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濟河古稱中都水、嬰侯水、嬰澗水,汾河一級支流?!渡胶=洝罚骸敖哽逯剑瑡牒钪鲅?。”《水經注·汾水注》:“山海經稱竭戾之山,嬰侯之水出于其陰,北流注于祀水,右出祀山,其水殊源共合,注于嬰侯之水,亂流經中都縣南,俗又謂之中都水?!鼻 斗谥莞尽罚骸皨霛舅?,出平遙縣東南鹿臺上,俗呼鹿臺河?!薄肚逡唤y志》載:“中都水,在平遙縣東南15km,一名嬰侯水?!蔽挥谏轿魇∑竭b縣境內,主河道分東西兩支,東支發(fā)源于辛村鄉(xiāng)樂溝,西支發(fā)源于千莊鄉(xiāng)的油房溝,兩支在岳壁鄉(xiāng)尹回匯合,流經九眼橋在汾河三壩下游500m處的劉家莊匯入汾河。河長44.4km,流域面積313km2,河道比降11.9‰。
流域地處黃土高原,地勢呈東南漸向西北傾斜,最高處海拔1953m,最低處河口高程740m。地貌分為森林區(qū)、石山區(qū)、土石山區(qū)、黃土丘陵階地區(qū)、沖積平原五種類型。地形錯綜復雜,山嶺連綿重迭。丘陵地帶山巒起伏,溝壑縱橫,黃土覆蓋較厚;平川區(qū)土壤肥沃,水源豐富,人口集中,是平遙縣主要糧棉產區(qū)。
流域屬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年平均氣溫10.1℃。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499.5mm,24h最大暴雨量317.3mm(1977年8月5日)。多年平均年徑流量1210萬m3,地表排水良好。據21世紀初統計,流域內涉及9個鄉(xiāng)鎮(zhèn)81個村莊,總人口近10萬,耕地 0.9 萬 hm2。
惠濟河上游分東西兩支,主源西支發(fā)源于平遙縣與沁源縣交界處的油房溝,地處超山自然保護區(qū),由東南向西北流經李家莊、千莊、上莊、水磨頭到東泉鎮(zhèn)。東泉村有百福寺,光緒八年《平遙縣志》載:超山有百福寺,民間俗稱“上百福寺”,東泉百福寺為“下百福寺”。之后,過岳壁、梁村到尹回。東支源于寶塔山下的東溝,由南而北過黃倉、豐盛村,拐向西流經辛村、郭休、青村后直到尹回。兩支流上各建有一座小型水庫(東支長則水庫,西支五曲灣水庫),東支建有仁義引水工程,該工程穿越狐爺山將平遙境內昌源河仁義溝的部分徑流引入本流域,有效灌溉面積0.6萬hm2,另建有多處提灌、管灌等小型水利工程。
東西兩支在尹回境內匯合后進入尹回水庫庫區(qū)。該水庫建于1958年,1977年8月5日遇特大暴雨曾潰決垮壩,后進行了修復并擴建,總庫容2630萬m3,控制流域面積273.9km2。尹回水庫是古城平遙的地表水供水水源地。
惠濟河出尹回水庫,西北行至平遙縣城東。境內有國家級保護單位5處:古城墻、文廟、雙林寺、鎮(zhèn)國寺和慈相寺。文廟位于縣城東南隅,始建于唐貞觀初年,其大成殿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是全國文廟中僅存的金代建筑。雙林寺彩塑藝術館位于平遙縣城西南橋頭村,寺內殿宇11座,元、明彩塑1600余尊,大都完好。鎮(zhèn)國寺原名京城寺,創(chuàng)建于五代時北漢天會七年(963年)。前院居中者為萬佛殿,殿貌奇古,結構獨特,是國內現存五代時期唯一的木構建筑。
縣城內有著名的旅游景點市樓、清虛觀和日升昌票號舊址等。古市樓橫跨平遙古城南大街,是城內獨一無二的樓閣式高層建筑,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樓始建年代不詳,重修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清虛觀始建于唐顯慶二年(657年),原名太平觀,現為平遙縣綜合博物館。日升昌票號舊址位于平遙城內西大街路南,至今保存完好,現為晉商文化的代表展館?;轁咏浛h城東的九眼橋,過南同蒲鐵路、南政村,在汾河三壩下游500m處劉家莊村匯入汾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