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縣農業(yè)局 廖基常
謹防水稻爛秧
新化縣農業(yè)局 廖基常
水稻爛秧是爛種、爛芽和死苗的統稱。播種后種子不發(fā)芽而逐漸發(fā)黑腐爛稱爛種;扎根以前,幼芽蹺腳,黑頭黑根,以致腐爛死亡,稱爛芽;幼苗在二三葉期死亡稱死苗。近年來,水稻爛秧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低溫陰雨年份尤其嚴重。
1.發(fā)生原因根據發(fā)生機理,水稻爛秧分為生理性爛秧和傳染性爛秧兩類。生理性爛秧是由環(huán)境條件不適而導致生理失調引起的,傳染性爛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按照癥狀的不同,傳染性爛秧可分為青枯型和黃枯型。青枯型死苗,病株最初葉尖停止吐水,繼而心葉突然萎蔫,卷成筒狀,隨后下部葉片很快失水萎蔫卷筒,直至全株呈濃綠色而枯死,病株根系呈暗色,根毛稀少。黃枯型死苗,從下部葉片開始,由葉尖向葉基逐漸變黃,再由上部葉片蔓延至心葉,最后植株基部變褐軟化,直至全株呈黃褐色而枯死。
不良的外界條件常能誘發(fā)病菌侵染,發(fā)生傳染性爛秧。例如二三葉期遇低溫陰雨,或在冷后暴晴、溫差過大時,秧苗呈急性青枯。如果較長時間持續(xù)低溫,則病苗會出現營養(yǎng)物質供不應求,使葉片逐漸褪綠黃枯。傳染性爛秧開始時零星發(fā)生,以后迅速向四周蔓延,嚴重時出現整片秧苗死亡。生理性爛秧與傳染性爛秧的重要區(qū)別是前者無發(fā)病中心團,后者有發(fā)病中心團。
2.防治措施①注意天氣預報,做到搶晴天播種。水稻播種要求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在12℃以上,低于12℃或低溫持續(xù)4天以上易發(fā)生爛秧。搶晴天播種,播種后只要有3~5個晴天,幼根扎下后,再來寒潮時就不易受害。②合理施肥。施肥原則是基肥足、追肥量少次多,先淡后濃、提高磷鉀比例。對弱小苗可先施適量的淡糞水,待秧苗生長正常,開始分蘗時再追施較多的肥料。每667平方米秧田可施15~20公斤草木灰。③科學用水。芽期應保持廂面濕潤,不要過早灌水,防止徒長。無論是早稻、中稻還是晚稻,育秧播種至現青,廂面切不可留水層。晚稻育秧時天氣炎熱,蒸發(fā)量大,可在早晚灌“跑馬水”。水稻苗期具有干長根、濕長芽,氣長根、水長芽的特性,故播種至現青階段,主要任務是增加土壤氧氣,而不是水分。晚稻育秧亦根據“不怕曬,就怕煮”的特性,合理管水。早稻、中稻育秧遇上寒潮、暴風雨、冰雹或霜凍時,短時間灌水護芽,至二三葉期,可相應加深水層,但不可淹頂,早晨排水,下午4時以后再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