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地圖上,北京與天津之間有塊“飛地”,靠近北京的地方,就是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國家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燕郊地處首都東大門,距北京天安門30公里。華北科技學院就坐落在燕郊“第三公交站”。 華北科技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傳承“文”“法”薪火精髓,在這所工科院校中的人文使命可謂不可或缺:現(xiàn)有法學、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新聞學、秘書學5個本科專業(yè)以及安全與社會發(fā)展、安全法學2個研究所;擔負全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語文、留學生漢語文化課程以及全校人文素質(zhì)類40%的選修課教學。近年來,“精彩一課”日益深入人心,在教師職業(yè)成長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跡。學院教師吉新宏、金安輝、肖國會、張曉東被同學風靡相稱為“吉金肖張”的燕郊四杰。4月9日,《教育》旬刊記者采訪了這4位教師。
吉新宏:教師的使命在于教會學生思考
“文本中有生活的世界,文學理論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眼睛和這樣的心靈,讓我們對世界進行詩意的感受和詩意的批評。這種態(tài)度是文學理論的態(tài)度,是用錢買不來的、真正詩意的人生態(tài)度?!奔潞瓿R赃@些話告誡他的學生,“現(xiàn)代文藝學不僅與傳統(tǒng)的哲學、美學密切相關(guān),而且越來越呈現(xiàn)出與眾多人文社會科學理論互相融合的趨勢,文化學、人類學、符號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理論都成為文藝學研究的重要視角。”吉新宏在課堂上似乎不是在講課,而是教學生怎樣學會思考,怎樣學做人……因此,有學生稱他是“犀利哥”,也有學生稱他為“吉博”。
吉新宏說,他出生于河北玉田縣的一個農(nóng)民家庭。童年乏善可陳,像一般的農(nóng)家孩子一樣,爬樹、游水、捉蟲、偷瓜,以及不斷地挨大孩子欺負,如是而已。9歲才上小學,5年后離家上初中。1990年,歪打正著考入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真正的所謂“人生”是從此開始的。大學4年他沒有得過“優(yōu)秀”,沒有當過“先進”,更沒有當過學生干部,唯一收獲就是讀了一些書,養(yǎng)成了一點獨立思考的習慣。雖然是讀師范,但那時從來也沒有想過將來要當老師。1994年他從東北師大畢業(yè),分配到唐山師范學校,開始了作為“教師”的職業(yè)生涯。走上講臺以后,才慢慢喜歡上了教師這個職業(yè),覺得自己很適合作教師,而且只適合作教師。
吉新宏說:“我平時的生活很枯燥,尤其在別人眼里。以前叫‘書呆子’,現(xiàn)在‘老宅男’。我最大的愛好就是靜靜地坐著,看書、寫字、思考、發(fā)呆。我愛這種枯燥的生活,不喜歡到外面的美麗世界去‘精彩’?!碑斏辖處熞院?,他發(fā)現(xiàn)自己平時讀的一些書可以給自己和別人創(chuàng)造價值,于是,就再也不想做教師之外的任何“體面”之事了。2005年來到華北科技學院,上了不少課,文學概論、美學概論、藝術(shù)概論、文藝美學、文藝心理學、古代文論、詩詞鑒賞等對一般學生來說較為晦澀的專業(yè)理論課。在教學中,他力圖使所有理論盡可能落實到學生的文學經(jīng)驗、文化經(jīng)驗及生活經(jīng)驗中。具體操作上,將理論原則的邏輯展開與實踐應用的文本分析相結(jié)合,讓學生具有文本領悟和理論操作兩種能力,現(xiàn)在看來效果還行。
漢語言文學B111班學生陳西西說,吉新宏老師常說的一句話是:“不坑人!”他總是要求自己對講述的知識達到完美后再傳授。另外,吉新宏的 “反偵察”能力還特別強,要求學生作業(yè)是不允許抄襲的,為此在作業(yè)上交之后,他會將學生的論文一段一段放在網(wǎng)上查詢是否有抄襲的痕跡。吉新宏常說:“中文系的學生應該是最有思想的,學中文的并不一定比理科生差。社會歷來都需要有思想與有文學功底的人。”有同事反映,吉新宏常常是凌晨四五點囫圇一覺,之后上上午的課,對于他來說是一件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了。然而他卻依然在講臺上保持活力。也許有人會問:為什么吉老師這么晚睡覺?其實,這是他在為講課做準備,吉新宏為講文藝心理學“藝術(shù)的體驗生產(chǎn)”一節(jié)時,將自己看過的兩部電影《小武》《陽光燦爛的日子》又重新看了一遍,為的是為新課補充知識。
漢語言文學B111班學生李俊儒說,“吉老師是教會我思考的人。半年前發(fā)生的事又一次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那是大二下學期期末考試,因為復習時間倉促,我們都考得很爛,校網(wǎng)上出現(xiàn)很多帖子,說老師要求太嚴、出題變態(tài)等。吉老師知道后很是難過,還找了幾個同學了解試卷難度的情況。有一天傍晚,我和同學經(jīng)過學校博觀樓前時,看見吉老師坐在臺階上,夕風微涼,老師的臉上寫滿了滄桑,似乎突然間竄出許多白發(fā)來。唉,真是絲絲白發(fā)桃李債,條條皺紋歲月痕?。∮腥苏f,孤獨是一種偉大,只有思考的人才會遇到。吉老師寫滿滄桑的外表,大概就是思考的痕跡吧,他是一位理性的思考者,一位孤獨的思考者。在他的課上,我們明白思考比知識更重要,是他讓我們學會評判性地看待人生,學會有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人云亦云?!?/p>
更多同學習慣將吉新宏稱為“吉博”,原因是“他讓我們喜歡上了課堂,他推薦的書目和電影同學們會一部一部認真地看,在沒上課之前就預習下節(jié)課要講的內(nèi)容,每次上課搶第一排已成大家的習慣目的”。漢語言文學B112班學生霍夢雪說,“在心里仔細回味吉老師講的內(nèi)容,盡可能地多讀一些書??戳死蠋熗扑]的書目,就會更后悔我以前的渾渾噩噩,以前怎么就沒有發(fā)現(xiàn)讀書的好處呢,書里深刻的智慧與思想,精妙的語言表達,深深地吸引了我。怪不得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因為‘吉博’,我愛上了讀書,愛上了有深刻思想的書?,F(xiàn)在班上像我這樣‘改過自新’的同學有很多,大家以前談論‘吉博’上課內(nèi)容的時候,講的最多的是他懂的東西好多啊,心里會默默地為自己的無知感到自卑,現(xiàn)在大家不同了,都提前閱讀相關(guān)的人物著作,比如我們現(xiàn)在學文藝心理學,其中講到了弗洛伊德的時候,大家都提前閱讀了他的著作,所以再上課的時候我們聽得輕松。跟以前相比,感覺終于可以在‘吉博’面前稍稍地可以抬起頭了……”
金安輝:提高學生抬頭率的“四項基本原則”
有人說,金安輝老師是一位典型的文人,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他愛自己的學生,就像愛自己的孩子。他家住在北京最西邊石景山,而學校在北京東邊的河北燕郊,因此他每次來學校上課都要橫穿整個北京城,所以他說:“我每天跨越整個北京城來看你們,你們是我最可愛的人!”金老師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盡管他住得很遠,但他從來都不遲到。而且每節(jié)課他都深入淺出、旁征博引,講得詼諧幽默。他上課從來不點名,仿佛是給學生絕對自由。有一次,他看著學生滿滿的課表說:“作為從學生時代過來的人,我理解你們的痛苦,所以你們?nèi)粝胩诱n,我的課就是你們的首選!”這,也許就是大師風范吧,不靠點名贏得上座率,而憑的是個人講課實力。
金安輝說,“1991年5月,正讀高三的我作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學校有一個保送遼寧師大中文系的名額,班里少有人報名。自幼就篤信‘不占便宜即吃虧’的我毫不猶豫地報名了,然后就成功了,后來又后悔了!因為上了大學,我才驚訝地發(fā)現(xiàn)畢業(yè)后要去中學當教師,而我天生就是個笨嘴拙舌之人,豈能勝任?笨到什么程度呢?”他曾自撰一聯(lián)形容自己,上聯(lián)曰“三錐子扎不出一滴血”,下聯(lián)謂“八杠子壓不出半個屁”,橫批“沉默是金”。2004年,研究生畢業(yè),金安輝身份“升級”,由中學教師變?yōu)榱舜髮W教師,但不變的是“上課恐懼癥”依然。他說,“為了免于‘下崗男工’的命運,我使出吃奶的勁兒來對付每一節(jié)課。漸漸地,我的課有人喜歡了。”以下是金安輝總結(jié)出提高學生上課抬頭率的“四項基本原則”:
——激情。課堂的魅力在于激情,激情不等于就是一種激昂的情緒,聲音洪亮,表情豐富,兩眼發(fā)光,興奮時手舞足蹈。這些年來,他堅持不用麥克,就用自己原聲原版的破鑼嗓子傳道授業(yè);堅持課堂上少用幻燈片,多寫板書,便于學生來得及做筆記;上課前,一定保持好心情好情緒,實在有煩心事就找個同事傾訴傾訴??傊?,他自詡是擅長演“激情戲”的一把好手。
——勵志。人都有懈怠偷懶的時候,學生當然也不例外。每周見面一兩次、嘮叨二百分鐘,肯定會有審美疲勞,所以他必須時常給學生們“打雞血”。具體方法是推薦一些經(jīng)典篇章,如《我奮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等(不便過多劇透篇目);或是講述一些以前學生的臥薪嘗膽、螢囊映雪刻苦讀書的往事;或是結(jié)合上課所講內(nèi)容借題發(fā)揮,當看到學生們雙目圓睜時,就知道該言歸正傳了……
——前沿。高明的教師善于為學生打開無數(shù)扇窗子供你選擇、欣賞、思考。承認自己不能“師夷長技以制夷”,所以,便盡可能將本學科的一些前沿成果適時介紹給學生。如在講《尚書》時,會提一下新出土的清華簡,來說明《尚書》現(xiàn)存版本的真?zhèn)蔚?。這樣,既可起到開眼界的作用,也具有吊胃口的功效,最重要的是——“你看我有多前沿!”
——趣味。作家汪曾祺說,好文章恰似揉面,合適比例的面,兌合適比例的水,這樣揉出的面才筋道、好吃。他以為講課亦如此。所以課堂上需要適量“兌點水”,來點趣味的調(diào)劑,效果會好很多。如在講《詩經(jīng)》時,引一則《世說新語》中的軼事,借用里面的成語來相互取映照。這樣適當?shù)摹皟端保瑫屨n堂不致沉悶,尤為重要的是,學生會覺得這種課“好玩”……
漢語言文學B111學生胡亞玲說,“金安輝老師作為我們文院的四大奇人之一,作為他的學生,之前就聽說了關(guān)于他的很多故事。我依然記得他說過‘沒有逃過課的大學不是好大學,也許我不會用點名來控制你們逃課的頻率,我會依靠我個人魅力來吸引你們聽我的課’。當然,事實的確如此。我想與其叫他金老師,不如叫他金先生。因為比起現(xiàn)代教師,他更像是胸賦丹青的教書先生。他不喜使用現(xiàn)代教學使用的電子器械,筆記常是以繁體寫成的豎排行楷,激動之處,筆鋒飛揚字走龍蛇。他總是一襲黑衣,曾打趣的告訴我們,‘歷史上只有三個人喜歡一身黑色,一個是墨子,一個是魯迅,還有一個就是我!’雖然這些使金安輝老師看上去更像是一個古典的文人,可是事實上他也是一個‘潮人’,新鮮的網(wǎng)絡段子,流行音樂他都能了然于胸,上課時偶爾帶出一兩句,能給你耳目一新的感覺,讓我們既有輕松的上課氣氛,又可牢記知識……”
肖國會:書法能讓學生跳出現(xiàn)代社會的襲擾
“時下我們正處在一個多元的文化體系里,不同種族、不同形制的文化通過各種各樣的傳播方式在我們身邊棲息,面對它們,在目不暇接的時候就已經(jīng)悄悄地被它們感染。作為當代的大學生,眼前的繁華與蕪雜使他們進退兩難,一時間就如同站在了巨大的環(huán)島周圍,茫然若失。在這種情況下,對他們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無疑非常必要?!毙鴷€說,“書法因為它所特有的藝術(shù)品質(zhì)對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帶來重要的影響,通過具體的實踐教學和講授使得學生有了對美的認識,進而懂得如何欣賞美。也就是說,教師要告訴學生什么是美,在學生的審美理念里確立正確審美觀念。實踐證明,在過去的一些教學中,學生從中得到了收獲,從而實現(xiàn)了美的教育?!?/p>
肖國會認為,書法能涵養(yǎng)性情,讓學生跳出現(xiàn)代社會的襲擾,靜下心來念書,并專注于學業(yè)。面對接受多種文化熏陶的大學生,浮躁與熱鬧在他們部分人中間充斥著。不讀書或讀一些層次較低的書籍,加之電視、網(wǎng)絡等傳播形式的介入,漸漸地形成了一部分人的“眼高手低”;說起來自己如何如何精明能干,做起來卻舉步維艱。在一個未發(fā)展成熟的文化語境里,已有的和將要學到的知識在各種各樣的信息中丟掉,更可怕的是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智慧也丟掉了。由此,讓他們靜下心來,能安安靜靜地讀書、學習是書法教師的責任。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一橫一豎,一撇一捺,看似簡單的筆畫,寫起來并不容易,首先是書寫方法的掌握,其次就是書寫者的心靜。學生在書寫中之所以不得領要,就要告訴他們靜的重要,結(jié)果很快就進入了書寫境界,筆畫質(zhì)量也提高了。在此基礎上,將心靜推廣到更深的學習之中,進而也就在無形中進行了素質(zhì)教育。
肖國會說,教學中讓學生體會線條、造型、筆墨等元素的外在形制和內(nèi)在品質(zhì),由此學生對書法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盡管書寫是一件辛苦的事,但他們都能夠切身感受筆墨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另外在教學中講一些書法史、古人學書經(jīng)歷和寫作過程,今人對書法的認識與應用(如各地碑林以及景點書法、匾額題字等),還有書論知識的講解,都可以讓學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浸染和熏陶。書法因為它所特有的藝術(shù)品質(zhì),能給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帶來了重要的影響,通過具體的實踐教學和講授使得學生有了對美的認識,進而懂得如何欣賞美。在只有30學時的選修課里,塑造一個書法家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通過掌握一些基本技法知識再來欣賞好的書法作品是可能的。在教學中,首先是教師的示范,在沒有拿過毛筆和只有短暫接觸的絕大部分學生眼里,教師的示范尤其重要。
漢語言文學B111班學生王新民說,肖國會老師似乎是一個“得道成仙”的人,他總是穿著寬松的棉質(zhì)衣服,軟底布鞋。他有兩道酷似蠟筆小新的濃眉,但實際他是一個很溫和的人,同學們都喜歡稱他是“淡定哥”。“我們是因為肖老師而熱愛上書法和繪畫的。有一次上課講‘林’字的寫法時,肖老師來到學生身邊一筆一畫的指導。就算學生練習了多次未寫好,老師也沒有生氣,耐心地講述知識要點。學期結(jié)束之余,肖老師將自己出版的書籍贈送給我們,留作紀念,讓學生頗為感動。盡管肖老師少言,但是一顆熾熱而誨人不倦的心卻跳動在學生之中,我們一直感受著這種氣息。他的內(nèi)斂而穩(wěn)重的是學生心目中優(yōu)秀教師不可或缺的一位?!?/p>
張曉東:學生會沿著芬芳的路徑去尋找春天
張曉東名列“吉金肖張”四杰之末,四人中也數(shù)他最年輕。接受《教育》旬刊記者采訪時,他說,之所以有這樣一次關(guān)于“教學經(jīng)驗”的對話,就他本人而言,可以總結(jié)出這樣幾個原因:
——寬松開明的校園環(huán)境。與動輒百八十年的老牌學校相比,華北科技學院從一個干部培訓學院起步,至今也才滿30年。但也正因為她年輕,才沒有許多條條框框的限制?!皩ξ覀€人來說,就是沒有太大的科研壓力。能讓一個10年沒有發(fā)表論文的教師馳騁在講臺上,具有這樣文化包容情懷的高??赡懿惶喟?。對此,我是身懷感激之情,這讓我能專心于琢磨我的各項‘教學實驗’而不必寫我不擅長也不很感興趣的學術(shù)論文。”
——健全完善的教學督導體制。張曉東依然清晰記得,剛來學校的時候,總是有幾位教學督導來聽課,這是他始料未及的,原以為大學沒有這個環(huán)節(jié)。就問領導這是什么原因。領導含蓄地說,“只有兩種情況,一是你講的很好,二是你講的有一些問題。”當時他毫不猶豫認定了前者,認為自己也是每天認真?zhèn)湔n,講課的時候也足夠有激情。直到有一次系里給全體教師打分,他的測評結(jié)果是“不及格”(70多人的教學單位,是“掛科”的三甲之一)。那時候張曉東才從“夢”中驚醒,開始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最后得出的結(jié)論是,督導打分沒有任何個人色彩,完全是自己“咎由自取”。不管是哪一位督導來聽課,都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做好聽課記錄,并且在課下跟他探討,指出他存在的一些問題與不足。“現(xiàn)在依然記得很清楚,張秀林老師(學校教學名師,督導組組長),每次聽課,都比我去得早,非常謙遜的對我說,‘我是來學習的,你正常講就行,不用管我?!看嗡挠涗洷旧隙加浟撕芏鄡?nèi)容,并且在下課后,詳細地為我講解他的體會并委婉地指出我的不足,真誠地鼓勵我繼續(xù)努力,相信我能講出自己的風格來。今天,在我因教學而獲得榮譽和認可的時候,回憶10年來各位督導對我的督促和鞭策,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催人奮進的獎勵機制?!爸獝u近乎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教師孔子說過的名言,也完全符合張曉東的教學成長“軌跡”?!霸谖彝炊ㄋ纪?、決心奮起直追的時候,學校出臺了一系列的鼓勵措施,激勵我們這些年輕教師改進教學質(zhì)量,提升教學能力。尤其是我們學院自身,開展‘精彩一課’評比,雖然當年只得了第二名,但我還是得到了一個名牌公文包。關(guān)鍵是,雖然這是一場學院內(nèi)部的評比,但院里領導很重視,請來了很多學校督導來給我打分、指導,這也算給我‘正名’了?!睆垥詵|曾經(jīng)在課堂上對學生說,“我這輩子也沒做過當教授、副教授的夢,我覺得自己只適合當一個講師。我也是從你們這個年齡走過來的,我知道有些老師會‘很榮幸’的被學生標以各種類型的‘外號’,我管不了你們的嘴,但我可以給你們提供幾個選擇:官方的呢就是張老師,我自己起的‘外號’是‘張一講’,就是一個姓張的講師,而且是一輩子的。還有一個,是‘惡人張’,就是對自己的‘手下’,我不會手軟,也會有些毫不留情。你們?nèi)绻形疫@兩個外號,我不會生氣,反而會很開心?!?/p>
事實上,“張一講”還沒怎么流行,“惡人張”倒是實實在在的流傳開了,附帶的還有一些諸如“魔鬼教練”等。張曉東說,“主要是我給學生布置了一組全百度、google、維基百科也找不到答案的作業(yè),難度在于無參考形式可循。我不讓他們寫小論文或課程總結(jié),而是讓他們寫律詩、古文、填詞;這種形式,不是我獨創(chuàng),一些老牌學校也開設過,比如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我跟他們的不同只是題目有異。我自認為布置的題目是‘前無古人’,至于有沒有‘來者’就不得而知了。我沒有按照套路出牌,讓他們寫詠柳、寫他們身邊,多數(shù)人都比較了解之事,自以為切合當下實際。我一直認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ā肚f子·養(yǎng)生主》)’。知識是學不完的,作為一名教師,沒有可能把所有知識傳給學生,最好的方法是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如果學生感興趣了,會自己沿著芬芳的路徑去尋找春天?!睂Υ?,漢語言文學B112班學生孫珊珊說,“張老師的理解能力特強。他給2010級學生布置的作業(yè)是李白去參加星光大道,給我們布置的作業(yè)是李白參加非誠勿擾。雖然寫的過程很痛苦,但寫完之后很有成就感。如果沒有張老師,我想我這輩子都不會作詩寫詞了?!?/p>
漢語言文學B112班學生霍夢雪說,“張曉東老師總能給你一種咄咄逼人的氣勢。為什么呢?因為他太張揚了,太有個性了。在與大一說拜拜的時候,我們談論最多的是這個叫做張曉東的‘魔鬼老師’,害怕他每節(jié)課檢查我們背詩,擔心他的筆記很多卻又不給我們劃重點,討厭他讓我們寫變態(tài)的文言文、律詩、填詞。但是這種恐懼的感覺在課堂上便逐漸淡化了,我們慢慢地被講臺上那個意氣風發(fā)、侃侃而談的他給吸引住了。記得第一次上課,張老師給我們放了一首他自己作詞演唱的歌《nice to meet you》,一開始就把我們吸引住了,我們想,哇,這老師好牛,人也長得也蠻帥。張曉東老師能夠吸引我們另一特色,是看著他做俯臥撐。他為了刺激我們背詩,就自己設置了這么一個規(guī)則,我們背一首他劃定范圍的律詩,禮尚往來,他就要背一首很長的律詩,范圍是從先秦到宋代的任何一首。如果你背得很好,你就有資格給他挑另一首讓他再背,如有一個錯別字,他就會主動給全班同學做俯臥撐。張老師用諸多‘法寶’將我們牢牢地吸引到了他的課堂上,其它專業(yè)的學生也會慕名來聽課,以至于有時提前半個小時去教室還搶不到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