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泓冰在2014年5月8日《人民日報》撰文指出:成為“世界一流”,是許多大學的共同夢想。但縱觀全球,能擔得起“世界一流”的那些名校,誰是別人的翻版?誰又靠“第二個某某”來享譽?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能否成為世上“第一個”,成為與哈佛大學、牛津大學齊名甚至更有名的“這一個”,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對中國高校辦學思路與價值取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什么樣的大學才當?shù)闷稹笆澜缫涣鳌??不同的人、不同的學校有著各自的答案,但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先生的一句名言被一致認同——“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币涣鞔髮W光有過硬的硬件還不夠,還得有優(yōu)秀的人才、深厚的文化、高尚的品質。“軟實力”才是決定大學高度的關鍵。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我國的大學最缺的是自己的文化。而文化的涵養(yǎng),遠不如硬件建設一般可以拿來、速成,甚至也容不得一點急功近利。缺少精神高地和文化底蘊的大學,即便硬件再強,也會失魂落魄;不能扎根大地、與祖國同行的大學,即便肥壯高大,也難成“一流”。習近平總書記提醒廣大青年學子,選擇人生道路之初就要懂得“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要在所處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chuàng)造歷史。當不少名校競相做出“世界一流”的沖刺宣誓時,何嘗不需要想想,大學的“歷史”該怎么去創(chuàng)造?
本科生畢業(yè)論文不該因浮躁而退場
陳彥蓉在2014年5月8日《中國青年報》撰文指出:臨近畢業(yè),網(wǎng)絡上關于本科畢業(yè)生論文存廢的爭議再次熱起來。究其原因,還是針對本科生畢業(yè)論文注水、拼湊現(xiàn)象的嚴重化。有媒體煞有介事地做了問卷調查,稱超過90%的本科生用不足30天時間完成畢業(yè)論文,47%學生甚至只用了不足10天。還有專家學者再次強調,本科生根本沒必要寫畢業(yè)論文,認為沒有一定研究能力做出的論文必然粗制濫造。一時間,考核本科生四年綜合學術能力的畢業(yè)論文儼然變成“走過場”。這不禁讓人啞然:難道本科畢業(yè)論文真的就這般不值一提?作為衡量大學四年學術能力的重要指標,它就該在這樣的浮躁中悄然退場?答案顯然是“不”。
在筆者看來,縱然本科生的學術功底尚淺,論文學術價值往往不太高,但本科生論文的存廢本身不該成為一個話題,引起爭議的關鍵還在于當前大學生群體普遍的浮躁心態(tài)。
這種浮躁心態(tài)大多在于個人做事的態(tài)度和認知上,與本科生畢業(yè)論文應否存廢并不掛鉤。對待畢業(yè)論文的浮躁心態(tài)的形成,還在于從眾心理的影響。誠然,本科畢業(yè)論文質量堪憂,還有論文進度安排的不合理,以及某些導師的故意放水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但這一制度本身的存在價值是毋庸置疑的。本科畢業(yè)論文不該因浮躁心態(tài)而退場,真切希望以后的畢業(yè)季,我們討論的不是本科畢業(yè)論文制度的存與廢,而能看到更多人擺脫浮躁心態(tài),真正投入足夠的時間與精力,認認真真完成一篇對得起自己四年所學的畢業(yè)論文。
科研經(jīng)費頂層設計是時代進步
吳苡婷在2014年5月7日《東方教育時報》撰文指出:這段時間,科技行政單位的管理者和高校的科技工作者都在關注同一件事,那就是科研經(jīng)費體制的改革。3月3日,國務院下發(fā)了《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出臺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性的舉措,可謂是一次科研體制頂層設計的逆轉。
《意見》中有三大亮點:第一是項目經(jīng)費不提前測算,由自上而下行政分配轉變?yōu)楦咝!⒖蒲性核韵露献孕袦y算費用后申報,最后根據(jù)招標,科技主管單位選擇性價比最高的科研團隊承擔科研項目。第二是從“隱形”補貼轉為光明正大的領取。第三是建立全國性科技管理信息系統(tǒng),杜絕“學霸”重復申請。
“頂層設計”這個概念出現(xiàn)在2013年11月舉行的黨的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在三中全會落幕短短數(shù)月后,科研經(jīng)費方面的頂層設計制度創(chuàng)新就拉開了帷幕,效率之高、決心之大可見一斑。而且其制度設計獨具匠心,利益掛鉤,費用節(jié)省、信息公開、互相監(jiān)督??平探缫晃惶庨L這樣表示她的感受,這是她工作以來看到的最智慧的國家文件,越研究越有味道。該啃的硬骨頭繞不過去,該觸動的利益必須觸動,為科研經(jīng)費頂層設計的制度創(chuàng)新叫好,同時熱情期待著中國科技領域一個又一個智慧的頂層設計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