眾的心坎里。
“跑腿新聞”的服務形式活潑,注意形成與廣大群眾的呼應、碰撞與融合。主動搞策劃,積極做活動,還特別注意結合時令和特定宣傳日開展富有特色的專項服務。2012年5月27日,在國際甲狀腺知識宣傳周之際,
“跑腿新聞”特意聯(lián)合南昌大學一附院去社區(qū)開展義診,半天時間便為近500名居民提供免費義診和咨詢服務,向居民們詳細解答不同甲狀腺疾病的典型癥狀,對存在相關癥狀的居民,都認真地給出治療建議,告訴他們應該去做哪些項目的檢查等等,為社區(qū)居民上了一堂健康教育課。
“跑腿新聞”的服務對象廣泛,個體和群體兼顧,除了受理讀者個人訴求外,還主動走出去上門服務,使單邊互動變?yōu)槎喾交?,使單一的個體受益變?yōu)槿后w受益。如“跑腿新聞”進社區(qū)活動,一年四季風雨無阻,跑腿記者在有關單位配合下,利用雙休日,帶著各種項目走進社區(qū)為居民送服務,小到修一把雨傘、織補一件衣物,大到維修家電、清洗油煙灶臺,極大地方便了群眾。而每年底舉辦的年終巨獻大型公益活動,組織率領數(shù)十家政府職能部門和愛心單位,集中起來為廣大群眾提供一大串熱情周到的服務,更讓近萬名市民享受到全方位的服務盛宴,現(xiàn)已發(fā)展成為報社的讀者節(jié)。
凡此,使得“跑腿新聞”為群眾服務,呈現(xiàn)多元化、品質化、多樣化,內(nèi)涵和外延均比較寬泛,避免了單純的幫扶與濟困,使之既不重復自己過去的民生熱線,又鮮明地區(qū)別于同城媒體主打社會新聞的“熱線新聞”。聚合效應、輻射效應、群體效應盡在不言中。endprint
創(chuàng)辦7年來,盡管“跑腿新聞”的記者換了一茬又一茬,但為人民群眾服務的“跑腿”精神卻始終堅持,沒有斷線,已累計為廣大群眾解決實際問題、解答各類政策法規(guī)咨詢達2.1萬多次。
用心幫辦,堅守平凡,持之以恒創(chuàng)造品牌
“跑腿新聞”每天所接觸的問題有大有小,有難有易,也有老有新,有的事情記者一出面就搞定,有的問題則要花費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最終解決。但不論是何種問題,都需要記者捧著一顆心、融入一份情去做,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去辦。細微融真情,點滴見精神。像前面列舉的幫助萬先生辦準生證一事,一個看似簡單的辦證問題,前后卻歷時半個月,記者親力親為,辛苦勞累程度可以想見。
“跑腿新聞”熱線電話24小時開通,有些緊急事說走就得走,記者一接到電話背起挎包就出發(fā)。如,2013年1月11日晚上9點多,讀者趙先生打來電話說,他們在一家豆撈店用餐,快結束時圓桌上的玻璃轉盤突然爆裂,把大家嚇了一跳,幾位女同事也被碎玻璃塊打中,雖沒有被割傷卻敗壞了大家的興致,可店方卻稱不應該負責任,老板也遲遲不出面解決問題,僵持了一個多小時也沒個說法,希望記者能到場協(xié)調。接到電話后,記者立即趕到現(xiàn)場找到店長及主管進行協(xié)調,最終促使店方向食客道歉,并減免一半餐費。對此結果,趙先生表示滿意,而記者離開現(xiàn)場時已是夜里10點半。
“跑腿”記者每天行進在路上,穿梭于讀者之間,經(jīng)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這么多年來,“跑腿新聞”能夠堅持下來并贏得群眾的信賴,即使刮風下雨、起早摸黑接到群眾訴求也義無返顧地跑去幫辦。如果沒有對群眾的深情厚意和一片丹心,沒有為群眾服務的滿腔熱血,顯然做不到這個份上。
“‘跑腿新聞好,好就好在:把百姓的事當做‘自己的事來跑;好就好在:把百姓的事當‘大事來跑;好就好在:把百姓的事當‘難事來跑;好就好在:把百姓的事當‘急事來跑。”這是南昌市解放西路居民詹愛國寫給欄目的信。
“跑腿新聞”欄目的定位促使記者身在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成為常態(tài)。干跑腿記者是個苦力活,工作在基層,每天接觸矛盾糾紛,老百姓的難事成了記者的急事、要事。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芭芡刃侣劇睘槊?、利民,親民、便民,是媒體創(chuàng)新服務民生、傳遞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項切實舉措,是新聞工作者堅持“三貼近”,踐行“走轉改”的生動寫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