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確定的教學的核心目標?!皩W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這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為實現閱讀教學核心目標而提出的明確要求。
一 在閱讀中進行審美教育,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參與某種活動的積極傾向。人們對某件事產生興趣時,就會注意它、接近它、探究它。學生喜歡學什么,不喜歡學什么,常以學習興趣為轉移。學習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產生動機,引起注意,激起情感,促使感知清晰、思維活躍、想象豐富、印象深刻、記憶牢固。古今中外許多教育家都強調興趣在教育實踐中的重要作用。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fā)掘讀物“美”的因素。優(yōu)美的課文中有許多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的因素,包含著崇高美、喜劇美、悲劇美、滑稽美、秀美、幽美、柔美、壯美等美的形態(tài)。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適當地從審美的角度加以誘導、啟發(fā)、品評,使學生能從整體上去體驗、感受種種美的內涵與美的形態(tài)。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的課文,大部分都是古今中外優(yōu)秀作品,無不富含美的因素。就是在常人看來枯燥乏味的說明文、議論文,其實同樣也具有“美”的因素。如優(yōu)秀的說明文總能從事物的最佳角度切入,用最明確、最簡潔的語言和最嚴謹的邏輯去進行說明,所以讀來給人一種曉暢明晰之美。說明文中各種說明方法的運用,說明順序的安排呈現出曲折跌宕的推進形式,它既顯示出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又給人一種曲線美、節(jié)奏美,給人一種愉快的滿足感。優(yōu)秀的議論文包含強烈的感情,使文章的邏輯性有一種折服人心的氣勢,給人獲得認識真理的滿足,充滿了思辨美、理性美、智慧美。
二 讓閱讀教學貼近學生生活
美國教育家華特·科勒涅斯有句名言:“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闭Z文天然是與生活聯系在一起的。因此,教師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將學習知識、鉆研課文、培養(yǎng)能力等與學生生活有意識地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到自己平時的所見所聞、喜怒哀樂都可以在語文中再現,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與生活息息相關,語文無處不在,無處不有。
教師既要善于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到閱讀中來,借用已有的生活體驗與已學得的其他學科知識來學語文,又要善于把閱讀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與技能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去。比如在閱讀教學中恰到好處地穿插與閱讀內容有關的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材料,特別是民族地區(qū)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及影視作品中常見的情景等,以幫助并啟發(fā)學生去理解和感悟。還可以在閱讀了一些課文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體驗為文章補充一些材料、事例等,或者就一些精彩句段進行仿寫??傊?,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就是要以生活為本源,以課堂為軸心,以讀寫為主線,以興趣為先導,來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 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與獨特體驗
人類個體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學生是個性化的學生,閱讀也應是個性化的閱讀。只有在個性化的閱讀中,才能真正發(fā)展學生鮮明、獨特、健康的個性。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與獨特的體驗,是為了有創(chuàng)意地閱讀。特別是民族地區(qū)的學生,有其獨具特色的地域環(huán)境和文化環(huán)境及生活經歷與體驗,這些都算得上是一種語文教學資源,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開發(fā)利用這些資源,來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著眼于培養(yǎng)富有創(chuàng)意的讀者,而不應以標準化解讀規(guī)范學生的閱讀和理解。
四 將情感活動始終貫穿在閱讀教學中
劉勰說:“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此立文之本源也?!庇终f:“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币粋€“情”字關乎讀和寫兩個方面,情感是想象的動力,是文學的生命。然而,在應試教育的桎梏下,閱讀教學往往是進行空洞分析,味同嚼蠟,所謂“文”者支離破碎,所謂“情”者蕩然無存,真可謂是無情教學了。只有將情感活動始終貫穿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善于調動學生生活經驗,通過想象與聯想來品味文中之情,才能使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達到物我統(tǒng)一的境界。
教師還要善于用自己的情感去調動學生的情感。教材中反映的并非都貼近學生的生活而喚起學生的情感,這就需要教師用自己的情感去調動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情地投入,聲情并茂,繪聲繪色。教師只有自己進入角色,才能帶領學生進入藝術天地,教師的情感感染了學生,師生情感才能交融、共振,從而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五 重視培養(yǎng)學生閱讀思維能力,加強閱讀方法指導
閱讀離不開思維,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必須設法激發(fā)學生思維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chuàng)性。以此為前提,教師還要引導學生不斷總結閱讀方法,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對不同的文體,適用不同的方法。如閱讀說明文要從說明對象及其特征入手,找找文中各層次的中心句,看看作品選用的說明順序、說明方法,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等。閱讀議論文要從把握其三要素入手,進一步理解作者的內容安排順序、語言運用等方面的理性色彩等。只有善于總結,才能以學促學,促使學生閱讀能力不斷提高。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