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平
讀帖小札
王和平
書法是中華文化之精華,書家的形成和逸事與法帖一樣充滿著傳奇。在有限的史料中挖掘一些文化點滴,還原古代書家的生活真相,合理地推斷和演繹歷史的片斷,寫和讀都有收獲。
鑒賞 推論 字趣書味
宋徽宗的藝術(shù)才華地球人幾乎都知道。不要以為皇帝整日如先生批改作業(yè)似的擬旨寫文就一定寫好毛筆字,觀整個宋家王朝,帝王中也就徽宗、高宗父子寫一手好字。
徽宗十六、七歲已成名成家,如命運之神不急于光顧這個年少得意的紈绔子弟,日后如修養(yǎng)漸深,遠離塵世,山澗湖前搭一組竹屋茅蓬,水棧直修至湖中,與幾個佳人生一組娃娃,唱歌作畫,做白發(fā)仙翁;又或者,首都黃金地段高墻大院,深居簡出,如米芾、王詵那樣,弄弄收藏,畫畫大作,下午還跟高俅踢踢蹴鞠,也是榮華一生。陽壽肯定不止54歲。
趙佶的龍袍加身純屬偶然。神宗共有14子,趙佶非嫡出,無繼承皇位資格。也許是書畫家的禮數(shù)比較周到,具有決定權(quán)的向太后對這個每日必到自己住處請安的孩子特別有好感,一向低調(diào)不發(fā)表意見的向太后把她的偏愛十分堅決地給了端王趙佶,左推右擋地把其弄成徽宗皇帝。
徽宗的工筆水平幾乎可以代表宋朝的一個高度。書法初學(xué)薛稷、薛曜、褚遂良,楷書、草書、狂草都很了得。像所有成功的書家一樣,能模寫各種書體。他寫的《千字文》,大頭細身、濃墨淺意、變化多端、跌宕起伏,筆勢奔放流暢、氣貫乾坤,不讓唐代的草圣張旭與懷素。但為何獨獨喜歡有骨無肉的瘦金體?冥冥之中的“字如其人”暗合了命比紙薄、骨瘦如柴的窮書體。
命運劇變瞬時即來,在飽享窮奢極欲的二十六年皇帝生涯后,北宋王朝轟然倒塌,徽宗、欽宗父子成了蠻族的俘虜。面對大兵壓境的金人,書畫皇帝的脆弱與膽怯原形畢露,金蟬脫殼術(shù)再現(xiàn)。史上難得一見的讓位鬧劇上演:被強迫接班的趙桓兩次昏倒至不省人事,先是被披上龍袍,后是被扶上龍椅。歷史上曾有多少太子爺?shù)认沽搜郏?/p>
金人擄走趙佶父子、皇后嬪妃以及仆從等一萬余眾北歸,步行途中宋俘餓殍滿地,慘不忍睹。囚禁之地一直北移,直至五國城?;兆诿舾型纯嗟男幕蛘弑凰ㄔ诼╋L(fēng)柴門、搖曳孤燈之前,或者系于曠野蕭瑟目斷南飛大雁之后?!爸︻^秋葉,將落猶然戀樹,檐前野鳥,除死方得離籠?!蹦鮽钪氐内H罪,冰碳兩極的察悟于一個書畫家而言痛徹入髓,對一個皇帝來說更加痛徹入髓。
千字文
三希堂帖
乾隆冒充文化人弄了個三希堂。三部法帖,僅王珣的《伯遠帖》為晉代真跡,《快雪時晴帖》是諸多王羲之名帖中典型的唐代雙鉤填墨摹本之一,王獻之的《中秋帖》也是真跡,但史界有人認為是宋時米芾的摹本。清宮內(nèi)府經(jīng)過康熙、雍正的搜刮,世間名畫名帖大都歸攏皇家。被歷代書家奉為“千古珍寶”的陸機的《平復(fù)帖》在乾隆身邊隱藏不現(xiàn),不然這個“文玩皇帝“可能會改名“四希堂”。這幅名帖沒有遭到這位有一大盒子閑章又有強烈占有欲的玩家的密蓋。《平復(fù)帖》曾為宋徽宋收藏,“宣和”印章很優(yōu)雅,繁體右下端蓋一個,左下端對應(yīng)一個簡體,左上方還有一方“政和”印,三方印為一人所刻。此帖后多次轉(zhuǎn)手,清雍正時成為孝圣憲皇后的嫁妝,在皇親國戚間流傳,也一直在乾隆的視線之外。
唐史家張彥遠在《敘畫之興廢》中說他祖父被迫向唐憲宗進獻字畫的清單中,書帖有鐘繇、張芝、衛(wèi)夫人(爍)、李靖各一卷,書法祖師杜度、崔瑗的已無,可見書法不留于碑石消失很快。梁元帝投降前一把火就燒掉歷代名畫、法書和典藉共二十四萬卷。在比張彥遠早167年的前唐重要史家李嗣真的《續(xù)畫品錄》中,陸探微列位上品中,顧愷之為中品上,王羲之被列為下品中。而列位上一品的劉褒、桓范和趙岐竟無后人再評,更無作品流傳于世。文學(xué)家劉機的《平復(fù)帖》沒有進入李嗣真的視野。時代變遷,戰(zhàn)亂兵火,世事多秋,歲月消痕,只有依稀的文字記載,諸多的歷史和人物竟還原不了真實。多少過往事,雁過未必留聲?!镀綇?fù)帖》是第一件流傳有緒的法帖墨跡,王羲之的兩位老師衛(wèi)夫人和鐘繇,時間相隔不遠,竟只有鐘繇的石刻碑文了。
乾隆以晉人三帖命名《三希堂》不能證明他的書法學(xué)養(yǎng)有多高,與米芾取書室《寶晉齋》有天壤之別。晉朝是書畫大師輩出的時代,中國書法在晉時期己經(jīng)完全走向了藝術(shù)的自覺,書寫漢字成為一種獨立的審美藝術(shù)表現(xiàn),書體演變己經(jīng)相當(dāng)完備。以簡約為尚,以虛曠為懷,濃墨妙鋒,殫精竭慮,從而蘊育出晉人書“以韻勝,以度高”的時代書風(fēng)。晉人名家法帖對任何藏家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乾隆這個享樂皇帝藝術(shù)天資非常低下,多少名帖過手把玩,長浸紙墨竟終年不悟。他的字圓滑軟弱,無架無鋒,仿佛現(xiàn)代水筆寫就,大有時光逆流之感。他對名家法書與其說癡迷不如說有暗心思?!恫h帖》跋“江在風(fēng)華”有“乾隆御筆”章,但字不是他寫的,故宮養(yǎng)心殿、上書房等處這種圓潤但不失骨的大字都是和珅寫的,只是一個裝傻一個笑納的默契而巳。許多名帖跋首、卷尾這個書盲都要不辭辛勞長篇書寫,裝裱成一體?!犊煅r睛帖》,用三段“御筆”小楷圍住此名帖,帖正中間竟然大模大樣提了一個碩大的“神”字,壓掉此帖一個角!皇帝的思維就是這樣無法無天,至死都不會明白:天下可以搶奪,高貴和智慧與生俱來,無關(guān)乎身份。
快雪時晴帖
平復(fù)帖
天一露白,鎮(zhèn)江北固山腳下臨江背山的海岳庵大宅里有人起來洗漱了,“海岳外史”用灰黃色自磨井鹽抵入口中輕輕在齒間磨檫,又用剪去筆尖的平頭狼毫在口中拖拂。這一幕是北宋時米芾在“清口”,或者說“刷牙”,大約用時一格“沙漏”,然后用皂角水洗臉洗手,清水過六遍,又用時一格“沙漏”。推開前后門窗,讓清新空氣對流,再仔細梳理須發(fā),用“掠子”(篦梳)束發(fā),如果今日要出門會友、鑒定,改用“額子”(無頂頭巾)束發(fā)。米老是個自信的人,終身唐裝打扮。
米芾出生于世族貴胄,七、八歲便可懸腕抵壁寫大字。天生一個文化人,做過各級官員,任期都不長?;兆谠t立國家書畫院,自任院長,米南宮是常務(wù)副院長,但這個事實院長不好好指導(dǎo)編篡領(lǐng)導(dǎo)極其看重的《宣和畫譜》和《宣和書譜》,一頭扎進珍藏歷代書畫的“觀內(nèi)府”,那是除皇帝之外少數(shù)幾人才可進入的密室。所以沒多少時間,米院長就被解聘了。米芾一生,仕途失意,只能沉耽書畫。初學(xué)書法于唐人用功最深,四十之前尚未形成獨特風(fēng)格,可摹寫各家書體,入骨十分,有“集字”之譏。他摹寫王獻之《中秋帖》幾乎亂真,給史界留下一個世紀(jì)之迷,至今無法解開。三十八歲時寫的《蜀素帖》,平穩(wěn)、端莊、勻稱,已然筆力遒勁,俊朗飄逸,董其昌評“如獅子捉象,以全力赴之,當(dāng)為生平力作”恰如其分。有嚴(yán)重潔癖的米南宮天生細膩敏感,內(nèi)心強大,高傲灑脫,以一種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來寄情托意,時有佯狂之態(tài),故有“米顛”之雅號。
白粥還在文火細煮,庭園里走一圈,喜歡慢走,采擷幾瓣有暗香的花瓣,回去洗凈丟入粥鍋?;貋砗笞屑毑潦么白印⒋翱?、窗臺和幾案、書桌、坐椅,一塵不染后再請上筆墨、硯臺,當(dāng)然這些器具又重新洗了一遍。
四十以后追慕魏晉平淡之趣,迷戀鐘繇和王羲之,書體進入自由狀態(tài)。寶晉齋主揮筆疾掃,枯潤自留,跌宕起逸,峻峭欹側(cè),字或大或小,全不受制約,完全隨性而發(fā)。“穩(wěn)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自己總結(jié)更到位。
如天氣晴朗,午間小憩后,皂角水再洗三遍,打開收藏櫃,鋪好白布床單。(唐張彥遠建議看名人字畫用床鋪)米家收藏極富,僅晉唐古帖就有千余軸,經(jīng)他審裁為“極品”的只有十軸,蓋玉質(zhì)“米芾印”、“米芾之印”或“米芾元章印”,玉印共有六枚,專用于字帖。名畫不計其數(shù),最喜歡、最得意的是顧愷之《維摩天仙飛女》和《凈名天女》圖,蓋“米芾秘篋印”、“米姓翰墨印”或“米姓秘玩之印”等,有這些章印的都是絕品。蓋“米姓清玩之印”的都是“寶晉齋主”沒看上眼的“次品”。還有一幅晉戴逵的《觀音》他極為看重,《畫史》中竟說了兩遍:“戴逵觀音在余家?!泵总赖淖之嬭b定絕對權(quán)威,家珍如博物館量藏,各路名家的畫風(fēng)畫貌爛熟于心,這是一。其二,大凡潔癖之人性細敏感,不會遺漏常人看不見的細節(jié)。一次鑒定閻立本畫作的真?zhèn)?,一直檢查至畫中人的腳后根才有結(jié)論,那可是考驗鑒定師眼力、記性和耐心的真功夫。有時看中堂大軸,床鋪上展不開,索性掛在高屋大樑上,搬把椅子坐在畫軸對面,看夠一下午。
夜幕降臨,點上落地臺燭,開始記錄當(dāng)日要事、畫論或書評。米芾在世57年,效率高得驚人,把當(dāng)世遺存重要書畫都做了鑒定記錄?!懂嬍贰肪拮?,通常一兩句話,其畫在何地、誰家,簡約精到,樸實無華,這在他那個年代是很難做成的功德。書畫(米芾畫人物)、鑒賞、畫論都做成極致,畫作尺幅、裝禎裝裱、保存留傳之術(shù),事無巨細,都有細述。偉大的書畫家、鑒賞家、藝術(shù)史論家,米芾當(dāng)之無愧。
紙發(fā)明之前,社會以竹簡記事辦公,書法家在絹帛上存藝,這就界定了書法在當(dāng)時是極少數(shù)人玩的高級技藝?;实凼堑谝蝗后w,從東漢算起,至宋齊梁陳,共四十八帝,就有二十八位是書法家。
關(guān)于竹簡,需要澄清一個誤區(qū),它應(yīng)該沒有厚度,要接近紙的實用功能,越薄越好。如《十面埋伏》導(dǎo)演把竹簡堆成墻,神秘大師展開碩大竹片揮毫疾寫,只能證明自己是史盲。竹簡者,近竹皮處取下篾片,光滑如板,不能有弧,真實的竹簡條寬不過一公分左右,刀筆吏須屏氣凝神書寫,非常精細的毛筆也只有筆尖才能在其極小方寸縱橫,(刀是橡皮)是一門極其專業(yè)的技藝。書法家不玩這個。假如當(dāng)年的典藉如張導(dǎo)演規(guī)格尺寸,孔子的座駕就成了貨車,老夫子就不是訪問學(xué)者了,一部參考書占據(jù)了大半,臘肉放哪里呢?
早期習(xí)字者因為“紙”的缺失,常常弄得“領(lǐng)袖如皂,唇齒常黑”,一身都是墨。書畫在絹帛或縑帛上表現(xiàn),帛的材質(zhì)是絲,十分昂貴,除了帝王有幾個人寫得起?習(xí)字的絹帛應(yīng)該寫完即洗,以重復(fù)使用。鐘繇習(xí)字大都是在地上畫字,睡覺時在被子上比劃,把被子都畫破了??梢娫缙跁伊?xí)藝以心寫為主,終日思索。
據(jù)《蔡邕傳》記載,大書家擔(dān)心“邕以經(jīng)籍去圣人久遠,文字多謬,俗儒穿鑿,疑誤后學(xué)”,親自持筆書寫于碑,石工精細鐫刻,立于太學(xué)門外。自碑始立,慕名而來的觀賞及摹寫者,光車乘日千余輛,街巷形成堵塞。還載“靈帝好書,開鴻都之觀,善書之人鱗集,萬流仰風(fēng),爭工筆禮”。萬流仰風(fēng),爭工筆禮,書家地位之高令人咂舌,相當(dāng)于天王巨星吧。
習(xí)字學(xué)法瘋狂無出右者還數(shù)鐘繇,年少時,看見蔡邕的書法論集在一個叫韋誕的座位上,不能私有,竟自此捶胸痛惜三日,胸脯青紫,并因而吐血,魏太祖用五丹靈藥才把他救過來。等到韋誕死,鐘繇找人盜開他的墓室,終而得到了它。書法從記事工具到擺脫對文字意義的依附,成為一種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藝術(shù),正是由于癡迷書家的藝術(shù)覺醒與執(zhí)著開創(chuàng)。在鐘繇之前的蔡邕、草圣張芝、章草杜度、大家崔瑗等等,只有文字記載,歲月蝕磨了他們的墨色,豈不惜哉!
蜀素帖
惠柑帖
值雨帖
(王和平,蘇州工藝美術(shù)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高級工藝美術(shù)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